韩瑾行是毛华初的妻子,同时也是毛主席的侄媳,虽然一生与毛主席见面不多,可对于此人主席非常喜爱,甚至取了一个同女儿们差不多的名字——李瑾。
晚年时期,韩瑾行向大众讲述了自己同毛主席会面的经历,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主席的温暖。
韩瑾行与毛主席合照
陌生女子原是主席侄媳1964年7月,中央举办的农业部政治部会议在京召开,当天全国各地的代表如数出席,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也相继出席。
主席发言完毕以后,参会人员在台下排着队,等着毛主席的接见。
可就在毛主席走到大家身边挨个打招呼时,一位女士突然从队伍中走出来,她满脸笑容朝着主席走去,说着:“伯伯好。”
突如其来的陌生女子让随行的警卫人员一下子警惕起来,他们赶忙上前准备将女子阻拦。但毛主席的反应让大家都很意外,看到女子以后,主席也是一脸笑意,询问着:“李瑾,是你吗?”
看起来二人是相熟的,一旁的周总理赶忙抬起胳膊一摆,示意警卫人员不要上前阻拦。
事实情况也确实如周总理猜想的一样,毛主席与这名女子的确相熟,关系也很是亲近。那位女子其实不叫李瑾,她名叫韩瑾行,李瑾是主席对她的一个爱称。
此人是毛主席的侄媳,是毛华初的妻子。
说起她的丈夫毛华初,此人的经历很复杂,虽然他叫王淑兰妈妈,可实际上王淑兰只是他的养母,并不是亲生母亲。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毛华初原名叫王华初,他的亲生母亲名叫罗醒,是王淑兰在前些年入狱期间结识的好友。1927年的长沙马日事变以后,共产党员遭到了国民党的四处围捕,许多革命人士来不及撤退,不幸被捕。
其中正在执行地下党秘密任务的王淑兰也在其中,除了王淑兰以外,她与毛泽民的女儿毛远志也因为没人接应被捕入狱。
当时被捕的革命党人数众多,王淑兰在狱中就认识了一位有着同样经历的女同志。罗醒与王淑兰一样也是在革命工作途中被捕,而且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点身边都带有一个孩子。罗醒的儿子王华初也随母亲关进了监狱中。
其实这已经不是罗醒第一次进监狱了,在认识王淑兰之前,她就已经进了两次监狱。王淑兰在监狱中有着诸多的不适应,罗醒上前提供帮助,二人因此相识。
监狱中的日子是煎熬的,但好在他们有双方的陪伴,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与经历,在狱中相谈甚欢,她们讲述着自己的经历,一起痛骂着惨无人道的反动派,渐渐熟络起来的她们结为了知己。
王淑兰
王淑兰在狱中的二人不知道何时才能出去,也不知道究竟自己能否出去,罗醒露出绝望地神情说着:干革命,即使真的牺牲了他也绝不后悔,但就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他现在还太小了。
罗醒的担忧王淑兰有着深切的体会,这也是她最害怕的。一阵沉默以后,二人做了个约定:谁能活着出去就帮忙照料对方的孩子,一直到长大成人。
他们一拍即合,随后相视一笑。后来彭德怀带军攻占了长沙将狱中的革命人士解救出来,王淑兰与罗醒终于得救。
但是出狱以后因为革命工作的需要,罗醒不得不跟随大部队转移,王淑兰留在了当地继续地下工作,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罗醒将孩子转交给了这位相识不久的好姐姐。
临行之前,罗醒将孩子带到了王淑兰面前嘱托着:“以后,就让王妈妈来照顾你了。”
罗醒想着将孩子暂时性地托付给王淑兰,等到革命胜利以后,她再来将找儿子。但是结果与她计划的完全不同,一年以后,罗醒再次被反动派逮捕,在浏阳大光乡遭遇了毒手。
王淑兰得知罗醒的遭遇后,难过至极,她谨记着友人临行前的嘱托,将王华初视为己出,将自己的全部感情都倾注到这个孩子身上。
后来为了更好地照看孩子,王淑兰将孩子的户籍转到了自己家,毛泽民对这件事也是认可的,帮助王淑兰改了孩子的名字,又将他加进了毛家族谱之中。
由此王华初正式更名为毛华初。
毛华初从小到大一直吃了很多苦头,虽然说成为了毛家人,但毛华初可是一点福都没有享到,从小王淑兰带着他和姐姐东奔西跑,因为没有生活来源,小小年纪的他不得已去地主家做长工赚钱。
放牛、砍柴、种田等等只要能挣钱的农活,就没有毛华初没有做过的。毛华初从小受了太多的苦,再加上他悲惨的身世经历,毛主席一直都很心疼他。
1949年,可以独当一面的毛华初在东北遇到一生挚爱韩瑾行,二人在身边人的撮合下很快走到一起,同年他们结为革命伴侣,一同为革命事业做奉献。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1952年,是韩瑾行第一次见到毛主席,虽然与毛华初结婚多年,但因为工作繁忙,二人也没能去看望了一次毛主席。
这年,韩瑾行因为经常扑在工作上的缘故,导致身体出了问题,经医生诊断她患上了支气管炎。
韩瑾行与毛华初
为了身体考虑,上级要求她暂停一切工作,等治好病以后再工作。
于是在那以后,韩瑾行来到了北京治疗。那段时间,韩瑾行一直住在婆婆王淑兰的家中,治疗得非常及时,韩瑾行的身体很快恢复。
