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初唐四杰,王勃的文章才名千古传诵,尤其《滕王阁序》被誉为“古今第一骈文”,第一的评价,由何而来呢?
我们通过《滕王阁序》的原文,来解析王勃到底在这篇文章中写什么?写了哪七种情感?
一、马屁客套,极尽吹捧
《滕王阁序》本身就是滕王阁建成剪彩仪式上的一篇应制之作,是写给洪州都督阎伯屿和出席领导看的官样文章。所以你看文章开篇虽然气势宏大、用典贴切,但仔细读全是马屁客套。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这就相当于酒桌上敬一圈——地方:得天独厚、物华天宝,人才:钟灵毓秀、俊采星驰。与会领导有都督阎公、宇文新州、孟学士、王将军,还有在座的各位才子佳人,方方面面都敬到了。马屁拍的不仅全面周到,并且还清新典雅,把这些人都夸成了脚踩七色祥云的盖世英雄,最后还不忘自己谦虚一句:“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所以说,王勃不懂人情世故吗?他是懂的,并且也希望通过这篇马屁获得领导认可,为自己的仕途争取一线生机。
二、浮华梦幻,虚张声势
《滕王阁序》的第二段、第三段用精妙的笔触描画滕王阁的优美景色,这其中传唱最广的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可是细细品读这两段,这些铺排的繁华盛景,是滕王阁的真实景色,还是王勃用浪漫主义笔法对滕王阁的虚幻想象?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些描写,气象宏大、派头十足,可偏偏缺少了真实感。鹤汀凫渚、桂殿兰宫、闾阎扑地、舸舰迷津,这些话美是非常美,可拿去吹捧别的阁子,也一样能够通用。
所以,随着王勃的描写去感受滕王阁的盛景,总是油然而生一种浮华梦幻的感觉,每一个字都很华美,却藏不住字里行间的虚张声势。
王勃极尽繁华之能事,铺排这场宴会的高规格,吹捧滕王阁的富丽堂皇,何尝不是对自身处境的一种虚张声势。
王勃年少成名,六岁能诗文,十岁通经义,十七岁即步入仕途,而后又成为沛王伴读,诗词文章海内传唱,锦绣前程就在眼前,可又转瞬幻灭。
沛王和英王斗鸡赌钱,王勃写了篇《檄英王鸡》的搞笑文章,触动了大唐王室兄弟相残的敏感神经,被高宗逐出长安;后又因私杀官奴,王勃获罪被捕入狱,并且还连累他父亲远贬交趾(越南境内)。
天才少年一朝沦为阶下囚,其中的打击和落差可想而知。
滕王阁的座上宾,尽是肥马轻裘、仕途得意的高门子弟,而王勃褐衣敝屣、落魄潦倒,还是一个刑满释放人员。在这样的宴会上,王勃用什么来支撑骄傲的自尊?
大概也就是用极尽华美的词章,用虚张声势的吹捧,来告诉在座诸位——别看我如今寒酸,可才华从来不输于人!
三、意气风发,自卑骄傲
这里很热闹,但这一切都和我无关。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在那么恍惚的一瞬间,也许王勃的意气风发是真正发自内心的。
睢园绿竹、邺水朱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盛况空前的宴会,仿佛是昔日长安城中的繁华再现。
滕王阁的高朋满座、逢迎往来,让王勃暂时忘记了自己的落魄。虽然经历了张狂遭贬和获罪入狱的人生坎坷,但是走过逆境,自己的满腹才华终将有机会大展拳脚。而今日登高作序,且看这篇文章如何让大家惊才绝艳。
这一刻,王勃是骄傲的!
可是,这一刻是否也有悲欣交集涌上心头?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王勃的人生理想在于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而今却只能在达官显贵面前唯唯诺诺。就连写一篇文章,也要收起性格中的豪放疏狂,陪着笑脸说“今兹捧袂,喜托龙门”,何其卑微!
王勃的内心在自卑与骄傲中反复挣扎,可是又有谁能懂他的心酸悲凉?
在这觥筹交错、意气风发的宴会上,他的骄傲从来无人在意,而他的自卑只有自己默默承受!
四、兴尽悲来,强颜欢笑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青春年少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的,拥有无穷无尽的逸兴豪情,去唱去跳去闹,去呼朋引伴,去大好河山施展才华抱负。
在这热闹繁华的宴会上,开怀痛饮、激扬文字,是何等的畅快;在满座的高朋佳友之间谈笑风生、妙语解颐,又是何等的欢欣鼓舞。
这本是王勃这个年龄的赏心乐事,可如今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26岁的王勃心头泛起的是兴尽悲来的心酸苦楚,他在宴会上的惊才绝艳也不过是内心自卑自傲的坚硬伪装。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王勃的文章华彩,不过是这场浮华宴会的点缀装饰,又如何期待能够遇到高山流水的知音佳话?
