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田家英的夫人和子女后代

孔甲丙今说史 2024-10-03 01:34:00

田家英,这位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人物,曾是毛主席的秘书,备受信任与倚重。然而,在他紧张繁忙的革命工作背后,还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家庭故事。田家英与第一任妻子刘承智仅仅相伴一年便分道扬镳,是什么导致了这段婚姻的破裂?而他的第二任妻子董边,不仅与他携手度过革命的艰苦岁月,还共同孕育了四个孩子。这些孩子后来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坚定的信仰与革命追求

田家英,原名田介英,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普通家庭。家境虽然普通,但他从小聪明好学,对国家时局也有着深刻的关注。1937年,时年18岁的田家英,已是一名充满激情的青年学生。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全国上下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特别是在学校里,年轻的学生们更是走在了这场运动的前沿。田家英也不例外,他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宣传,号召同学们觉醒,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中来。

田家英因为在学校组织和参加这些活动,被认为是带头人物,最终被学校开除。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原本可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田家英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跟随共产党、投身革命的决心。

在被学校开除之后,田家英与曾彦修、赵石英、何郝炬等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常常在成都的少城公园聚会。少城公园是当时青年们相互交流、讨论时局的地方。在那些聚会的日子里,他们频繁地讨论时局、分析形势,商量如何能够前往延安。延安在当时已经成为革命的中心,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希望能够到那里,直接加入抗日和革命的核心阵地。

1937年11月,田家英和赵石英等人终于踏上了北上的征途。出发那天,天空阴沉,带着初冬的寒意,但他们的心情却异常坚定。从成都到重庆,第一段路程虽然艰辛,但他们一路保持着乐观的精神,相互鼓励。到达重庆后,他们不得不面临更多的挑战。重庆当时是抗战的大后方,虽然环境相对安全,但要继续北上就必须穿越更多的危险区域。田家英与赵石英等人经过多方打听和准备,终于找到了继续前进的办法。

他们继续前行,途经武汉、郑州和西安,沿途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每一次的阻碍都没有让他们退缩。在武汉时,时局紧张,战事频繁,他们不得不绕道行进。而到了郑州,交通的中断又让他们不得不暂时停留,等待时机。

经过长途跋涉,田家英一行终于到达了西安。西安作为当时抗日的前线城市之一,局势也十分紧张。但他们在这里遇到了一些来自延安的联络员,获得了更多关于延安的消息和支持,这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7000多华里的旅途,充满了艰难险阻,但田家英和赵石英等人始终保持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师生情谊与历史使命

在延安,田家英的文学才华逐渐显露出来。他一边在革命队伍中学习和工作,一边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田家英发表了一篇名为《从侯方域说起》的杂文。侯方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通过侯方域的故事,田家英以简练有力的笔法探讨了历史与现实的问题,批判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

这篇文章发表后,迅速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毛主席对于文化和历史问题有着极高的兴趣,他读完田家英的文章后,对这位年轻人的才华表示赞赏,并对他表现出的思想深度颇为认可。

当时,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刚从苏联回国。毛岸英幼年时随母亲杨开慧的牺牲,辗转流亡至苏联,在那里接受了教育。然而,由于长期生活在苏联,毛岸英的汉语表达不够流利,尤其是在书写和阅读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毛主席希望自己的长子能够更好地掌握汉语,尤其是历史和语文方面的知识,因此打算为毛岸英请一位老师。而此时的田家英,因在文史方面的卓越表现,被认为是这个任务的最佳人选。

随着授课的进行,田家英与毛主席的交往也逐渐多了起来。毛主席对于田家英的教学方式十分满意,经常在工作之余与田家英讨论毛岸英的学习进展,并就一些历史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与此同时,毛主席的革命工作日益繁重,事务处理的压力越来越大。秘书团队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原有的秘书团队已经无法完全应对日常事务。在陈伯达和胡乔木等人的推荐下,毛主席决定让田家英担任自己的秘书,协助处理日常的事务。

