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小米、华为“压制性”胜利,苹果为何不受待见了?

王石头 2025-04-20 02:05:10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2025年第一季度迎来了转折点,根据国际数据机构IDC最新报告,该季度中国市场出货量达到7160万台,同比增长3.3%,显著高于全球市场1.5%的增幅。

具体来说,小米以1330万台的出货量和18.6%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同比激增39.9%,成为最大赢家。

华为则以129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第二,同比增长10.0%,市场份额达18%。

OPPO和vivo分列第三、四名,出货量分别是1120万台和1030万台,两家国产厂商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涨幅,和整体大盘涨幅基本保持一致。

最让人意外的是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出货量仅为980万台,同比下降9.0%,市场份额13.7%。

这一次,苹果在前五名中垫底,这也是苹果在中国市场连续多个季度下滑后的又一低谷。

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小米和华为以“压制性”的增幅完胜苹果,而苹果的iPhone在中国市场已经越来越不受待见了。

出现这一幕的关键因素,就是“国补”政策下的市场分化,而苹果恰恰被排除在了红利之外。

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强劲表现,与国补政策密不可分,自2025年1月起,能手机购置补贴政策直接刺激了中端市场消费,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

但国补的补贴标准为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的产品,按照产品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

在这一轮政策驱动的市场增长中,苹果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因为国补本质是为了刺激中高端细分市场,定价较高的苹果产品被明确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

目前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主力机型iPhone 16系列起售价为5199元,看似符合补贴标准,但也仅有iPhone 16 128GB、256GB和iPhone 16 Plus 128GB三款新机型支出国补。

而更受欢迎的iPhone 16 Pro系列则被排除在外,因为即便是降价后,iPhone 16 Pro系列的价格依然远超6000元上限,与国补条件不符,无法刺激消费者购买。

反观小米和华为在一季度取得的大幅增长,靠的是在国补政策下,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精准的产品定位,逐步蚕食了苹果在中国高端市场的份额。

小米方面,长期以来消费者的印象是"性价比"品牌,但近年来高端化战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小米的增长,主要得益于Redmi K80系列中端机型以及小米15系列旗舰机型的强劲表现,均创下了小米同价位产品历史新高,产品赢得了消费者支持与认可。

华为方面,则是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供应链调整,华为在2024-2025年实现了全系产品线的技术自主可控。

华为的持续增长主要依靠Mate系列和Pura系列的火爆,特别是降价后的Mate 60系列和Pura 70系列已符合补贴政策,在一季度达成了可观的销量。

小米、华为等国产品牌持续在高端市场发力,对于苹果来说无疑是不太乐观的一幕,接下来恐怕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包括下一代iPhone的销量可能停止增长等。

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节节败退,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定价策略失误到产品创新乏力,从政策环境变化到品牌吸引力下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场全面的市场危机。

但更令苹果担忧的或许是品牌吸引力的持续下滑,长期以来,苹果依靠强大的品牌溢价和封闭的生态系统维持用户忠诚度,这一优势如今正在被华为、小米等本土品牌侵蚀。

虽然目前在中国高端市场上,苹果仍保持明显的领先,但这种差距正在迅速与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缩小,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苹果的品牌优势真的大不如前了!你觉得呢?

0 阅读:215

评论列表

万古青天一株莲

万古青天一株莲

2
2025-04-20 05:53

不带别的,小米就吹不起来了?

王石头

王石头

科技数码全视角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