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间(1736 - 1795年),河北定州有个叫丁春秋的村民,大概二十四五岁的样子,模样长得还挺俊的,可满脑子都是花花心思,还老觉得自己特聪明。
丁春秋家里条件一般般,他爹去世得早,就剩老母亲还健在。最近,他刚娶了邻村的一个李姓女子做老婆,那村子离他家还不到五里地。
丁春秋和他老婆李氏刚结婚的时候,那可是新婚甜蜜得很。他俩整天夫唱妇随的,特别和谐。李氏对丁春秋那守寡的老妈也特别孝顺,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其乐融融。
有一回,李氏娘家村里演地方戏。她爸妈知道自家闺女打小就爱看戏,就跑到丁春秋家把李氏接回村了,打算让她住上几天,等戏看完了再回去。
没想到,没几天,有一天夜里,李氏就骑着毛驴,由娘家的佣工护送着,大半夜地回了婆家。她婆婆丁母看到了,就问她为啥大半夜才回来,她哼哼唧唧了好半天,就是不吭声。
李氏一进房门,瞅见丈夫丁春秋在桌边喝酒,心里立马就慌了神儿,一下子就露出一只没穿鞋的光脚。
丁春秋看到这情况,吓了一大跳,赶忙走上前把李氏的裙子撩起来,一瞧,嘿,他老婆左脚上的绣花鞋没了,就包着一块粗布。他立马就问他老婆这是咋回事。
李氏吭哧吭哧说了老半天,啥也没说明白。丁春秋一听就火冒三丈,一个劲儿地骂他老婆,说她背着自己跟别人乱来,肯定在外头干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儿,还把脚上的绣鞋送给了相好的。
李氏被丈夫一通辱骂,心里又气又急,可这时候是有嘴也说不清。丁春秋,骂完老婆后,那叫一个解气,再加上一股酒劲儿往上冒,一头就扎在床上呼噜呼噜睡大觉去了。
李氏就一个人在那儿坐着,瞅了瞅正熟睡的丈夫,哭了一阵子,又自己寻思了一会儿,一时脑子转不过弯儿来,就把裤腰带解下来,上吊自杀了。
丁春秋睡了一觉起来,正打算叫李氏给自己倒杯茶,喊了好几声,却没人应。刚想开口骂人,却瞧见昏暗灯光下,自个儿的妻子在房梁上吊着。
丁春秋瞧见这情况,瞬间就被吓得魂儿都没了,酒意也全没了。他赶忙上前把李氏给解下来,可这时候已经太晚了,李氏身子都凉冰冰的了,好像已经死了好长时间了。
丁春秋心里又害怕又后悔,正不知道咋办的时候,隔壁寺院传来一阵早课的钟声。这时候,丁春秋突然脑子一转,赶忙抱起妻子的尸体,趁着周围没人,就把尸体扔到寺庙菜园子的一口枯井里了。
第二天大早,丁春秋就独自火急火燎地赶到岳父母家,打算把老婆接走。哪知道老丈人斩钉截铁地讲,昨儿个晚上他就已经派人把女儿送回婆家了。
丁春秋心里有鬼,那肯定是矢口否认。巧的是,有个佣工一大早因为有急事到州城里去办事了,丁春秋一下子就抓住这个由头了,在众人面前大吵大闹的,好多人都围过来看热闹。
岳父也不甘示弱,可就是说不出女儿去哪儿了。两人实在没辙了,就一块儿跑到定州城里去报案了。
那时,定州的知州姓夏,上任没多久,是个快三十岁、进士出身的年轻人。他拿到状子后,想了一小会儿,觉得这案子特简单,就派人把正在城里办事的李家佣工传到公堂上来了。
夏知州先问那佣工,佣工就回话说:“昨儿晚上,我真的是一路把小姐送回丁家的。我还听到小姐跟她婆婆在屋里唠嗑!我觉得不方便打扰,就走了!”
