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狠心戒掉“反复提醒”儿子的习惯,他自己的责任心终于出来了,内驱力也爆发了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 2024-09-10 19:26:29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变得越来越难管教了!只要我多说两句,他就满脸不高兴,直接摔门而去。

这才刚刚初中一年级呢,就这般叛逆,真不知道接下来几年的日子,该怎么度过。真怀念小学的他,那时儿子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又乖巧又懂事,我说什么他都乐意去做,从不顶嘴,不像现在,自己考不好,还不让人说。由于我和老公对儿子格外疼爱,从小把他照顾得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凡事都要一一嘱咐,生怕他做不好。几乎每天,我都会叮嘱儿子:

令我欣慰的是,儿子整个小学阶段都很稳当,从没给我惹过啥大麻烦,学习成绩也基本保持在班级前5,每次提起他,我和老公都非常欣慰。然而,自从儿子上了初中,我明显感觉到他变了,越来越把我的话,当耳旁风,而且不像以前尊重我了。比如:放学后看电视,我提醒了他三四次,让他去写作业,可儿子却像没听见一样,既不回应也不动弹。直到我强行把电视关掉,他这才怒气地冲回房间。有时候他回家晚了,我会担心地说:“怎么回来这么晚?在外面没有惹事吧?以后一个人不要到处乱跑,多危险啊。”这是每天再正常不过的关心了。可没想到,儿子听后却突然变得很暴躁,冲我大喊:“能不能别管我!”那声音和态度,让我瞬间感到震惊和陌生。

最令我担忧的是,最近一次考试,儿子成绩竟然下滑了10多名,英语都没考及格。我又急又气,问他:

这次怎么考得这么差?上课的时候都听什么了?你是不是最近有什么心事啊?

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学习一定要用心才行。错题都改过来了吗?别忘记好好复习英语......

可我话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打断我,喊道:

你怎么这么烦,不就一次没有考好吗,我真是受够了!

说完,气冲冲地回到自己的房间,“砰”地一声把门关上了。像这种情况,最近越来越频繁,儿子动不动就发火,让我觉得很莫名其妙。关键是,我并没做错什么呀,我只是像往常一样关心他,问问他的学习和生活而已。真想不明白:好好的孩子,怎么突然变成了这样?

02眼看儿子马上就要升初二了,我心里焦急万分,再这样下去,学业真的就荒废了。为了改变儿子,改变现状,我不得不主动去学习,有关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法。一个月来,我逐渐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原来,儿子之所以变得暴躁和叛逆,一方面是因为青春期带情绪容易波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的“过度关心”和“反复提醒”。这让儿子感觉像是被无时无刻地监视和控制着,也因此倍感紧张和焦虑,同时心里也悄悄滋生了“妈妈不信任我”、“妈妈不认可我”、“妈妈总在否定我”的消极想法。时间一长,孩子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旋涡中,这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还削弱了他的自主性。回想起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我那不厌其烦的“关心”和“提醒”,简直就像唐僧念紧箍咒一样。

每天儿子放学回家,我都要重复几遍:“嘿,怎么又玩上了?作业写完了没?赶紧写作业去!”还有,“我都说过多少次了,电视看多了对眼睛不好,赶紧关了电视,看看书去。”晚上呢,又是不停地催:“都什么时候了,快洗漱休息了,明天还得早起;多喝水,晚上记得上厕所……”当儿子不想学习时,我张嘴就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现在好好学习,你将来才不会后悔,要不以后后悔也晚了……。”殊不知,这些看似“为你好”的小事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我对儿子的不信任,以及我内心深处那份想要掌控他的冲动。心理学上,这被称作“温柔的束缚”,它以一种看似无害的方式,逐渐侵蚀着孩子的自由与自我认同。小时候的他心理尚未成熟,自然听话好管教,但随着儿子步入青春期,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愈发渴望能够独当一面,迫切想要通过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成长。但我还是像过去那样,处处提醒、频繁干预他。这不仅打击了他的自信心和专注力,还让儿子为此感到挫败与沮丧,进而对我的“好意”更加反感和抵触。

