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一个人想要成为某领域专家,至少要训练10000小时以上。
一万小时定律指出:要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专家,需要投入至少10000小时(约合1.1415525年)的专业实践。具体来说,如果一个人每天工作八个小时,每周工作五天,那么他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入行1年就获得世界跳高冠军,同时和26人下 盲棋,14岁即成为世界象棋大师;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
“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
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世界上努力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成就的人很少。同样是努力,有的人付出有收获,有的人却越努力越糟糕,只因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刻意练习有三大基本原则:目标、专注和反馈,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培养目标感;让你的努力有所回报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有人说:生活的意义在于向往目标的力量。在生活中,不少人有“目标”,却没有“目标感”。没有目标感的努力,都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自己战略上的懒惰。一个人真正的目标感,在于意识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以此为行动指引,心无旁骛、朝它靠拢。
如何培养清晰的目标感呢?
1.倾听内心的声音
静下心来,和自己内心对话,问自己几个问题:
1) 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2)为了得到它,我甘愿付出什么代价?
3)如果我没实现,我会为此而后悔吗?
如果真的有一件事,是你从心底渴望,如果不实现这一年感觉就白过了,并愿意为之付出代价的,那么,这就是你这一年真正的目标。拿出笔来,写下一大串目标,看起来很简单,但最难的是,你要正视自己的内心,找出自己最想完成的目标。
2.做好减法,聚焦目标
要拥有目标感,首先要学会聚焦。学会做减法,聚焦到最重要的目标上,对其他的目标“断舍离”,一次只打穿一个点,才能有效实现目标,获得成功。
3.学会分解目标,化整为零
达成大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分解目标,将大目标一块块地分解成无数个小目标,化整为零。
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分解,二是彻底完成。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计划是学好PPT。“学好PPT”到底指学好哪一种?要在多久时间内学好PPT?都是需要提前想清楚的。规定自己每天学习2个小时不太现实,因为你没办法保证每天都能学2个小时,那就改成1个小时、40分钟、30分钟都可以,但一定是你能保证自己能“彻底完成”的任务量。别管自己一开始做的事情有多小,只要你开始做了,就会像斜坡上滚下来的雪球,慢慢就越滚越大。
内心想成为的样子,就是目标感,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因为我们内心都有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那便是“目标感”,是指引我们能够持续行动、咬牙坚持的指南针。
所谓目标感,并不仅仅适用于每年年初你制定目标时,更适用于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明白自己内心真实渴望,以坚毅的信念和智慧的手段去让渴望变成现实。当然,一个有目标感的人,不会一直都在说自己的目标。因为他知道,做永远比说重要得多。
专注方法:
1、制定学习计划
先规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间,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2、坚持规律作息
不要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才会有足够的精力。打破生活节奏会容易使身体疲劳。
3、每天运动
每天运动半小时,运动会让大脑拥有更多的氧气和血液,能有效提升专注力。
4、任务拆解
可以将一个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逐个完成。这样能更好地控制时间,避免压力过大。
5、时间分配
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不然大脑容易疲劳。可以采用番茄钟的方式,每学习25分钟休息5 分钟
6、冥想
冥想可以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可以在学习前进行简单的冥想练习,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7、避免多任务处理
多任务处理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使你难以集中注意力。相反,尝试集中处理一个任务,然后再处理下一个任务。
8、小憩一会
当感到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时,不要硬撑。尝试休息一下,做些轻松的事情,比如散步或阅读。
9、要事第一
在一天当中最专注的时间段,做最重要的任务,先把硬骨头啃下来。这样即使其它时间不够专注,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反馈:
很多人认为,只要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就一定会变得更擅长,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
不信?你可以看那些职场老油条!无论他们在职时间多长,都不能变得更精通本职工作,因为他们一直在重复,拒绝任何改进。
重复做相同的事,不会帮助我们变更好。人们必须努力寻求反馈,并根据反馈改进练习方式。
如果你发现,自己变得懈怠并停滞不前,千万警惕自己可能处于舒适区中。舒适区就像一种温柔的陷阱,让人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很多人无法得到成长,不是因为不具备做事能力,而是因为满足于待在舒适区,不愿走出来。但是,如果你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就只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并缓慢地下滑。
另一种反馈体现为,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取得进步,这说明你可能处于瓶颈期。此时,你需要改变节奏,调整策略,而非强迫自己一遍遍重复,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