夏知州一听,马上又派人把丁母带到公堂。丁母这人很老实,她本来就觉得儿媳不见了这事有点可疑,再加上害怕公堂那种威严的气氛,只好承认佣工说的全是事实。
这时候,夏知州猛地一声大喝,问丁春秋这到底咋回事儿,让他老实交代。丁春秋瞧着事情都已经败露了,哪还敢再瞒着,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说了出来。
丁春秋这人,其实挺本分的。可他特别不乐意自己老婆李氏回娘家。那天,他岳父来接女儿回去的时候,丁春秋心里就老大不痛快了,但是又不敢不听岳父的话,只能不情不愿地答应了。
可没成想,才过了不到两天,丁春秋就时不时地跑去催。每次去,都被岳父岳母用话给敷衍过去了。丁春秋一点办法都没有,心里头可怨恨他们了,一下子就想出个自认为很不错的主意。
那天下午,丁春秋又被岳父岳母数落了一顿,他们没答应让丁春秋把妻子带走。于是,丁春秋就鬼鬼祟祟地躲在戏场外面一个很隐蔽的地方,想着趁晚上看戏乱糟糟的时候,捉弄他老婆一下,好让他老婆有苦说不出,然后乖乖跟他回家。
到了晚上,李氏还真就跟着娘家那些姐妹一块儿,在戏场的屋檐下挤着看戏。丁春秋看准了机会,偷偷地绕到他老婆旁边,趁着她正全神贯注瞅着戏台的当儿,一下子把她左脚上的绣花鞋给脱下来,塞进怀里就急匆匆跑回家里去了。
李氏正专心看戏,冷不丁就感觉左脚凉飕飕的。她伸手一摸,哟,左脚上的绣花鞋没了。再一抬头,就瞅见一个男人急匆匆离开的背影。
李氏又气又臊,觉得有人故意在轻薄自己,一下子就没心思看戏了。她和姐妹们打了个招呼,就急急忙忙地回了家。到家后拿了块粗布把左脚裹起来,然后就去跟父母告别。父母看天已经黑了,赶忙问她为啥,可她啥都不肯说,就一门心思要回去。父母没办法,只能让家里的老佣人牵着毛驴把女儿送回去了。
谁能想到,李氏回到家后,丁春秋还想再捉弄她一番。于是就假模假式地把她骂了一顿,就盼着她以后能对自己百依百顺。可没料到,李氏这人心眼儿窄,竟然寻了短见,上吊死了。最后,她丈夫把她的尸体扔到了隔壁寺庙的一口枯井里。
夏知州听完丁春秋的交代,就差了几个衙役,押着丁春秋去寺庙,让他指出那口枯井,好把井里李氏的尸首捞上来。
可是,让人惊掉下巴的是,衙役们把井里的尸体捞上来之后,大伙一瞧,嘿,这居然是个和尚的尸体。
丁春秋惊得说不出话来,魂儿都快吓没了。其他人也都吓得脸都变了色,不晓得发生了啥情况,只能赶忙去报告夏知州。
夏知州也是满肚子疑惑,又让人下到井里去找,结果又捞上来一只绣花鞋,可李氏的尸体却没了踪影。
夏知州看到这情况,马上就叫丁春秋过来当面对质。丁春秋吓得一下子瘫倒在地上,他都不知道自己妻子的尸体哪儿去了。
夏知州瞧着丁春秋,感觉他不像是在撒谎。又瞅了瞅打捞上来的那只绣花鞋,想了一会儿,突然灵机一动,就有了个想法。于是,他让丁春秋回趟家,把李氏平时穿的一双旧红绣鞋拿来。
丁春秋不晓得这个计谋,又不敢详细打听,只好按要求一件一件地去做。
于是,夏知州又找来两个能干的衙役,吩咐他们把那双红绣鞋放在离寺庙不远的必经小路上,然后让他们悄悄盯着,还叮嘱说要是看到有人捡了绣鞋走,就跟着这人,随机应变就好。
这俩衙役盯了整整一下午,瞅见有人路过,可就是没人去捡那东西。眼瞅着到黄昏了,这两人正打算回衙门的时候,嘿,瞧见远处有个人鬼头鬼脑地走过来了。
这人一边走路,一边眼睛老是往周围女子的脚那儿瞅,看着就没安好心。等他走到这儿的时候,冷不丁瞧见小路上有双绣花鞋,一下子就高兴得不行,赶紧捡起来塞到怀里,然后就急急忙忙地走掉了。
两个衙役瞧见真有人去捡旧绣鞋,赶忙一路跟着,一直跟到了一间偏僻的土屋那儿。
这时候,就听土屋里突然传来一阵女子的惊叫声:“你在哪找到这双绣鞋的?这就是我平常在婆家穿的那双鞋!你咋拿到手的?”