难怪,我对儿子越“上心”,他却越觉得厌烦。现在想想,他那些故意跟我唱反调、做错事的行为,其实是他用自己的方式在跟我对抗,想要挣脱我过多的关注和控制。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该改变的不是儿子,而是我自己的教育方式。031、停止唠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真正的关心,是要深入理解和尊重儿子的内心感受,而不是一味地通过不停提醒去控制他或给他压力。我要相信他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给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那天,我主动找儿子坐下来谈心,真诚地向他道歉,并告诉他,从现在开始妈妈要做出改变。我们约定好,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做一个“懒妈妈”,不再像过去那样事事提醒和唠叨,会给他更多的自由和个人空间,让他学会独立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放学后,已经8点了,儿子还没动笔写作业,我忍住没催他,只是温柔地说:“妈妈相信你能自己规划好作业时间。”说完我就去睡了。至于儿子后来熬到多晚,我也没多问,但我知道他最终完成了。第二天早上,我也只是喊一声起床了,等他慢悠悠地起来后,结果没时间吃早饭就走了。我没有责备他,只是关心地问:“上午肚子饿了吗?”天气变冷,我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叫儿子多穿衣服,而是告诉他:今天降温了,还有可能下雨哦。到了周末,儿子说想出去打球,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反复叮嘱他穿球鞋、带水杯、记得擦汗,只是简单地问了句:“几点回来?我好准备午饭。”几天下来,我感觉儿子看我的眼神都柔和了许多。以前,只要我一开口唠叨,他就想赶紧逃离;但现在,他不仅会主动跟我聊起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放学后也不再急着躲进房间,反而更愿意在客厅多待一会儿。直到有一天,儿子满脸笑意地对我说:“妈妈你真的变了,我好喜欢现在的你。”那一刻,我才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之间那份曾经紧密的亲子关系,又悄悄地回来了。

2、“吃一堑长一智”,让儿子承担自然后果,获取直接经验。过去,我总是满心焦虑,生怕儿子迟到挨批评、作业完不成被责备、晚睡起不来等等。我处处担心他做不好,怕他会受伤害、走弯路。于是,同样的话我不厌其烦地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却浑然不觉,这样的过度关心,在儿子眼里渐渐变成了没完没了的“唠叨”和“耳旁风”。结果,不仅没帮到儿子,反而让他缺少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处处听妈妈安排,甚至被同学嘲笑为“妈宝男”。现在我决心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转而鼓励儿子自主做决定和体验,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让他学会承担自然的后果。就拿周末来说吧,儿子提出先玩个痛快再写作业,我尊重了他的选择,并且对他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可以自己做决定。”但是,作为前提,我会提前告诉他这两天的活动安排,让他清楚地知道我们有哪些计划,比如周六上午去上补习班,周日下午去图书馆等。至于写作业的时间,那就自己安排吧,写不完也没关系,到学校后接受老师的指导或批评呗,毕竟这也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果然,在上了几次完不成作业的“花名册”被老师批评后,儿子自己上心了,开始变得自觉起来。现在不用我催,他就能主动规划好玩和作业时间。更重要的是,儿子通过自主体验和尝试,不仅获取了直接经验,还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现在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自主性和积极性更高了。

3、不再批评和指责,而是及时给予正向反馈和鼓励,引导儿子思考如何做得更好。趁着放寒假的时间,我鼓励儿子针对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把自己的目标、计划做出来,目的是要弥补他之前落下的内容。语文方面,儿子写的计划是“每天默写一首古诗”,数学是“每天做一套试卷”,而英语,他选择每天“晨读一篇课文,再背诵5个单词。”之后,我们还一起商量,加入了篮球、跳绳和看英语电影等活动,充实寒假生活。我告诉儿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行安排时间,但原则是“今日事今日毕”,确保不拖延。刚开始的几天他都完成得不错,也有偶尔偷懒不想做、忘记做或者因为其他事情太忙而没能顾得上的情况。不过,每天晚上临睡前,我都会和儿子一起复盘当天的完成情况,没有批评和指责,而是更多地表扬他做得好的部分。接着,我会鼓励儿子分享,自己是如何做到的,同时也让他思考,还有哪些没有完成,以及他打算如何改进。

经过一个多月的坚持执行,儿子的成绩不仅有了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他还渐渐养成了自我反思和不断进步的好习惯。当新学期首次测试的成绩揭晓时,儿子的排名一下提升了15名,重新回到了他原先在班级中的位置。他满脸喜悦地跑来告诉我:“妈妈,我做到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看到儿子如此开心和自豪,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欣慰和骄傲。走过这段路,我自己深深地体会到:其实,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实际上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投射。家长要有学习和成长的意识。父母改变1分,孩子能改变10分!所以,家长要有学习和成长的意识。只有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察觉自己,减少自己处于不自知状态下的可能性。父母提升认知,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0 阅读:262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

简介:擅长处理青春期阶段孩子厌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