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江南春正好,文脉薪传正当时
暮春三月,惠风和畅。3月31日,由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与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越语文”教学实践研讨暨教科研能力提升活动在浙光小学钱东校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越语文’风格”为主题,汇聚省内外20余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及区域骨干教师150人,共同探索母语教育创新路径。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幼琴主持活动。
三大亮点铸就文化教育盛事
一、校地协同:五校授牌启新程
活动开幕式上,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沈为民致欢迎辞,强调“越语文”实践对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罗润锋为实验小学、中国轻纺城小学、浙光小学、湖塘中心小学、平水镇中心小学五所学校授予“越语文实践基地校”牌。
浙光小学党总支书记傅海炎代表授牌学校发言,表示将深化校际合作,推动基于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
二、课例展示:羲之爱鹅悟真谛
浙光小学董佳娜老师执教《王羲之爱鹅》示范课,创设招聘“越语文陈列馆”小讲解员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从鹅的体态中领悟书法笔法精髓,感受古越名仕的勤谨之风。当学生发现《兰亭序》中“之”字与鹅颈曲线神似时,越地文化的美学传承在课堂上生动呈现。
三、学术深耕:一以贯之铸师魂
绍兴文理学院杜海平教授团队发布“越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学术成果,从作业观到作文观,从带徒模式到终身研究,以严谨的学术视角,系统梳理先生从教75载教育智慧。
《教学月刊》社长陈永华、《语文报》副社长裴海安、《小学语文教师》执行主编杨文华进行专业点评,高度评价越语文思想的实践价值。
周一贯先生以三鞠躬回应师生敬意,“吾道一以贯之”的教育情怀令人动容。
一场双向奔赴的教育突围
一、文化浸润:让历史照亮课堂
与会专家教师参观浙光小学“越语文陈列馆”,通过珍贵史料、手稿实物、名家著作等,感受越语文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核。周一贯先生结合展品讲述“越语文”核心理念,“语文教育,当是让孩子在文字里遇见故乡” ,引发参会教师热烈共鸣。
二、专业赋能:以研训促转型
《教学月刊》社长陈永华先生作了《勤思善悟 教研相长——基于期刊编辑视角的教科研论文撰写》讲座,系统解析论文撰写“理念入题—思维导航—实践赋能”三阶模型,为教师科研能力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
三、生态共建:构筑协同新格局
本次活动开启了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与绍兴文理学院的深度合作,是高校学术资源与区域教育实践的“双向奔赴”。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构建“高校引领—区域统筹—学校实践”的协同机制,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力量。
杏坛教化时雨润,薪火相传气象新
当90岁的周一贯先生与青年教师共话教育初心,当《兰亭序》的墨香在课堂流淌,这场活动已超越普通教研——它是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更是教育家精神的时代诠释。柯桥教育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追求,书写着新时代语文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