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人一词逐渐淡出了主流话语系统

铁剑帮看事 2024-11-04 19:38:00

在城市化进程完成之后,很多人进厂打工,做了工人。但工人群体庞大之后,工人一词却淡出了主流话语系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以前有首歌唱的是《咱们工人有力量》,要倡导工人努力工作的精神,还有人问都来当工人,促进工业化的进程。现在工业文明已经形成很多大的企业,已经发展成跨国企业,工人不在少数。甚至有的企业内部工人能达到十几万,而且没有在一个地区分布,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工厂里面。按理说,工人数量增多了,应该具备一定的话语权,应该在主流话语系统中表现比较明显,尤其是工人一词应该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中,频繁出现在人们的口头上,而且很多人都应该向往工人的工作,在做工人的过程中付出劳动,挣不少钱。可是工人的形象没有得到强化,工人一词似乎在主流话语系统中消失不见了。难道工人的待遇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工人还是人们向往的职业。因为那时候的企业大多都是国有企业,一旦进入国有企业,工人就会有各种劳动保障,有各种工伤赔偿措施,算是端起了铁饭碗,挣的工资并不低,甚至一个工人挣钱就可以养活一家子。人们向往做工人,因为工人比农民挣的要多得多。尤其是在国营单位上班的年轻工人,容易找到对象。在供销社上班的年轻人,也算作工人,可以找到好的对象。到了九十年代,下海潮来了,很多公职单位的人纷纷下海经商。商品经济冲击着人们的头脑,很多人要通过经商来淘金致富。九十年代末,出现了国有体制改革,同时也出现了下岗潮。工人不再是人们心目中的香饽饽,也不再挣钱那么多了,而是面临着下岗再就业的选择。虽然有一首歌送给下岗职工,唱的是“从头再来”,但很多下岗职工并没有找到好的工作,只能在社会底层苦苦打拼。到了现在,私营企业发展壮大,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都是私营企业,每年盈利非常多,招聘的工人也很多。工人已经成为在工厂劳动的人,而在企业管理层的人却不算工人,在公司办公的也不是工人。

工人成了在工厂直接参与劳动的人,付出很多劳动,挣的钱却并不多,不如坐办公室的人挣的钱多。大量工人出现之后,成了被资本雇佣的廉价劳动力,却失去了工资溢价能力,也失去了话语权。资本渗透进社会每一个角落,尤其进入生产和销售领域之后,需要大量的工人付出劳动。在粮食不涨价的情况下,很多农民认为种地不赚钱,有时候还要赔钱,就要进厂打工。当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之后,就变成了廉价劳动力,适应资本雇佣的需要,同时也适应了市场的需要。资本家不可能给廉价劳动力提升价值,也不可能支付工人太多的工资,而是要想尽办法剥削和压榨工人。越是这样,工人就越没有话语权,也不可能发表自己的言论。权力系统被资本收买,要为资本站台,同时要让工人默认现状,要让工人出卖廉价劳动力,持续付出劳动,而不会给予他们太大的话语权。因为很多工人都是私营企业的工人,而国有企业的工人养尊处优,挣钱不少,也就不会说三道四了。私营企业的工人挣钱并不是太少,但物价飞涨,他们消费很多,攒不下多少钱,尤其是买房买车之后,就要负债经营。私营企业的工人并没有太多的劳动保障,尤其是私营企业强行解聘工人,让很多工人失去了话语权。

一些互联网大型企业强行要求职工在三十五岁退休,而职工在这方面却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能接受现实。一些低端产业链的工人很容易被公司的不合理制度制约,被规则约束,也只能接受,不然就挣不到钱。看看那些送外卖的是如何上演生死时速,又是如何在恶劣的天气里强行出行工作,就知道资本对工人的压榨是多么厉害了。倘若工人能够联合起来,就可以共同面对资本的压榨,甚至可以和资本家讨论涨工资的可能性。但资本并不允许工人拥有话语权,而权力系统也不再提倡工人登上历史舞台,更不再提倡工农联盟闹革命,而是提倡工人要老老实实工作,却并不说工人被剥削、被压榨的事实,也不提农产品不涨价,农民种地赔钱的事实。在以前的革命中,工人和农民都曾经登上过历史舞台,形成巩固的联盟,共同对抗反动派,对抗资产阶级掌权派。到了现在,资本渗透进社会每一个角落,已经剥夺了工人的话语权,也不会让工人的代表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而工人的代表很多都已经被资本收买,被权力支配,当然也不会维护工人的切身利益,不会为工人说话了,而是为了维持稳定而说话,为了维护权贵的利益而说话。

不管怎么说,工人一词退出主流话语系统,本身并不是好事,和社会主义制度有一些抵牾,需要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给工人应有的待遇,还给他们话语权,也激发他们建设的勇气和热情。当然更要强调巩固的工农联盟,社会主义制度深入人心,让工人和农民获得好的生活,也让工人和农民的词汇重回主流话语系统。

1 阅读:61

铁剑帮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