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口通商到一口通商,乾隆实施闭关锁国背后的政治考量

杨修聊历史 2023-03-08 13:40:06
序言

公元1684年,东南沿海的很多官员请求康熙皇帝开放海禁,重启对外贸易。

康熙鉴于台湾战事已定,且开海贸易有助于财贸流通,东南各省均可受益,于是解除清初以来近三十年海禁,设置闽、粤、浙、宁(上海)四处通商口岸,即为四口通商。

从此清朝海外贸易再次繁盛,东南沿海亦成为全国开放富庶一隅,然而时过境迁,仅仅七十年后,情况发生突变。

1757年乾隆下令仅留广州一口通商,其余三口全部封禁,本就“虚掩”的国家开放大门几乎全部关闭。

外贸繁荣的广州

在后世的唏嘘之下,乾隆实施严酷至极的闭关锁国到底有着怎样的政治考量?对于后来的清朝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闭关锁国的由来变迁:从明太祖“片板不许入海”到康熙四口通商

闭关锁国,顾名思义是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它限制经济、文化、外贸等一切对外交流。

关于闭关锁国,普遍认为最早始于明朝,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政权明朝。

不过当时的中国沿海并不太平,时值日本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为了钱财,就组织武士、浪人,也就是倭寇到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抢掠骚扰,搞得沿海百姓苦不堪言。

朱元璋出于防范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以及经济劫掠,便采取一系列海禁政策。

从1370年至1374年,明朝先后罢黜从唐朝时期负责海外贸易的江浙、广州市舶司、禁止居民海外经商,直至“片板不许入海”。

朱棣执政时期,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海外壮举,但是放开的也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

明朝中期以后,随着倭寇祸乱加剧,海禁政策也愈加严格,除了隆庆皇帝短暂开关外,明朝闭关锁国一直延续至灭亡。

公元1644年满清入关,取代明朝成为中原大地新的主人,并在之后的十几年间消灭国内各个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与此同时,以郑成功为首的郑氏集团驱赶荷兰殖民者,进驻台湾,割岛自立,还不时骚扰大陆。

清廷为了隔绝大陆百姓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相勾结,便延续明朝闭关锁国政策,同时对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只准于澳门交易,其他沿海地区概不允许。

1655年清廷正式下令:无许片帆入海。这一禁就是三十年,直到1683年康熙收复台湾的第二年。

在这三十年里,东南沿海居民抛弃家园,流离失所,谋生无路,以致沿海三十至五十里内满目荒凉,严重地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随着台湾战局已定,开海政策才被纳上议程,1684年九月 康熙向内阁下发诏谕:

“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民生有益,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故令开海贸易。”

于是清廷开放江海关(上海)、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漳州)以及粤海关(广州)等四处通商口岸,这不仅是唐代以来一千多年的市舶制度的终结,也是近代海关制度的开始。

不过从康熙准许“四口通商”可以看出,清廷对海外贸易依然警觉,开放东南沿海只是迫于形势。

正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对海外的消极态度,才导致闭关锁国悲剧再次发生。

乾隆实施一口通商的原因

从1684年至1750年代,中国正在经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到乾隆时期,中国人口突破三亿,农业产量和耕地面积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军事上三代君主奋力开拓,帝国疆域空前辽阔,统治面积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

只可惜当清廷陶醉在一片盛世赞歌中时,地球的另一端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英国资产阶级为了加快资本原始积累,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扩展海外市场,并进行大规模殖民扩张掠夺。

在亚洲,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印度,并以印度为基地扩展远东贸易,到18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几乎控制整个西方的对华贸易,甚至多次屡次违反清廷禁令,到通商口岸以外的地区进行贸易。

1755年,东印度公司派船不断北上,尝试在北方地区开辟新的港口。

英国商人的一系列行为引起乾隆的警觉,一方面担心澳门被葡萄牙殖民的经历遭遇重演,另一方面害怕英国人与沿海反清势力勾结,威胁清廷统治。

于是乾隆在1757年下令增加浙海关税收,以此使其无利可图而返回广东,可是这一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仍然有许多商船北上贸易。

在此情况下,乾隆宣布封闭闽、浙、江三海关,仅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不过谕令针对的只是英国人等西方国家,日本、朝鲜、琉球以及前往南洋各国的贸易都是允许的。

但英国人并不甘心,1759年东印度公司派遣洪任辉北上,与乾隆交涉。

洪任辉是一名英国人,由于长期在中国生活,不仅起了个中文名字,还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洪任辉在1759年六月出发,不到一个月就抵达天津大沽口,并受到了知府灵毓的接见,这位金发碧眼的西方人十分熟悉大清官场,重金贿赂灵毓等官员。

就这样,他的状纸几经周转递到了乾隆手里,乾隆了解后十分震怒,他发火的原因并非一口通商下海关官员和广州十三行的傲慢和垄断。

垄断外贸百年的广州十三行

而是一个小小的洋人竟然能突破沿海重重防守,海岸线从南到北如入无人之境,大清颜面何在!

于是命令两广总督李侍尧彻查,严惩监管不力的广州官员,同时逮捕洪任辉,将其圈禁于澳门,三年后驱逐出境。

几乎在同时,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五款,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至此史上最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正式实施,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0 阅读:47
杨修聊历史

杨修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