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宝贝,爱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自然反应。但是,过度溺爱孩子不是爱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熊孩子的新闻,比如有车停放在车库被孩子划伤,家长却反过来骂车主。也有孩子想要景区的花,家长不顾一切为孩子摘下············
爱孩子没有错,但是,溺爱孩子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无论是毫无底线地放纵孩子,还是不遗余力地替孩子包办一切,都是爱孩子的不恰当方式。
这样做以为是在为孩子遮风挡雨,但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父母宠孩子,但社会不会宠着他(她),将来孩子长大之后,会遭到社会毒打。
惯子如杀子的10大溺爱行为
1.处处特殊照顾
孩子在家里什么都是特殊待遇,吃饭要单独做好吃的只能自己吃,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有莫名的优越感,变得自私,认为自己有特权,缺乏同情心,别人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
2.跟孩子做交易
孩子不想吃饭就说吃完饭给你买雪糕,孩子大吵大闹就说你不闹等会给你买玩具,总是用一些小利益,去换取孩子的“听话”,孩子并没有学会真正的道理,但却教会了怎样得寸进尺。
3.袒护孩子的错误行为
孩子做错了不舍得管教,总是帮孩子找借口,容易惯成熊孩子没有规矩,在家里可能感觉不到,但在外面受人嫌弃,等到了社会,早晚都得吃教训。
4.生活作息不规律
任由孩子睡懒觉、熬夜、贪玩,对孩子的生活娱乐作息没有严格规定,这样的孩子生活懒散,学习不自律,缺乏上进心,做事得过且过。
5.过度注意
家人时刻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把孩子当做小太阳、小公主、小王子,这会让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6.包办孩子生活
四五岁还得给孩子喂饭,孩子大了也不要他做家务,只管学习,这样包办下去,原本能干、上进、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也会变得懒惰,缺乏自理能力。
7.迁就孩子的无理取闹
过分迁就孩子,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为了息事宁人做父母的就投降、迁就。这样的孩子容易自私、无情、任性,家长的教育完全没有威信和效果。
8.过分担心
为了绝对安全,不让孩子出门,不让孩子单独玩,不给他自己做决定的机会,不让他单独接触这个社会,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
9.过于担心
孩子不小心摔倒,本来没什么大事,父母却惊慌失措,特别是老一辈疼孩子,生怕孩子有任何危险,却让孩子养成了敏感、懦弱的性格,遇到困难就退缩。
10.要什么给什么
孩子想买什么就立刻给他买,毫无节制的给零花钱,轻易的得到想要的东西,却又不珍惜,这样的孩子容易养成不正确的金钱观,追求物质享受。
你家孩子占了几条?········
郭德纲提到儿子郭麒麟家教很严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在家把他管好了,总比他出去人五人六的,让别人啪啪打嘴巴强,别人打完回来;我还是心疼!我该骂的都骂了,该管的都管了,他什么都懂了,出去就不会吃亏。”
远古记载:“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
牛不好好耕地,舜为什么要鞭打自己,而不是鞭打牛呢?因为牛走得不对,是人没有引导好,它自己是不知道的,但人知道该怎么引导它。
由此推出:孩子不听话,责任在家长,优秀的孩子一定是管教出来的。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任性的阶段。可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父母教他规则,他就知进退,父母教他善良,他就懂人情,父母教他礼仪,他就识大体;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不妥协、不包庇、不纵容,孩子就不会变得调皮、任性、刁钻。
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父母是什么样,远比要求孩子做什么重要。在孩子还小、对世界还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的标杆,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模仿父母,从做人的品德,到做事的方式,时间长了就会内化成性格和习惯,伴随他一生。
等孩子大了,即便可以分辨父母行为对错,大多数情况下也很难逃离长期以来环境的影响,最终还是会接近父母的样子,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作为孩子的养育者,父母应该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懂得学习与反思,修正坏习惯,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就是一种复刻,父母的人生活成什么样子,孩子的人生大抵也差不多。父母乐观的,孩子多半也是个开心果;父母努力上进的,孩子多半也喜欢奋斗挑战;父母勤奋的,孩子多半也不会懒惰;父母爱阅读的,孩子多半也是个“书虫”,父母孝顺的,孩子也大多能感同身受。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五年,但一个好的家长,足以改变孩子的人生。不要以为孩子的好与坏都是老师的问题,家长首先教好孩子,老师就能够锦上添花。无论多好的老师,多好的学校,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位置无人能够替代。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其实是一种人生的传承,所以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去做那样的人吧,用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