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科技边界,探索改变世界的无限可能!近80位科技领袖与青年人才一周后星耀上海

新兴科技是个圈 2024-07-06 14:23:30

拉丁语里有一个词“Infinitas”,意为“无限”或“无穷”,更深远的含义则是象征着时间的无限延伸、思想的无边探索以及神性的永恒存在。

这个词在现代科技的语境中被赋予了新的维度。随着计算技术的兴起,信息的海洋变得无边无际;基因编辑和生物合成技术的突破,让我们得以窥见生命本身的“Infinitas”,探索生命的无限潜能和多样性;太空探索技术的飞跃,让我们对物理和宇宙的认知持续延展,当太空旅行正在成为可能,人类也即将开启另一段无限旅程。在这个新技术爆炸的时代,我们正面向无限的未来,探索知识的无限边界和可能性。

迎接技术爆炸的年代

这两年我们看到了 AI 是如何又一次引爆科技行业的,这是一个漫长的“研发-积累-爆发”循环过程,然后一次次影响上下游产业。

比如在更为底层的科学世界,AI for Science 为基础和前沿科研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生物医药领域,AI 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蛋白质结构预测乃至设计的能力和效率,还能以前所未有地高效筛选药物靶点;以及在材料领域,AI 可以从微观层面出发,极大地提高新型材料的发现效率,甚至从头设计新的材料结构;和 AI 关系紧密的芯片行业也正在被改造,通过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算法,AI 正在自动化复杂的设计流程,优化芯片性能,探索新的架构,AI 的预测能力使得芯片设计更加高效......

(来源|CHRISTOPH BURGSTEDT/SCIENCE PHOTO LIBRARY)

这是一个将会更广泛影响世界的技术推力,最终为下游的生物工程、生物制造、电池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提供更为强大的底层技术,并推动降碳减排的浩大工程。

这也代表了当下技术创新的新范式。交叉学科的融合与创新逐渐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们打破了传统学科间的界限,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无限的可能性正逐渐被探索和实现。

这也是我们看到的时代给予我们的启示。

进步本质是人才的成长

当我们说“未来无限”,意味着我们的视野要顺着当前技术的突破,看向更远的未来,意图寻找成为下一个 AI 的爆发性领域。通过持续观察技术与人才的成长轨迹,我们认识到,每一次技术革新的背后,都是以人才成长为脉络,捕捉紧跟这一脉络,成为前往下一次技术革命的捷径。

在这方面,《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一直将目光聚焦在最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自 1999 年起,每年都会评选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简称“TR35”),涵盖范围包括生命科学、智能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几乎所有新兴技术领域。

比如有我们熟知的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Facebook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在 2007 年时就入选了 TR35 榜单,当时他的公司成立 3 年,故事才刚刚开始;拉里·佩奇(Larry Page)、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Google 联合创始人更是早在 2002 年就入选了榜单。

互相成就的故事还有很多。2002 年,苏姿丰(Lisa Su)因其在芯片领域的杰出贡献入选 TR35。当时,她还在 IBM 任职,在那之后的 20 年里,她的职业生涯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从 IBM 辗转去到 AMD,并最终成为 AMD 的首席执行官。

以及一些技术的开拓者。比如珍妮弗·杜德娜(Jennifer Doudna),作为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的共同发明者,曾在 2015 年入选 TR35,5 年后凭借这一技术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与最优秀的年轻人一同成长,TR35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逐步展现了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创新引领能力。在中国创新者、探索者持续涌现的当下,越来越多中国面孔跻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 全球榜单,我们因此而见证了中国科技影响力飞速攀升的过程。

未来技术明星还在涌现

2017 年,TR35 评选首次落地中国,专注于挖掘新兴科技创新领域的中国青年力量。六年来,数百名华人青年才俊入选,在不同领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来自中国的创新精神。

前深鉴科技 CEO 姚颂在 2017 年即入选 TR35 中国,这份榜单在后续也见证了公司被赛灵思收购、自己走上连续创业的道路,目前已是商业航天公司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兼联席 CEO。这位清华出身的 90 后创业者,正在成为年轻科学家创业的范本,跨界实现科技突破的成就,让他展现出当下航天产业乃至科技行业最需要的创新精神。

同样在 2017 年入选的还有曦智科技联合创始人兼 CEO 沈亦晨,彼时他刚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提出光计算的概念,成功验证了用光子代替电子进行 AI 计算的开创性想法,他所创立的公司如今也成为光计算领域的明星公司。当光子计算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开启,整个计算领域的底层技术也将被推动向前。

恩和生物联合创始人兼 CEO 崔好,以计算为基础搭建酶工程、菌株工程和发酵工艺工程平台,涵盖酶催化、生物转化和生物全合成三大技术路径,创新性实现了市场突破,在 2020 年入选 TR35 中国榜单。结合 AI 进行生物体的系统性、工程性编辑,她和恩和生物正在成为合成生物学领域创新和产业化的范本。

还有持续探索前沿的学术精英。天津大学英才教授、先进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神经重症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刘秀云开发了一种用于连续最佳脑灌注压测定的多窗口算法,并在国内首次引入脑脊液动力学评估技术,用于脑积水患者的精确诊断与干预。她也因此入选 TR35 亚太区 2023 年度榜单。

这份榜单的发展历程里,我们能看到众多优秀青年人成长的轨迹,每一个名字都对应着一个相见于微时,然后互相见证成长的难得故事。

今年,故事在上海续写,我们将在这里迎接新一届 TR35 评选的主角。

7 月 11 日-12 日,我们将以「Infinitas 未来无限」为主题,在上海举办 2024 中国科技青年论坛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中国区发布仪式。作为此次活动的核心环节,2023 年“35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中国区入选者名单将在榜单发布及颁奖典礼上揭晓。入选者将按照先锋者(Pioneers)、发明家(Inventors)、远见者(Visionaries)、创业家(Entrepreneurs)和人文关怀者(Humanitarians)五个类别先后亮相,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未来展望。

此次活动现场汇聚了近 80 余位全球顶尖的学术大咖、科技商业领袖、投资机构代表以及青年科技人才代表们共济一堂。截止目前已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院长、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 刘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 、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金勤献等多位顶尖专家出席,现场他们也将分享他们对青年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原创颠覆性创新、交叉学科融合等相关话题的经验和见解,让我们共同期待。

持续的探索和对未来的信仰是技术从科学到产业的关键。我们带着对科技的共识,对“Infinitas”的追求,在活动的第二天设置了四大主题板块、若干重量级的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

生命无限:从更微观、更系统的角度重新编写生命的密码;

材能无限:从消耗到改变、再到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未来;

智能无限:用代码续写神奇,让智能引领我们进入全新的时代;

跨越无限:打破传统学科间的界限,无限的可能性正逐渐被探索和实现。

届时,我们将邀请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新加坡国立大学、天津大学、莱斯大学等多个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机构的青年人才代表和创业者代表等共同分享。

0 阅读:0

新兴科技是个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