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点名,九省联考卷这几道题出的好!

一庆清风 2024-02-23 03:28:33
九省联考已经结束,官方也已发布了对今年联考考试题的评析,主要是教育部命题的数学、语文、英语三大主科。

官方在评析中对某些试题的肯定,具有较强的导向性——这些试题符合高考命题要求、契合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在今后的高考试题中很可能会予以保持和发扬。

当然,评析中没有提及的试题,并不意味着质量不高,同样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语文

四道作文题

命题优点:命题形式丰富多彩,有任务驱动行作文,有选择性材料作文,还有融读写结合和话题为一体的作文,都突出了写作的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

从主题来说,本次的贴近考生生活;鼓励考生讲真话。无论是新高考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选择,亲人、朋友之间互赠礼物的方式选择,还是“交错带”这一话题,以及对待“文化遗产”的方式方法,考生可以结合成长经历,表达个人诉求。选题立意的角度广,贴近考生生活,考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和思考选择合适的题材,既可以书写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感悟等较为微观的方面,也可以思考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宏观问题,还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综合分析、讨论微观与宏观等不同层面的现象和问题。

高考作文在考查学生面对一个抽象的命题时,能不能从多元、辩证、差异的角度看问题,能不能在写作为抽象命题找到与现实映衬的具象落点。每一个题目都强调“角度自选”,有竞争力的好角度、巧角度不是考场临时拍脑袋碰巧想出来的,而是批判性思维的产物。

名篇名句默写

命题优点:均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

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材料一、二

命题优点:在情境上做文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材料一取自《盘点那些藏在古画中的夏天,没有空调的古人如何避暑呢?》,和作文“学校校刊准备开设‘文化遗产’主题专栏并向同学们征稿”,话题与情境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融立德树人于“润物细无声”之中,有利于考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健康的的审美情趣,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语料二选取选择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普性材料,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

后续备考建议:1.信息性阅读,要关注群文(双文本)或者非连续性文本(2-4则材料),选材广泛,贴近现实,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民生和社会热点,如文学评论、美育、教育、环保、科技成果(科普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均有涉及。(北京卷、上海卷)。重点把握:论点与材料之外论据的关系判定;比较不用材料的异同(内容侧重/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立场态度等);注意客观题陷阱,积累论证知识 ,关注文章出处;注意结合现实,就某问题加以探究(意义,价值,方法,措施,远景)。2.关于文学性阅读。选材注重三种文化,淡化文体界限,多文本(群文阅读);主观题的综合性和灵活度进一步加强,立足于对小说或散文基本要素的考查,如对人物、结构、主题等的理解,对作品的主题及意蕴、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取向等的鉴赏;注重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关注常规题型陌生化的表述方式。试题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拓展了更大的空间。3.关于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的命题形式,可以在选材上下功夫,如2022年甲卷的作文题,新高考2卷信息性阅读的选材,2023年四省适用性考试文言文阅读语段一的选材;可以在文学性阅读中设题考查,如2007年新课标卷的命题方式;还可以借鉴北京卷的命题方式,通过语运题或者微写作来考查。需要说明的是,不可忽视戏剧和现当代诗歌,必须掌握基本的文体特征。4.文言文阅读。选材注重文体的多样性,常规题型会整合;注意简答题(对文中内容和人物行为的分析理解),准确筛选信息并进行概括,避免摘抄原文或者机械翻译;更重要的是,设题由言向文转变,难度加大。文言文阅读考查不再局限于浅层次的文意把握,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需要考生对文本理解更准确和深入,能够对人物和事件作出判断。特别需注意的是,.选文有向非连续性文本靠近的趋势,人物传记+议论分析, 借鉴北京卷或上海卷文言文命题,难度可能加大。同时,关注立德树人,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和人物,注重挖掘古代作品的当代价值与意义。5.古诗词鉴赏。唐宋诗词为主,客观题与简答题,题型稳定,知识点覆盖全面。需要关注的有:一是注意比较鉴赏(与课内诗词比较,课外两首诗词比较), 二是选材陌生化,题目概括化,评价专业化;依文设题。6.语言运用题。两个语段,表达方式不同;命题指向不一;设题尽量涵盖更多的知识点。出新之处:借鉴北京卷的设题经验,引入微写作。一个语段设置客观题,考查语言基础知识;微写作考查整本书阅读,扩写等言语操作技能。从备考角度而言,注重返璞归真,打通新老教材,明确备考路径。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课标,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课标,所以,高考考查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必然隐含在教材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教材就可以从容地应对高考。备考中,要将新教材每个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分解到早读或者测试题中,熟悉答题规范;新老教材整本书阅读的共用篇目,务必熟悉!信息性阅读,一套逻辑知识:第四册“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 细度6篇文章:论述类、实用类各3篇,熟悉课后练习,流程,规范。文学性阅读,熟悉鉴赏术语: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国现当代小说欣赏》每单元的导语,每一课的练习三;精读题材体裁文章各2篇,记下练习的答题流程,角度。写作。以新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为主线,完成相关写作练习;加强对6年高考上海卷卷作文题的训练。

