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4.1.4.1. 自我调节
3.4.3.4.1.5. 社交意识3.4.3.4.1.6. 社交技能3.4.3.4.1.6.1. 社交技能是情商的高阶境界
3.4.3.4.2. 决策3.4.3.4.3. 冲突管理3.4.3.4.3.1. 尊重、开诚布公地进行沟通3.4.3.4.3.2. 聚焦于问题3.4.3.4.3.3. 聚焦于当前和未来3.4.3.4.3.4. 共同寻找备选方案4. 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绩效域4.1. 涉及与项目的开发方法、节奏和生命周期相关的活动和职能4.2. 预期目标4.2.1. 开发方法与项目可交付物相符合4.2.2. 将项目交付与干系人价值紧密关联4.2.3. 项目生命周期由促进交付节奏的项目阶段和产生项目交付物所需的开发方法组成4.3. 指标及检查方法4.3.1. 产品质量和变更成本:采用适宜的开发方法(预测型、混合型或适应型),可交付物的产品变量比较高,变更成本相对较小4.3.2. 价值导向型项目阶段:按照价值导向将项目工作从启动到收尾划分为多个项目阶段,项目阶段中包括适当的退出标准4.3.3. 适宜的交付节奏和开发方法:如果项目具有多个可交付物,且交付节奏和开发方法不同,可将生命周期阶段进行重叠或重复4.4. 绩效要点4.4.1. 交付节奏4.4.1.1. 一次性交付4.4.1.2. 多次交付4.4.1.3. 定期交付4.4.1.4. 持续交付4.4.2. 开发方法4.4.2.1. 预测型方法4.4.2.1.1. 瀑布型方法4.4.2.1.2. 相对稳定,范围、进度、成本、资源和风险可以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进行明确定义4.4.2.1.3. 适合4.4.2.1.3.1. 在项目开始时可以定义、收集和分析项目和产品的需求4.4.2.1.3.2. 当涉及重大投资和高风险项目,需要频繁审查、改变控制机制以及在开发阶段之间重新规划时4.4.2.2. 混合型方法4.4.2.2.1. 当需求存在不确定性或风险时4.4.2.2.2. 当可交付物可以模块化时4.4.2.2.3. 由不同项目团队开发可交付物时4.4.2.2.4. 迭代型方法4.4.2.2.5. 增量型方法4.4.2.3. 适应型方法4.4.2.3.1. 当需求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且在整个项目期间不断变化时4.4.2.3.2. 敏捷方法4.4.3. 开发方法的选择4.4.3.1. 产品、服务或成果4.4.3.1.1. 创新程度4.4.3.1.1.1. 能够提前规划的项目适合采用预测型方法4.4.3.1.1.2. 创新程度高或项目团队没有做过的项目更适合采用适应型方法4.4.3.1.2. 需求确定性4.4.3.1.2.1. 当需求易于定义时,适合采用预测型方法4.4.3.1.2.2. 当需求不确定、易变或复杂,且在整个项目期间会发生演变时,适应性方法更适合4.4.3.1.3. 范围稳定性4.4.3.1.3.1. 可交付物的范围稳定且变化小时,适合采用预测型方法4.4.3.1.3.2. 范围会有许多变更,则适应型方法会更适合4.4.3.1.4. 变更的难易程度4.4.3.1.4.1. 变更较为困难,则适合采用预测型方法4.4.3.1.4.2. 对于容易适应变更的可交付物,则更适合采用适应型的方法4.4.3.1.5. 交付物的性质4.4.3.1.5.1. 分组件开发和/或交付的产品、服务或成果,适宜釆用增量型方法、迭代型方法或适应型方法4.4.3.1.6. 风险4.4.3.1.6.1. 某些高风险产品需要大量的前期规划和严格的流程来降低风险,可适当采用预测型方法4.4.3.1.7. 安全需求4.4.3.1.7.1. 具有严格安全需求的产品通常采用预测型方法4.4.3.1.8. 法规4.4.3.1.8.1. 具有重大监管监督的环境可能更适合采用预测型方法4.4.3.2. 项目4.4.3.2.1. 干系人4.4.3.2.1.1. 采用适应型方法时需要干系人大量参与4.4.3.2.2. 进度制约因素4.4.3.2.2.1. 需要尽早交付,即使不是成品,迭代型或适应型方法也有益4.4.3.2.3. 资金可用情况4.4.3.2.3.1. 在资金不确定的环境中运行的项目可以从适应型方法或迭代型方法中受益4.4.3.3. 组织4.4.3.3.1. 组织结构4.4.3.3.1.1. 有多层级、严格汇报结构、官僚作风浓厚的组织常适合采用预测型方法4.4.3.3.1.2. 