原本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韩瑾行应该回到工作岗位上去,但她并没有样做。王淑兰了解情况后才得知,原来儿媳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去见一见毛主席。
作为毛主席侄媳的韩瑾行其实早应该去见一见伯伯,但前些年工作实在繁忙,根本无暇分心。
得知了儿媳的诉求,王淑兰开始做安排,她向毛主席写了封信,提出韩瑾行想要去见一见的心愿。
侄媳妇要来见自己,毛主席在看到信以后,开心不已,与她们的想法一样,主席也早想要见见韩瑾行了,但天不遂人愿,一直没能有机会。
毛主席赶忙安排,要求叶子龙将她们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要同她们好好聊聊天。
韩瑾行没想到毛主席的回复如此快,更没想到,自己真的要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了。第一次见到毛主席,韩瑾行真是说不出的紧张,与王淑兰一同来到菊香书屋以后,韩瑾行坐立难安,虽然对方是自己的伯伯,可毕竟人家是国家领袖。
在书屋稍做一会儿后,毛主席走了进来,他笑呵呵朝着两人的方向伸出右手,王淑兰迎了上去,与主席紧握。
轮到了韩瑾行,她更加紧张,极其不自然地伸过去,与主席相握。韩瑾行实在太紧张了,根本不敢叫伯伯,只是用着极低的嗓音说了一句:主席好。
毛主席对此倒是丝毫不在意,他招呼两人坐下来,询问着最近的情况。
王淑兰与主席交谈着,一旁的韩瑾行看到这样的亲切的主席以后不免放松下来,原来自己印象以为的高高在上的毛主席竟然这样平易近人。
韩吉星不知不觉参与到聊天之中,三人攀谈起来。后来在谈论到职业时,毛主席得知韩瑾行现在在株洲当镇长,十分惊喜。
他高兴地询问着韩瑾行:“小韩,你现在在株洲当镇长,群众的反应如何呢?他们说你办事怎么样呢?”
韩瑾行回答主席:“我也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刚上手,也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
其实韩瑾行这完全是在自谦,她踏实肯干,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打入了群众中,民众的反响更是一片叫好。
毛主席教导着侄媳:只要肯学肯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能做好。
后来在聊天中,毛主席得知韩瑾行是这次来北京是要来治病的,便关切地的询问她:治疗的情况,以及后续休养的一些问题。
毛主席嘱咐着: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多休息,千万不要将身体累垮。
韩瑾行边点着头,边感觉心里暖暖的。与毛主席见面以后,韩瑾行才发现原来这位领导是如此的慈祥和蔼,一点官架子都没有的他让人觉得非常亲近。
临走之前,毛主席继续劝告着韩瑾行:她一定要好好养病,期待他们的下次见面。韩瑾行重重地点了点头,回应着主席。
再见毛主席韩瑾行很快投入到了工作岗位上,她深耕一线,与老百姓打得火热。韩瑾行工作起来十分拼命,为了达到既定要求,她宁愿不休息也要将工作干好。
毛远初(左二)韩瑾行(右二)与地下党同志的合影
这样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老百姓的喜欢,可身体却遭不住了。那次韩瑾行在田间视察工作时,突然旧病复发,一下子倒在了田地里。
工作人员赶忙将韩瑾行送往了最近的医院,结果让众人恐慌不已,原来因为日以继夜地工作,韩瑾行的支气管炎再次发作,这次更是扩张到了肺部,导致了肺部大出血。
情况实在严重,上级只能将她的工作暂停,先全身心投入治疗。由于病情严重,毛华初最后决定带妻子前往北京看病,一定要将病治好。
为了妻子的安全考虑,毛华初不得已向毛主席求助,他向叶子龙写信告知了妻子的情况,请求组织批准前往北京治疗。
毛主席的孩子此事以后赶紧做着安排,一行人到达北京以后,便派出高智和李云露前往迎接。接到人以后,他们紧赶慢赶去往了中苏友谊医院。
韩瑾行的病情实在严重,经检查以后,肺部已经大量出血,必须要进行肺部切除手术。几经辗转,他们来到中科院的胸科医院进行手术,手术由院长吴英恺全程主刀,非常顺利。
韩瑾行脱离了危险,大家总算是能松一口气。
这次情况实在严重,医生建议最好多休养一段时间,以防特殊情况出现,韩瑾行在医生的劝阻下,再一次在北京住了下来。
这一次韩瑾行在北京休养了将近10个多月,韩瑾行非常感谢生病期间毛主席的照顾,想要当面表示自己的感激,可碍于毛主席公务繁忙,她不敢轻易叨扰主席。
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之后,韩瑾行终于试图像毛主席写信,表达了自己想要去看望他的愿望。很快对方做出了回应,同意前往。
1960年,这是韩瑾行第二次见到毛主席。因为距离上次见面过去了很多年,韩瑾行担心主席已经忘记了她的样貌,于是再次见面之后,韩瑾行准备向毛主席做个介绍。
但韩瑾行还没有张嘴,主席开心询问着:“你就是王淑兰同志的侄媳韩瑾行吧?”
