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步步进逼,太平军节节败退1865(同治4年)年6月前后,福建境内的太平军被基本肃清后,左宗棠命康国器率领5000余粤勇进入广东,会同广东驻军夹击由闽入粤的汪海洋部太平军;又命王开琳率王錱旧部“老湘营”两千余人由汀州奔赴江西,防止太平军窜入赣省,并派刘典率军自汀州西进南安,阻断太平军从江西入湖南的必由之路;同时他还让高连升、刘清亮、黄少春三军留在龙岩武平休整,根据太平军之动向再做变动,相机进取。同时,他考虑到北方太平军余部与捻军联合作战,势头正盛,直隶、山东一带军务吃紧,左宗棠奏请朝廷将李鸿章派来增援的郭松林、杨鼎勋两军北调江苏,以增强曾国藩、李鸿章剿捻大军的实力。
兵凶战危之际,太平军高层将领仍不忘猜忌内讧、自相残杀 6月11日,在清军的武力胁迫下 ,太平天国来王陆顺德放弃镇平(今梅州蕉岭),退守平远。15日,康王汪海洋率主力大军再次占据镇平县城。
侍王李世贤部在永定之战中大败亏输,几乎全军覆没,残余部众大多投奔汪海洋,但天朝覆灭后,南方太平军残部因大势已去 ,加上屡遭挫败,汪海洋的部队军心涣散、沮丧,彼此猜忌不断,官兵相率投清者不在少数。李世贤本人也败退至广东,辗转进入镇平康王汪海洋的军营。
汪海洋并不欢迎能征善战、威望颇高的侍王李世贤,一是怕侍王兼并自己的军队,二是他曾经杀害打前站的侍王族叔李元茂 ,害怕自己从前的阴谋和丑闻败露,恐遭侍王清算, 遂决定先下手为强。
屡战屡败、兵单势弱之际,汪海洋为何要杀能征善战的李世贤?话说李世贤兵败永定后,余部大多归附汪海洋,但汪部也是士气涣散,军心不稳,彼此猜忌不断 。为了重振军威 ,7月5日,汪海洋杀害了李世贤的族叔(一说叔父)李元茂。7月7日,汪海洋率军进攻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辖地)城,康国器率粤军救援,与守军里应外合击败汪海洋,汪海洋作战失利后退回镇平县。在此期间,8000霆军因欠饷在湖北金口哗变,因主将鲍超回四川老家养病,无人能弹压,哗变军遂在黄矮子等多名将领的带领下由江西南下入广东镇平投奔汪海洋部太平军。 7月30日,汪海洋、李远继、李明成、何明亮等军以及前来降附的哗变“霆军”,再次向清军发起进攻。高连升、黄少春等以逸待劳,据险坚守,再伺机发起反击。太平军不敌,又败回镇平,在城外挖壕筑垒,为长期对垒、持久作战做准备。
就在左宗棠调兵遣将、加紧部署围攻之际,太平军又了犯老毛病——内讧。话说李世贤惨败永定后,部下星散,他剃去长发,结辨改装,藏匿山中,然后混入难民中,昼伏夜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8月19日风尘仆仆逃至镇平。汪海洋听说侍王来了,忙将他迎入城内。
李世贤的旧部见到他后百感交集,纷纷向他诉苦,说汪海洋性格凶暴猜忌, 排斥异己,对侍王残部很不信任,大加防范。李世贤早就对汪海洋在永定之战中袖手旁观、拒不增援的消极态度有所不满,听说他居然杀害了连自己的叔父李元茂,更是难压心头怒火。汪海洋知道后惶恐不安,担心骁勇过人的李世贤要为李元茂报仇,再取而代之。23日深夜,汪海洋派心腹带人刺死了呼呼大睡的李世贤,并将其亲信部将5人一并诛杀。汪海洋的忤逆之举与残暴手段,令全军错愕,导致太平军内部混乱不堪,军心愈发涣散,也使汪自己更势单力孤 ,失败已成定局。
杀害李世贤后,汪海洋更加势单力孤,其败局已经注定汪向自己人举起屠刀,尤其是杀害威望卓著的侍王,使李世贤旧部人人自危,为了保命,不少太平军将士向清军投诚。8月12日,驻守镇平的李世贤部将、原花旗将领、陪王谭富率1000余士兵出城向广东布政使李福泰投降, 天将莫恩也带300多太平军兵卒向粤军将领康国器投降。8月28日,康国器率数千粤军兵分三路猛攻镇平,天将胡永祥率太平军出城迎战,顽强抵抗,正在相持不下时,胡永祥手下有人叛变,纵火焚烧军营以为清军内应,导致胡永祥大败退回城内。
8月30日,汪海洋亲率主力攻打平远城,遭清军抗拒,久攻不下。次日,太平军援军到来,汪海洋再次发起进攻,又遭失败,被迫撤军。9月2日,汪海洋率军进攻程官埠,此地位于镇平与嘉应州城(今梅州市)之间,也算粤东北战略要冲,不料遭清军顽强抵抗,再次损兵折将,却无法攻克。次日,天将胡永祥、东平王何明亮等再次督军猛攻程官埠,汪海洋则往攻高思。康国器分兵迎击,两路太平军均大败而退,汪海洋在高思外围被炮子击伤,退回镇平闭门疗伤,多日不见踪影......汪海洋在谋刺李世贤的同时,也为自己奏响了挽歌,其败亡已经注定。
【配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