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对某个人,某个地方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寻琴观看商业 2024-12-02 03:22:38

“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

“这个场景我梦到过。”

“明明第一次来,但我却有种莫名的熟悉感。”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觉,

我们是不是见过,我好像经历过这事儿,我好像来过这里,但却又回忆不起来这些经历的细节。

别慌,这可不是你前世的记忆。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叫做既视感。

是穿越时空的错觉,还是大脑的奇妙游戏?

“既视感”,也叫“幻觉记忆”。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其著作《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里,记载了一个这样的案例:

一名女子前往乡村探访友人。

尽管她之前从未涉足此地,但刚踏入友人家的院子,一股莫名的熟悉感便油然而生。

当她步入屋内,这种感觉愈发强烈,她仿佛对房屋的结构、室内的陈设乃至窗外的风景都了如指掌。

在心理学领域,这种“当前的场景仿佛之前已经历过”的感受,被命名为“既视感”。

在法语中,它拥有一个优雅的名字——“Déjà Vu”。直译为“已经看过”。

其正式定义是指个体感觉当前经历的事件仿佛在过去已经发生过,由此产生的一种不恰当的熟悉感。

用更通俗的话来说,这是一种“好像曾经经历过”却又无法合理解释的主观错觉。

拥有既视感并不意味着你是被选中的特殊存在,肩负着穿越时空、拯救世界的重任。

实际上,既视感的发生频率并不低。

它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生理现象,大约三分之二的人一生都曾经历过这种感觉。

它就像一个神秘的访客,时不时地闯入我们的生活,却又在我们想要抓住它的时候迅速消失。

而且,既视感的发生频率还与年龄有关。

芝加哥大学美国民意调查中心在1984、1988、1989三年进行的超大范围调查发现,

大约有60%至80%的人都曾经历过既视感,15至25岁的年轻人更容易产生既视感,而 25 岁之后,既视感的发生率会逐渐下降。

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有这种奇妙的体验呢?

是因为他们的大脑更加活跃,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更加丰富多彩呢?

是大脑时光机,还是记忆检查站?

尽管既视感如此常见,但想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它却十分困难。

既视感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来得快,去得也快,让人难以 “捕捉”。

人类研究既视感已有一两百年的时间,然而,至今依然搞不清它为何会产生。

2004 年,精神病学家阿伦・布朗出版了一本书《既视感经验》,这本书汇总了过去150年间人们对既视感的解释,总共有三十多种。

这里面既有心灵感应、前世记忆这些充满 “玄学” 色彩的解释,也有许多科学家们提出的猜想。

这些解释和猜想就像一个个神秘的拼图碎片,等待着我们去拼凑出既视感的真正谜底。

其中,“记忆错乱” 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猜想。

想象一下,你走在一条熟悉的街道上,两旁的小店、嘈杂的声音,

这些熟悉的元素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你记忆的大门。然而,这把钥匙只能打开一小部分记忆,让你感觉到一种模糊的熟悉感,但又无法完整地想起以前发生的事情。

这时,大脑就会产生一种 “既熟悉又陌生” 的感觉,也就是既视感。

2019 年的一项研究甚至表明,这种感觉可能会让你 “预感” 到未来将会发生什么。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呢?就好像我们的大脑有一台神秘的时光机器,能够预知未来的片段。

但是,这可能并不是既视感产生的真正原因。

毕竟,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充满了无数的奥秘。也许,既视感的产生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等待我们去发现。

2016 年,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研究员亚基拉・奥康纳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先给参与实验的志愿者们念了一大堆跟睡觉有关的单词,比如床、枕头、劳累等,但唯独不说睡觉这个词。

然后,奥康纳会先询问志愿者们刚才是否听到一个以字母 s 开头的单词。志愿者们纷纷回答 “没有”。

紧接着,奥康纳会进行第二轮询问,让志愿者回忆是否有睡觉这个单词。

由于此前志愿者们已经被问过一次类似的问题了,这会儿再听到睡觉这个词,就可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 “既视感”。

与此同时,奥康纳用核磁共振仪扫描了志愿者的大脑。

结果发现,“海马体” 等跟记忆相关的区域并没有被激活,反而是跟作出决策相关的额叶区活跃了起来。

据此,奥康纳认为,既视感产生的原因是大脑在检查记忆是否发生错误,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其实是在避免出现错误记忆。

这个实验结果为我们理解既视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颞叶的位置和基本结构

也许,既视感并不是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现象,而是我们大脑正常运作的一部分。

当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会不断地检查记忆是否准确,以确保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是正确的。

而既视感可能就是这个检查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一种大脑给我们发出的信号,提醒我们注意可能存在的错误记忆。

然而,我们也不能就此确定这就是既视感产生的真正原因。

毕竟,人类目前对大脑的了解还是太少。

大脑就像一个巨大的黑匣子,里面充满了无数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开。

这些解释其实也都是科学家们对既视感产生原因的猜想,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既视感,能否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

为了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实验:

他们让一组受试者在一个虚拟环境中进行探索,并特意设置了与先前探索区域相似的场景,以触发受试者的“熟悉感”。

接着,研究人员要求那些报告过既视感体验的受试者预测,在遭遇与之前相似场景时应该选择哪个方向前进。

实验结果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尽管受试者确信自己之前曾到访过此地,且能大致定位自己的位置,但在决定前行的方向上,他们却显得犹豫不决。

他们的既视感并未像常识或确切记忆那样,为他们提供明确的指引。

事实上,他们的选择更多地基于猜测。

两个有些微相似之处的虚拟场景,左图的卧室场景和右图的服装店具有相同的空间配置,可能让受试者产生熟悉感

因此,当我们经历既视感时,可能会误以为自己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充分的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比如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中,如果某条街道让你产生了似曾相识的错觉,此时最好还是查阅一下地图,避免因盲目依赖这种不可靠的直觉而迷失方向。

尽管既视感现象显得颇为奇妙,我们对其应保持审慎态度。

在网络上,有人分享了既视感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一位用户透露,在抑郁症期间,他经历了“往日痛苦经历不断重现”的困扰。

另一位用户则回忆说,他在童年时期频繁体验到既视感,并天真地以为这些“预感”终将变为现实,

于是尝试依据这些“幻象”来规划自己的生活,但最终却一无所获。

最后还是提醒大家要明白,既视感并非可靠的指引,不能依赖这种感觉来做出决策。

唯有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才是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关键所在。

同时希望在未来,随着大脑影像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够彻底揭开大脑的运作原理,揭开既视感产生的谜团。

本文来源@科普中国的视频内容

0 阅读:198
寻琴观看商业

寻琴观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