数学

数学难度点评2024年测试卷各个主题的题目数量和分值比例大致与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一致(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分别约占40%、40%、20%),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高考的命题中,要关注试卷的整体性和内容的分布。测试卷题目的设置层次递进有序,难度结构合理,大部分为常规题目。中低难度的题目平和清新,重点突出;高难度的题目不偏不怪,中规中矩,体现了良好的区分性。第1、2、3、4、10、12、15题(共44分)属于简单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特别是,第1题考查样本数据的中位数,第10题考查复数的共轭运算,既是基本内容,又略显新颖。第5、6、7、9、11、13、16、17题(共62分)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主要考查常规的计算和推理。特别是,第9题的选项B“曲线y=f(x)的对称轴为x=kπ,k∈Z”,需要考生认真的数学阅读和清醒的逻辑判断,搞清楚与“x=kπ,k∈Z为曲线y=f(x)的对称轴”的区别。这两类题目(共计106分,占比略高于70%)设问方式清晰明了,解题入口自然熟悉,阅读量与计算量不大,注重基本知识和通性通法的考查,考生比较容易完成解答。

选择题第11题

考查方向:抽象函数(是相对困难的多项选择题)。

命题优点:第11题的解答过程应该是由题目条件得到f(0)=−1,再进一步得到f(-1/2)=0,由此导出f(x-1/2)的表达式,最后得到f(x)的表达式。有关抽象函数的试题很多都是在奇偶性、周期性的基础上设计,类似题目多了难以避开程式化的误区。第11题设计新颖,叙述简洁,选项设置符合题目内在逻辑,且形式优美对称,是试题规范性的极好示例。

填空题第12、13、14题

考查方向:测试卷第12题考查集合,第13题考查圆锥和球的体积与表面积,第14题考查不等式组。

命题优点:3个题都不涉及复杂的数值计算和化简,降低了偶然失误的概率。3个题中只有第14题是相对困难的题目,填空题的总体难度有较好的控制。第14题讨论的一类最大最小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普遍性,题目中的条件b≥2a或a+b≤1来自于实际问题。如果单纯从数学的角度,在上面两个条件中任取其一,已经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这个题目虽然没有直接指明应用的背景,但实际上体现了试题的应用性。

解答题第15题

考查方向:导数及其应用。

命题优点:近几年数学新课标卷未曾以这方面知识作为第一个解答题的考查内容,测试卷在这方面打破了常规。

解答题第16题

考查方向:概率。

命题优点:情境设置较为新颖,相比常见概率试题有所创新。

解答题第18题

考查方向:抛物线为基本情境。

命题优点:第(1)问的考查内容属于解析几何中的通性通法,主要考查了考生抛物线的基本知识和数学运算素养,通过引入直线l的斜率作为参数,借助熟知的韦达定理,得到M、N两点的坐标和直线MN的方程,从而证明了MN过定点(3,0)。

第(2)问设计巧妙,很有技术含量,“想得到”与“想不到”计算量相差悬殊。如果考生赶进度,不加思考地延续第1问的思路,先求A、B、D、E四点的坐标,得到直线AE、BD的方程及其交点G的坐标,再写出三角形GMN面积的表达式以求得最小值,那么作答的计算量超大,很难最终完成解答。若考生在紧张的高考中能够“停一停、想一想”,巧妙地结合平面几何中三角形面积的性质,采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就能获得S△GMN=S四边形ADMN,从而比较轻松地完成三角形GMN面积最小值的求解。这样的命题方式提醒考生“多想少算”,考查了思维能力,有效地避免了以前在解析几何的考核中计算量“居高不下”的现象,并且在考查考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同时也考查了逻辑推理素养,也比较自然地体现了各核心素养的交融性。

解答题第19题

考查方向:试题情境是在密码学理论中有重要地位的盖莫尔(ElGamal)加密体制。

命题优点: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引入在密码学中有重要应用的离散对数,重点考查考生数学阅读、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表达等关键能力。在题干中给出“离散指数”“离散对数”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以后,第(1)问旨在让考生熟悉“离散指数”的概念;第(2)问请考生证明普通对数运算性质log(bc)=logb+logc在“离散对数”情形的一个类似;第(3)问进一步证明“离散对数”的一个性质(这时应假设p>2)。试题任务所驱动的不是单纯的旧知识记忆和理解,而是关注了新概念的引入、理解、探究和表达。这个题目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是困难的。

英语

阅读第一节C篇文章

命题优点:阅读第一节C篇文章作者以新鲜的视角评述卡耐基关于争辩的论述,为学生提供了思辨的典范。试题通过良好的设问方式,考查学生理解重要细节、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概括文章或段落大意、推断生词含义、分析评价文本内容、梳理文章内容逻辑等方面的能力。

写作第二节

命题优点:写作部分占40分,重点考查写作能力和综合读写能力。例如,写作第二节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寻找线索,合理发挥想象力,并准确使用语法词汇和相关句型,清楚、连贯地续写故事,使之合乎逻辑。这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学生进入大学学习至关重要。

0 阅读:0

一庆清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