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目睹了乌克兰危机中美国的地缘政治手腕,不禁令人深思:曾经的盟友,在利益的天平倾斜时,也可能被无情抛弃。然而,在大洋彼岸,台湾民进党当局似乎并未从这场地缘政治风暴中吸取教训,反而执意加码押注,试图通过巨额军购换取美国的支持。据路透社报道,台湾正计划斥资70亿至100亿美元向美国购买武器,包括岸防巡航导弹和“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白宫对此消息不置可否,但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华尔兹此前曾表示,希望加快向台湾运送武器。这一举动,无疑是在本已紧张的台海局势上火上浇油。
台湾当局的军购计划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一系列“以武拒统”策略的一部分。他们不仅提出了“特别国防预算”,优先发展精确弹药、防空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预备役部队装备和反无人机技术,还计划将防务预算占GDP的比例提升至3%以上。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危险的信号:台湾当局正在将宝押在美国的军事支持上,而忽略了地缘政治的残酷现实。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特朗普政府时期,面对美国对台湾芯片加征关税的威胁以及对台湾窃取半导体技术的指控,台湾当局仍对“特朗普政府的积极信号”抱有幻想,认为特朗普政府不会与中国大陆达成“大交易”。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以及对美国支持的过度依赖,无疑是极其危险的。乌克兰的遭遇可能给台湾带来警示。尽管泽连斯基政府运用了高明的策略和拥有国际影响力,但最终还是未能避免被美国放弃的命运。美国和俄罗斯在沙特进行的双边谈判,没有包括乌克兰和欧洲,这直接暴露了国际政治的冷酷真相:弱小的国家往往只是强国争斗中的棋子。然而,台湾当局的处境比乌克兰更为 precarious。首先,乌克兰是国际公认的独立主权国家,泽连斯基领导的军事抵抗更容易获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而台湾在国际法中被明确定义为中国的一部分,中国追求国家统一的立场拥有坚实的法理和道义基础,并在国际社会获得广泛支持。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公开支持“台湾独立”。一旦台海爆发军事冲突,台湾当局将面临“失道寡助”的困境。再者,大陆对台湾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这比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要大得多。台湾地域有限,没有太多战略空间,攻占容易,防守却困难。即便台湾当局倾尽全力购买美国武器,也无法弥合与大陆之间的巨大军事差距,更无法将台湾变成所谓的“铁刺猬”。“以武拒统”注定是一条死胡同。第三,台湾当局一直以来都希望美国能够放弃“战略模糊”政策,转而采取明确的“武力护台”策略。然而,随着台海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能否维持现有的“战略模糊”政策都已成问题。有些人认为美国可能正在采取相反的策略。虽然美国的整体军事预算和力量比中国大陆强,但台海一带,美国在常规军事上已不再占优势。
用核威胁可能会遇到中国不断增强的核报复力量。所以,大家都能明白,美国参与台海冲突的机会非常小。第四,特朗普政府时期对格陵兰岛、加拿大、巴拿马运河区等地表现出的领土野心,以及对加沙“长期所有权”的表述,都令世界震惊。加之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表现,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地缘政治策略越来越警惕。华盛顿已经越来越缺乏阻止两岸统一的道义和实际能力,更无力为台湾当局的命运兜底。曾经与美国站在一起的盟友,也会更多地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因此,美国想要在台湾问题上构建西方“政策同盟”将变得越来越困难。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台湾当局最明智的选择是保持克制,顺应时势。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都越来越有利于两岸人民共同反对“台独”,促进国家统一。如果台湾当局误判形势,认为台海局势越紧张,对美国越有利用价值,美台关系就会越紧密,自身也就越安全,那无异于跳入历史的“万狗坑”。历史上,那些沦为美国“走狗”的政权,最终都没有好下场。台湾当局的冒险行径,最终只会加速自取灭亡。
形势比人强,台湾当局应认清现实,放弃幻想,停止“以武拒统”的危险举动。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才能真正维护台湾人民的福祉,避免重蹈乌克兰的覆辙。历史的教训殷鉴不远,台湾当局切勿一意孤行,最终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