王勃又何尝不懂,这满座宾客高谈阔论,无非是想要吸引阎都督的关注;登高作序,也是为阎都督的女婿量身定做的出道表演。
大家的关注点都在有权有势的阎都督身上,而根本没有人关心和在意一介书生王勃的遭遇和悲苦,还何谈“奏流水以何惭”?
在这场宴会上,所有人的快乐都是真实的。只有王勃,在强颜欢笑中压抑着心中的无尽愤懑,在达官显贵中假装合群,并希望用这种合群来赢得命运的青眼。
五、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空有一身才华,却无路请缨、报国无门,到底是抱怨命运的无情捉弄,还是责怪自己的不识时务?
接连的打击让王勃心思郁结,甚至开始自我怀疑,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这个世界荒唐?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古往今来怀才不遇的人又何止这两位,就连圣明雄才的汉文帝,也无法改变贾谊流放长沙的命运;光武中兴的新时代,也会发生梁鸿隐居避世的遭遇。
所以,王勃的命途多舛又算得了什么?时也,命也!才华抱负和功成名就之间本就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志得意满只是上天给幸运儿的馈赠,怀才不遇才是人世间的常态。
认清了这个现实,也许,王勃的心里能好受些!
六、见机知命,乐观洒脱
身处逆境,如何与自我达成和解,寻得精神的自洽,这对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
而越是有才华、有野心、有抱负的人,在逆境中就挣扎的越痛苦。因为有些人可以麻木接受生活的平庸,把命运的捶打视为人生常态而毫无察觉,但是有些人绝不会甘心在命运中低头。
王勃自幼博览群书,年少成名,有锦绣文章和治平韬略做底气,在长安城中刚刚迈出了建功立业的第一步,锦绣前程正在缓缓铺开。
可是这一切都被一场飞来横祸所浇灭,王勃从春风得意的长安少年郎,一朝流放沦为阶下囚,巨大的落差几乎压垮了王勃,命运的捉弄让他痛苦万分、迷茫彷徨。
看过世间繁华之后,又怎能忍受平庸与苟且?
儒家入世精神之外,传统文化中还有道家的出世智慧。王勃在反复的迷茫挣扎之后,心境豁然开朗——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建功立业并不是才华抱负的唯一出路,樗树因其无用而免于斧斤砍斫,乌龟曳尾于涂而免受留骨庙堂的命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使是涸辙之鱼,也依然有自己的自由与洒脱,又何必汲汲于浮名虚利,劳苦伤神。
既然世俗不懂王勃的才华,那又何必执着于外界的认可和垂顾。许由洗耳颖水,严光垂钓富春,不为外物所役,何其自由逍遥。
才华,是通向精神自由的权杖,而不是束缚自己受外物驱役的枷锁。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才是文人的精神独立和自由尊严。北海虽赊,扶摇可接,在逍遥的江湖之中,王勃找到了真正的洒脱旷达,完成了精神上的涅槃蜕变。
七、抚今追昔,感慨兴亡
《滕王阁序》成为传世佳作,并不只是因为其文辞华美、对仗工整,更在于文章所表达的兴亡感慨和盛衰无常引人共鸣。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兰亭盛会已成过往陈迹,金谷园也不复往日风光。古今盛事,都逃不过化为烟尘的命运。就连今日,也终将成为后世怀念的历史。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人世几度变迁,再多的繁华也终将消散于历史之中,没有什么能够长盛不衰。只有日夜流淌的长江水,见证着世事变迁,而从不说话。
正是对历史兴亡、对宇宙永恒的思考,让《滕王阁序》的艺术价值进一步升华。就像《兰亭集序》的“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当我们从眼前的蝇营狗苟中抬起头来,开始体会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渺小,明白人世兴亡无常的变迁,我们的精神力量将无比强大。
唐诗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正是这种情感的一脉相承。
这种情感也许无法给我们实质的帮助,但足以开阔我们的心胸,在沉闷压抑的日子里,给我们提供一个精神突围的出口。也是依托于人类丰富的情感,我们才成为一棵有思想的芦苇!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形而上的芦苇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唯心
喷了这么多,汝作又如何?
涪陵小子
滕王阁序不懂,单是背起很顺口,我就喜欢
虎行似病
你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