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硬遗产”非孔子莫属,后代吃2000年吃不完,77代出生就顶峰

白安看历史 2023-03-04 14:16:0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要说中国历史上谁的遗产最强,那必然是孔子。广泛来说,孔子为后人留下里宝贵的精神财富,直到今天都发挥着作用,孔子开办私学,创立儒家学说,书写《春秋》.....其思想的精华部分直到今天依旧散发着生机活力,不仅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积极的意义,还对东亚许多国家都有深远的影响。自孔子诞生以来,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孔子一直都被称为至圣先师,影响力两千来都没有减少。

如果这个遗产就按孔子一家一姓来看,在大部分家庭富不过三代的情况下,孔子的子孙直到今天依旧延绵不绝,甚至阜孔家的家谱还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世界最长家谱”。

民国时期,孔家已经传来第七十六代,由于七十六代孔令贻孩子比较少,七十七代孙一出生就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一、出生那一刻便是万众瞩目

孔子的后代一直人才辈出,著名的有西汉时期的著五十八篇《古文尚书》的孔安国,三国时期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唐代著名的经学家,著书《五经正义》的孔颖达,还有清代写出《桃花扇》的文学家孔尚任......儒家学派的弟子,更是名满天下,也自身学识和智慧,继续延续着孔子思想,保持着生命力。

因为孔子的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因此历代统治者大多都奉行尊孔的政策,因此大多也是实行拉拢孔子的后人的政策,所以无论外部经历怎样的改好换代,孔子的地位依旧是不变的。

即使到了民国,孔氏家族的地位依旧很高,到这这个时候孔子嫡传下来的“衍圣公”名号延绵百年了。人们想保留的不只是一个名号,而是其后面代表的儒家文明。不过到了1919年,“衍圣公”的传承遭遇了重大危机。一直没有人继承“衍圣公”的名号,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困扰。

因为“衍圣公”的名号已经传承数千年了,向来只传男不传女,没有男丁也代表千年的传统中断,这不仅对孔氏家族有重大影响,对中国整个社会来说也不是一件小事。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接连的娶妻,但都没有改变一儿半女。

随着孔令贻的年纪越来越大,没有子嗣的事情也就越来越焦急,孔令贻无奈之下,收了贴身丫鬟王氏收为自己的侧室。不过,这个王氏确实让事情有了转机,它接连怀孕带来了希望,不过王氏前几次生下的都是女儿,虽然让老来得子的孔令贻十分高兴,不过在那个年代还是希望有男子来继承家业。

到了次年,王氏再一次有了身孕,不过这时候赶上孔令贻的病情加重,他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孔令贻害怕自己还没有等到王氏顺利生产,就已经不在人世了。为了安排这种情况出现后的事情,孔令贻急忙给徐世昌送了一封遗呈。徐世昌当时是大总统,从孔令贻的一系列行为,就可以看出这个孩子不仅对孔令贻本人甚至是对孔氏家族的重要性。

遗憾的是,孔令贻确实没有等到孩子出生就提前病逝了,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还有防止有人想混淆孔家的血统,北洋政府甚至在产房外派兵驻守,进出产房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在焦急的等待中,产房里面忽然婴儿的哭声,孔府内部传出了十三下铜锣声,这预示婴儿是个男孩。

也许是因为身上集聚着太多人的眼光,王氏在分娩过程中遭遇难产,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在产下婴儿后十几天后就去世了。不过新一代“衍圣”的出世还是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孔子血脉未断,以孔家为代表的文化传承得以延续。

等待许久的北洋政府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这个新生命的到来,用十三礼炮来表示祝贺。普通的百姓都很重视这个孩子的出生,这反映出不仅是当时的政府,下到普通的百姓也十分关心这个事情,当时全城都响满了礼炮,这孔子的七十七代孙出生那一刻,真的算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二、开挂般的人生

这婴儿的名字叫做孔德成,他出生仅仅百日,他就被北洋政府正式宣布是下一任“衍圣公”,由此他也开创了一个记录,那就是历史上年龄最小的“衍圣公”。至此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而且孔德成的出生,已经完成了孔令贻最大的心愿,这样孔令贻最关心的事情有了解决,衍圣公的名号一直流传下来,这是他最大的安慰了。

