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里藏着一个人的福祸”,一点都不错。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里面的一个命运悲苦的劳动妇女,她不是鲁镇的人,生命的最后在鲁镇的大街上依然无路走。
美好的日子人人向往,祥林嫂也不例外;倾诉是人的本能,祥林嫂也不例外,然而,不停的倾诉,不停地急于把自己的不幸告诉别人,一遍又一遍,反噬过来的力量让祥林嫂无法承受生命之重。
祥林嫂没有名字,自小买到卫家山做童养媳,婚后,才有了一个祥林嫂的称呼,接着,悲催的命运接踵而至,没多久小丈夫就撒手而去了,精明的婆婆要卖掉她,她吓得连夜逃跑。

逃到鲁镇鲁四爷家打工后,依然没有逃过婆婆的追寻,被强行带回卫家山,硬塞到花轿买到贺家坳,在婆婆的策划下,祥林嫂的反抗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
然而,由于丈夫贺老六肯吃苦,能干,祥林嫂倒过上了安稳日子,儿子阿毛的出生,更是给一个小家庭带来了难得的欢乐。
可惜,随着贺老六的去世,儿子阿毛也被狼刁了去,祥林嫂的内心崩溃了,“麻绳专挑细处断”,即使这样,祥林嫂依然没有被阿毛的大伯善待,他收回了弟弟贺老六的房子,无处容身的祥林嫂带着一颗受伤的心,再一次来到鲁镇鲁四爷家打工。

鲁四婶眼里曾经最强的打工人,此时已经精神萎靡,但是,听着祥林嫂的悲惨遭遇,非常同情,最后还是决定留下了她。
然而,鲁四婶的同情,以及共情,好像没有让祥林嫂得到些许安慰一样,接下来,重新回到鲁镇的她,仿佛内心的悲伤决堤,逢人就诉说着自己的悲剧故事。
的确,她的故事很悲惨,对她的打击也很大,然而,她的难以释怀,并非许多人能感同身受。说的次数多了,最后连吃斋念佛的老太太听了都没有了眼泪。
鲁迅说“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了渣滓…”

就是在这个时候,祥林嫂好像意识到了人们对此,已经不感兴趣了。可是,她心里真的太苦了,只好自言自语。谁知,同事的话,竟然让她套牢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同事柳妈也是鲁四婶家为了新年的祝福请来的女工,这位女工和别人不一样,没有说她馋,也没有说她懒,就一个特点:不杀生。谁知道,不杀生的女人竟然向祥林嫂举起了,杀人不见血的尖刀。
她告诉祥林嫂,有阴司的,像祥林嫂的这样结过两次婚的人,去世之后,会被劈成两半……;并给祥林嫂支招需要到庙里去捐门槛才能赎罪!

祥林嫂最终捐了门槛,也没能得到鲁家的认可,工钱没有了,精神颓废了,内心里还被阴司的事情闹腾着!就这样,一个四十岁的女人被推向了人生的暮年。
稻盛和夫曾说过:不要把自己活得像个落难者,急于告诉所有人你的不幸……。
倾诉是一种本能,然而 ,总急于告诉别人你的不幸,又怎么能看到那些伪善人的真实目的?又怎么会料到,看上去为你好的伪善人不会给你致命的打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