话才说完,大门“砰”的一下就被人给踢开了。立马有两个衙役冲进去,啥都不问就把屋里的一男一女绑起来,带到州衙里头去了,随后赶忙向夏知州报告。
夏知州看到这种情况后特别高兴,就把这两个人带到大堂上,接着又把丁春秋带过来辨认。嘿,还真就发现这个女的就是他老婆李氏。
你知道吗?原来夏知州在寺庙枯井里就看到了一具和尚的尸体,还瞧见一只绣鞋。他一下子就猜到了,这李氏,很可能没死,估计是被人给救了。
可是,李氏脚上没穿鞋,估计也走不了多远。这样一来,夏知州就吩咐丁春秋从家里拿双李氏的旧鞋来,放在寺庙边上,想着能守株待兔,把李氏的下落给找出来,结果还真就找到了杀害和尚的那个林之龙。
当时,李氏被她丈夫丁春秋给扔到枯井里的时候,其实没死,就是岔气了,一下子就摔倒在井底一个松软的土坎子上了。
到了凌晨,井里开始慢慢变冷,李氏居然缓缓苏醒过来。她瞧见井口透进光亮,心里明白自己正在井里,于是就扯开嗓子大喊,盼着有人能听到声音来救她。
这时候,有个看守菜园子的僧人正好到菜园里浇水。听到动静后,他就跑到井口去问,这一问才晓得,井里的人居然是隔壁的新媳妇李氏。他赶忙回屋里找了根绳子,打算把她拉上来。
可谁能想到,李氏就是个身体柔弱的女子,费了好大劲儿也爬不上来,这可把僧人急得脑袋上直冒汗。
正着急的时候,有个在寺庙跟着僧人学苗圃的年轻人林之龙急匆匆地跑过来了,他笑着跟僧人讲:“这世上哪有普度众生,自己却站在岸上的道理?”
僧人一听,特别窘,寻思着这也在理,就叫林之龙拽住绳子,自个儿顺着绳子爬下去了,然后把李氏捆结实,让林之龙把她拽上去。
谁能想到,林之龙一瞧见李氏,瞅见她长得特别好看,心里就起了坏念头,然后就跟李氏讲:“你在边上歇会儿,我去把师父也拽上来。”
李氏点了下头,刚想转身,就瞅见林之龙居然举起一块大石头,朝着井里就砸下去了。井里传出一阵惨叫,接着就没动静了。
李氏吓得魂儿都没了,正想跑,可是没鞋,根本跑不了多远,就被林之龙一路逼着到了一个废弃的土屋里。
林之龙瞧了瞧李氏,跟她说:“你衣服全湿,脱下来拧干吧,然后我送你回家。”说完,就转身出了屋子,还把门给关上了。
李氏看到这情形,心里稍微好受了些,真的就把湿衣服脱下来打算拧干。哪晓得,就在这个时候,林之龙猛地破窗闯了进来,硬把李氏给侮辱了。
完事儿后,林之龙笑着跟李氏讲:“你现在已经是我的人,我是离这儿不远的新乐村的人,你乐意跟我回我家,嫁给我不?”
李氏心里寻思着,自家丈夫丁春秋那可真是绝情到家了,自己也没脸回娘家,现在又和林之龙有了那种关系,已经是没路可走了,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于是,李氏又跟林之龙讲:“我就剩一只鞋子了,还掉枯井里了,现在光着脚,走不了多远路。你去给我找双鞋呗,这样我就能跟你一块儿走!”
林之龙一听,那叫一个喜出望外,兴高采烈地就跑外面找鞋去了。可这地儿离集市老远见了,附近女的鞋子都在脚上穿着,想找双鞋根本就没处下手。
林之龙找了整整一下午,一直到黄昏都没找着鞋子,只能垂头丧气地往土屋走。嘿,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冷不丁瞅见田间小路上就摆着一双绣花鞋,可把他给乐坏了,赶忙拿起来就走,哪晓得这就掉进夏知州设下的圈套里了。
到这时候,寺庙里僧人是咋死的全搞清楚了。李氏也被找回来了。夏知州狠狠地打了丁春秋一百大板,然后让李氏跟着他回了家。还有林之龙,也被夏知州按照律法给斩了。
后来,定州的老百姓们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都对夏知州断案时的聪慧和睿智赞不绝口。就因为这样,定州的民风变得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