孔德成在成长过程中虽然没有父母的陪伴,但他作为“衍圣公”依旧是万众瞩目的焦点,身边人的对他都是宠爱与包容。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都被照顾的无微不至。连当时的北洋政府都对孔德十分关注,为了他以后可以成为有大一番作为,十分重视他的教育。北洋政府给孔德成派遣的老师都是当时著名学者或者教授。

因此孔德成在学习过程中接收到了最好的资源,他不仅对儒家学说了如指掌,也是亲戚书画样样精通。虽然他小小的年纪就背负了巨大的使命和长辈对他超出同龄人的期待,但他并没有逃避这些,而是不负汝命,尽量完成自己的任务。孔德成五岁能参加主祭,10岁就可以主持参加孔子的所以祭祀活动,年纪稍长,他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孔氏家族的掌门人。

如果放在之前的封建时代,孔德成会顺利安稳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但偏偏他遇到了最动荡的年代,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到民国的建立,短短时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后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历史的三峡,孔德成的一生和当时的大多中国人一样,被卷进了历史的洪流。

近代社会与之前的封建社会相比,在思想上一个巨大的不同就是对于儒家的态度,之前是推崇,而后是反对。与儒家文化的影响力减弱相对的是批评声的不断增大。面对舆论大的压力,孔德成自己主动要求希望可以废弃“衍圣公”这个称号,至此,孔德成又创造了一个记录,那就是延续千年的称号到他这里成为了终结。

三、孔德成的个人志业

不过孔德成本人并没有因此退出历史舞台,到了1935年,蒋介石政府顶着社会舆论的巨大争议将孔德成任命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之所以不用传统的“衍圣公”称号是因为这个称号毕竟带过来封建社会,于是改成了其他称号。孔德成又完成了一次身份转变,成为了民国政府颁任的第一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蒋介石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用孔氏象征的“道统”来展示自身的政治正统性。不过由于当时政府改善民生等措施十分滞后,蒋介石的期望并没有达成,反而受到很多质疑和批评。孔德成一直在不断与时俱进,他曾经还向国民政府提出希望可以到美国游历和学习的请求,因时局太过动荡而没有被批准。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孔德成又被日本人盯上,日本人利用孔德成来打断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的脊梁,为自己实行侵华战争寻找合理性。孔德成在大是大非面前做成了正确的选择,保持了自己的风骨,没有和日本人合作。

时间来到1949年,蒋介石逃亡台湾,孔德成就是蒋发紧急密令带走三个人物中的一个。

此后,孔德成就一直没有回来过。在台湾的那段时间,孔德成继续传授儒学,还曾经在台湾大学担任过教授,对儒学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直至2008年孔德成病逝在台北。他死后被葬在到了台湾,至死也没有回到山东故土。

我们看孔德成个人的人生际遇,可以说是反映了当时儒家文化所遇到的困境,可以当成儒家文化在时代变革里的命运缩影。儒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是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它在一个时代顺势而生,走向辉煌,也在另一个时代走向没落这是历史规律使然,并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改变的。

结语

孔德成从出生就是常人无法匹敌的高度,他一辈子也是衣食无忧。不过他的一生很少有机会可以自己选择,他都是处于被选择的境地。他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不同凡响,一方面来在寻常人眼里,这是他无与伦比的幸运,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他的“不幸”,“不幸”从出生那一刻人生就已经被规划好,完成他人给自己的使命。

不过回看孔德成的一生他没有和日本人合作,也尽量宣扬儒家文化,也算是不辱使命了。孔氏家族至今还在延绵,儒家文化如今还是很有影响力。现代社会,我们现在想要儒家文化可以继续传承,就不能依靠所谓的“继承人”,应该顺应时代潮,为儒家文化进行妥善定位。

参考资料

《论语》

《史记》

《清史稿》

《春秋》

0 阅读:21

白安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