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一辈子的“秘书”屹立不倒,孙资刘放有何过人之处?

荔枝聊过去 2023-12-28 08:34:05

#文章首发挑战赛# 孙资与刘放,一对屹立曹魏政坛三十年不倒的黄金搭档,不仅同为曹操的左右秘书,更是得到曹丕、曹叡信任有加,得以“权闻当时,号为专任”。能够让说出“吾梦中好杀人”的曹操放下戒备,甚至左右曹丕、曹叡的决定,此二人又做了哪些影响曹魏局势的事呢?

一、有所专长,投效曹魏

无论是孙资还是刘放,可都不是寻常人家,孙资博学多才,不仅能够入太学读书,还得到东汉末年大臣王允的举荐。刘放就要更厉害一点,他是西汉广阳顷王刘建之后,曾在郡中担任纲纪官员。两人皆被举为孝廉,不过由于身居混乱的东汉末年,刘放逃往渔阳避难,孙资也没有机会为大汉效忠。

建安九年(204),眼见曹操攻灭袁绍及其子袁尚、袁谭,占据冀州,天下已无诸侯再是曹操的敌人后,刘放劝说割据渔阳的王松及时向曹操投诚,还帮他写了一份文辞华丽的书信。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曹操在刚刚击败头号大敌袁绍,正值豪情满志之时,不仅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地盘,还收获一封盛赞自己的书信,这样的“大才”怎能不为自己所有?

而孙资的投曹之旅相对要坎坷许多,早在建安二年(197),“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就向孙资伸出橄榄枝,恰逢其时,孙资得知了长兄遇害的消息。自幼失去双亲,由兄嫂养育长大的孙资岂是那薄情寡义之人,比起入朝做官,他宁愿自断前程也要为长兄报仇,在亲手刺杀了杀害长兄的仇人后他携家眷避居河东郡。

友人贾逵不愿明珠蒙尘,极力劝说孙资出仕,“而久盘桓,拒违君命,斯犹曜和璧於秦王之庭,而塞以连城之价耳”,在他的举荐下,孙资再度出仕,甚至还得到了荀彧的盛赞,“北州承丧乱已久,谓其贤智零落,今日乃复见孙计君乎!”不过因为家事,孙资又辞职不干返回河东郡,成为老曹求而不得的人才。

二、并管喉舌,号为专任

建安十八年(213),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曹操始建魏国,刘放与孙资俱任秘书郎,开始处理文书事务,刘放善于撰写书简与檄文,“诏命有所招喻,多放所为。”刘放文采斐然,却自认为在孙资之下,但并未影响二人通力合作,两人如履薄冰,总算是送走了曹操。

延康元年(220),曹丕即位,为了权衡朝廷,迅速将权力集中在手,曹丕加重了孙资、刘放的地位,不仅将秘书改为中书,任孙资中书令、任刘放为中书监,负责掌管机密,还给了二人出谋划策的权力,分了尚书台的权。虽然品秩不高,但孙资与刘放都可以说是曹丕的心腹之人,“并管喉舌,权闻当时”。

魏明帝曹叡继位后,孙资、刘放地位不减,具加散骑常侍的同时,也常常被曹叡问策。建兴五年(227),蜀汉丞相诸葛亮挥师北伐,“时议者以为可因发大兵,就讨之”,曹叡也做起一战灭之的美梦。然而孙资却认为不妥,因为他深知曹魏的优势在十三州有九,“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弊。”

稳居中央的孙资其实早早就看出了曹魏对蜀吴的优势所在,那便是地大物博,蜀吴只能固守一方,才会频频进攻魏国,“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只需要严密防守,就能把另外两国拖死,事实证明孙资的眼光相对准确。当然了,孙资也不是主张一味防守,面对首鼠两端的公孙渊,孙资就力荐曹叡伐之,以解除后方威胁。

三、身陷党争,保全晚节

虽然曹丕、曹叡有明君之姿,但皆非长命之人,在曹叡病重时,想起了燕王曹宇,欲以大将军辅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共同辅佐幼主曹芳。然而坏就坏在,孙资、刘放长时间执掌机要,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夏侯献、曹肇恰在其中。

在还未确定辅政大臣,夏侯献、曹肇就敢借物喻人,“此亦久矣,其能复几?”引起孙资和刘放的警觉。为什么面对中护军蒋济、司空掾田豫等人的“中伤”,孙资和刘放不以为然;征东将军满宠、凉州刺史徐邈等人领兵在外又位高权重,孙资和刘放为他们求情。可到了夏侯献、曹肇,二人就不可大度了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曹芳不一定庇护孙资与刘放,曹丕、曹叡对二人信任有加,那是建立在两人确实有着拿得出手的功绩和才干,但即将继位的曹芳不满八岁,理不理的清朝政都难说,更不可能许诺庇护二人了。于是二人拼命向曹叡建议由曹爽、司马懿辅政,因此,二人很有可能是受到司马懿的指使,要他们劝说曹叡罢免更加稳重恭顺的曹宇,扶持软弱易制的曹爽。

为了不留后患,刘放竟然抓住明帝的手让他勉强写下诏书,还立刻出宫大声宣扬:“有诏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孙资和刘放为了保全自己,推出了曹爽和司马懿这对组合,以为能在司马懿的支持下稳固自己的地位,不料曹爽倒是先大胆起来,独掌政权,“曹爽专权,多变旧制,孙资不愿居要职而无权,于是称疾让位”。直到司马懿击败曹爽,还大魏一个“朗朗乾坤”,孙资和刘放才双双“瞑目”。

孙资、刘放能够在人才济济的曹魏中稳坐不倒,甚至能左右曹丕、曹叡的想法,又岂是庸人?他们没有认为自己揣摩到了曹操的想法而肆无忌惮,反而极力隐藏自己;他们在曹丕最需要的时候站了出来,助力他篡汉代魏;他们在执掌机要的基础上,为曹叡出谋划策,带来胜利。若非司马懿及子孙以晋篡魏,从而引发五胡乱华留下污点,孙资和刘放力荐的司马懿自然是辅政大臣的不二人选,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骗过了所有人,不知二人在九泉之下会有何感想?

0 阅读:16
荔枝聊过去

荔枝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