听到这话,韩瑾行赶忙点头:“没错没错,是我,伯伯好。”
这么长时间主席依然能记得她的样貌,这是韩瑾行万万没有想到的。许是第二次见面的缘故,韩瑾行非常放松,也将上次没有叫出口的“伯伯”叫出口。
这次的见面,二人聊了很多,从她的身体到工作,再到她的丈夫毛华初。在提到毛华初的时候,韩瑾行感觉到主席的领袖气质完全消散,他关切地地询问着的丈夫的情况,看起来就是家长询问自己的孩子一样。
韩瑾行每每与主席聊天都感觉到很温暖,在他身上父辈的感觉实在的强烈,这样的感觉让韩瑾行沉醉其中。
原以为这次会面之后,她会有很长时间见不到毛主席,可没想到两年以后,毛主席视察上海时期,特意接见毛华初夫妇。
1962年,毛主席视察上海,毛华初夫妇也在上海。得知情况以后,毛主席要下面的人尽快安排,他想要见一见他们二人。
工作人员的效率很快,毛华初夫妇很快来到了毛主席的居所。
其实这次的约见,毛主席是有用意,因为二人长期扎根在基层,对基层情况很是了解,主席想要从他们身上做了解。
期间,毛主席询问了很多湖南的基层状况,夫妇二人知无不言。当然除了询问基层情况以外,主席还有一些私心。
正式会谈过后,毛主席让两人放轻松,随后又开口道:
“李瑾,之前几次见面,都有别人在场,我不好了解你的情况吗,如今,华初也在,我可是调查调查你的历史。”
主席的话让韩瑾行有些犯懵,但稍作反应之后,她点点头回应着毛主席。
多年以后,韩瑾行将当时的情况向外界讲述以后,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论,大家都很是好奇,为何主席要将韩瑾行的名字错叫成李瑾,有人大胆猜想是主席记错了名字。
但其实不是这样,毛主席并没有记错韩瑾行的名字,而是真正将她当做了一家人。
大家肯定都知道早些年斗争时期,主席的化名为李德胜,因此之后也将孩子取名为了李敏、李讷,现在将韩瑾行唤为李瑾,表示了对她的认可,主席这是真正将韩瑾行当做了一家人、当做了亲女儿对待。
韩瑾行那时没有纠正毛主席,想必也是这点原因。
结语因为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毛主席很难像别的人一样时常与自己家人聚在一起,就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之后也很难见到毛主席。
韩瑾行也只见了毛主席四次,最后一次就是开头我所写。
虽然说韩瑾行与毛主席见面很少,每次见面的时间也很短,但受到的影响确是实打实的,主席告诫她一定要扎根基层,服务于大众,为老百姓做贡献。
韩瑾行真的做到了这点,她在任职期间对待工作都是任劳任怨,极其认真负责,为了搞好当地发展,韩瑾行亲自上手,甚至累倒。
毛主席与家人合照
建设革命事业似乎就是毛家人世世代代的宗旨,所有的毛家人不论是在抗战年间还是在新中国建设之后,他们都积极参与其中,从不退缩。
1991年,韶山民众们自发地想要为毛主席建设一座铜像与诗词碑林,这是件大好事,当地政府也表示强烈支持。
可是现实问题难倒了众人,因为建设所需的费用需要很大的一笔,可经过当地老百姓们与政府的筹集之后,依然不够。
于是韩瑾行不得已前往北京筹钱,来到北京以后,韩瑾行顺路去看了生病的李敏,得知了家乡人民的好意之后,李敏失声痛哭,她用着沙哑地嗓音说着:“嫂子,替我感谢韶山父老。”
临走前,韩瑾行向李敏提出邀请,等铜像建成以后一定要回去看看。李敏看着韩瑾行,脸色格外认真,她回答道:“嫂子,到时候我一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