作为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的工作范围迅速扩展。他不仅要协助处理毛主席的日常事务,还要参与到更为重要的文件起草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田家英的细致和严谨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毛主席的工作日程紧张,时常需要秘书团队迅速处理各种事务,而田家英总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确保毛主席能够专注于更重要的决策和战略制定。

田家英的两段婚姻

田家英的第一任妻子刘承智是他少年时期的朋友,两人在年轻时就已经相识。刘承智同样是个进步青年,和田家英一样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他们一起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互相支持,渐渐从革命战友变成了感情伴侣。

1940年,在彼此相知相伴中,田家英与刘承智决定结婚。婚礼简单而朴素,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婚姻没有太多的形式,但两人依旧对未来满怀期望。田家英继续忙于革命工作,刘承智也积极参与到抗日救亡的各项活动中,成为田家英的支持者和伙伴。然而,婚后的生活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顺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承智渐渐意识到,虽然他们在革命事业上志趣相投,但在生活方式和性格上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地方。

由于田家英的工作繁重,他常常忙于革命事务,夫妻两人很少有时间真正相处。刘承智发现,尽管他们在抗日救亡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生活中,田家英更多地投入于工作,夫妻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彼此之间的差异也变得明显。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权衡,刘承智在1941年提出了离婚。

这场婚姻的结束,对田家英来说无疑是一次打击。他的同事们,包括一些亲近的朋友,开始关心他的情绪,劝他不要因为婚姻的失败影响健康。他们明白,田家英正处于革命的重要阶段,个人情感的低落不应该妨碍他的工作和生活。

在这些同事中,董边的关心尤为突出。董边是一位积极投身于革命的女同志,和田家英在工作中有着不少接触。在田家英婚姻失败后,董边时常来探望他,陪伴他,给予他安慰和支持。两人原本只是同事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亲密。

1942年,田家英与董边决定结婚。这次的婚姻并没有太多波折,二人的感情在长期的相处中逐渐升温,他们的结合也得到了许多同事的祝福。董边理解田家英对革命工作的投入,尊重他的选择,成为了他生活中的坚实后盾。

这段婚姻对田家英来说,无疑是他革命生涯中重要的情感支柱。董边不仅在生活中给予了他安慰与支持,还在工作中以她的实际行动参与革命,与田家英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夫妻之间的支持与理解尤为重要。董边在婚后依然继续她的革命工作,同时也肩负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这让田家英可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秘书工作和革命任务。

传承与纪念

田家英与董边婚后,生活逐渐趋于稳定,革命工作之余,他们也开始了家庭生活。婚后,他们育有四个孩子,其中大儿子出生后不久便被送给了一位好友抚养。由于当时田家英和董边的工作繁忙,革命任务艰巨,他们无力同时承担起抚养四个孩子的责任,因此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尽管大儿子离开了父母身边,但田家英夫妇仍然对孩子的未来充满关心。而他们的小儿子曾翼则一直留在他们膝下成长,成为这个家庭的重要一员。曾翼从小在革命氛围中长大,耳濡目染,受到父母的影响和熏陶。他不仅聪明好学,还表现出对语言的天赋,成年后,他精通三国语言,展现出了超群的才华。

除了曾翼,田家英的两个女儿也继承了父亲的坚韧与智慧,尤其是长女曾立。尽管曾立在16岁时便失去了父亲,但她一直对父亲怀有深深的敬意和思念。她从小目睹父亲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也感受到了家庭在革命岁月中的牺牲与责任。父亲去世后,曾立决定通过文字来纪念他,记录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曾立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专门撰写了回忆录。这本回忆录不仅记录了田家英生前的点点滴滴,还展现了一个革命者在家庭生活中的另一面。她详细描述了父亲的生活习惯、与家人的互动,以及他作为革命工作者的忙碌与责任。

田家英的小女儿同样继承了父亲的坚强性格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她与丈夫一起,多年来撰写了许多关于田家英的纪念文章。这些文章深入挖掘了田家英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细节,展示了他作为一位革命者的日常习惯,以及他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参考资料:[1]汪建新.投暗明珠今灿烂——毛泽东与田家英[J].党史文苑,2023(12):38-40

0 阅读:2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