采用适应型方法的项目往往具有扁平式结构4.4.3.3.2. 文化4.4.3.3.2.1. 预测型方法更适合具有指导文化的组织4.4.3.3.2.2. 适应型方法更适合项目团队自管理的组织4.4.3.3.3. 组织能力4.4.3.3.3.1. 从预测型方法过渡到适应型方法,然后再过渡到敏捷方法,不仅需要组织具有敏捷性,也需要整个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转变思维模式4.4.3.3.4. 项目团队的规模和所处位置4.4.3.3.4.1. 适应型方法(尤其是敏捷方法)通常更适用于处于同一物理空间的、团队规模不大(建议7±2名成员)的团队4.4.3.3.4.2. 对于大型项目团队和主要通过虚拟方式工作的项目团队,则更适合采用靠近开发方法频谱上预测型一端的方法4.4.4. 协调交付节奏和开发方法4.5. 与其他绩效域的相互作用4.5.1. 如果一个可交付物存在要与干系人验收相关的大量风险,则可能会选择迭代方法,向市场发布最小可行产品4.5.2. 所选的生命周期会影响进行规划的方式,预测型生命周期会提前进行大部分规划工作,项目进展中使用滚动式规划和渐进明细来重新规划,随着威胁和机会的发生,计划也会得到更新4.5.3. 开发方法和交付节奏是减少项目不确定性的方法,如果一个可交付物存在与监管要求相关的大量风险,则可能会选择预测型方法进行额外测试4.5.4. 开发方法和交付节奏是减少项目不确定性的方法,如果一个可交付物存在与监管要求相关的大量风险,则可能会选择预测型方法进行额外测试4.5.5. 采用预测型方法时,通常需要更加重视预先规划、测量和控制,适应型方法(特别是在使用敏捷方法时)需要更多的服务型领导风格,而且可能会形成自我管理的项目团队5. 规划绩效域5.1. 涉及整个项目期间组织与协调相关的活动与职能,这些活动和职能是最终交付项目和成果所必须的5.1.1. 【高23上选55】5.2. 预期目标5.2.1. 应用系统的方法交付项目成果5.2.2. 项目以有条理、协调一致的方式推进5.2.3. 对演变情况进行详细说明5.2.4. 规划投入的时间成本是适当的5.2.5. 规划的内容对管理干系人的需求而言是充分的5.2.6. 可以根据新出现的和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调整5.3. 指标及检查方法5.3.1. 绩效偏差:对照项目基准和其他度量指标对项目结果进行绩效审查表明项目正在按计划进行,绩效偏差处于临界值范围内5.3.2. 规划的整体性:交付进度、资金提供、资源可用性、采购等表明项目是以整体方式进行规划的,没有差距或不一致之处5.3.3. 规划的详尽程度:与当前信息相比,可交付物和需求的初步信息是适当的、详尽的;与可行性研究与评估相比,当前信息表明项目可以生成预期的可交付物和成果5.3.4. 规划适宜性:项目计划和文件表明规划水平适合于项目5.3.5. 规划的充分性:沟通管理计划和干系人信息表明沟通足以满足干系人的期望5.3.6. 可适应变化:采用待办事项列表的项目,在整个项目期间会对各个计划做出调整。采用变更控制过程的项目具有变更控制委员会,会议的变更志曰志和文档表明变更控制过程正在得到应用5.4. 绩效要点5.4.1. 规划的影响因素5.4.1.1. 开发方法5.4.1.2. 项目可交付物5.4.1.3. 组织需求5.4.1.4. 市场条件5.4.1.5. 法律或法规限制5.4.2. 项目估算5.4.2.1. 区间5.4.2.2. 准确度5.4.2.2.1. 估算的正确性5.4.2.2.2. 准确度越低,估算值的潜在区间就越大5.4.2.3. 精确度5.4.2.3.1. 精确度指与估算相关的精准度5.4.2.4. 信心5.4.2.5. 确定性估算5.4.2.5.1. 点估算5.4.2.6. 概率估算5.4.2.6.1. 包括一定区间内的估算以及该区间内的相关概率5.4.2.7. 绝对估算是具体信息,使用实际数字5.4.2.8. 相对估算一般会基于某一个特定基准进行5.4.2.9. 基于工作流的估算是通过确定周期和产量来制定的5.4.2.10. 对不确定性的调整估算5.4.3. 项目团队组成和结构规划5.4.4. 沟通规划5.4.5. 实物资源规划5.4.6. 采购规划5.4.7. 变更规划5.4.8. 度量指标和一致性5.4.8.1. 度量目标的原则是“只测量重要的东西”5.4.8.2. 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要保证规划和实际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