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到底是不是白茶山场天花板?这三泡茶给你答案

逸云白茶 2025-03-06 04:47:41

小白在白茶界就像菜茶种的生长一样倔强而坚挺着。

一来大部分茶区考虑到效益都会选择改种高投产比的选育品种如福鼎大毫,福安大白等等;二来菜茶的确有着不易迅速繁殖的扩张能力,仅靠着弱兮兮的有性繁殖孤立于世。假如小白茶有内心OS肯定会说,“就喜欢看你们,看不惯我还干不过我的样子”。(调皮)

在白茶教室如此高频次接触玩家与山场主就会发现,不管他们的产品体系怎么变,保留菜茶种做的小白茶作为稀缺品存在都是常有的事。原因是什么?那就是围绕小白的各种复杂因素造就了它拥有着普通“甜甜白茶”无法获得的纷繁变化,这种变化度会体现在白茶品饮领域的各项因子中。

比如小白茶茶的外形、滋味、韵感、汤水质感的层次性等等,都是具有“一山一茶”特性表现最直观的存在。关于小白,白茶教室分享的也不在少数,从闽北建阳、松溪、政和到闽东柘荣、福鼎,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同是天生天养自然育化的群体种风味区别却是截然不同的。

“独特”早已是形容小白的陈词滥调,只有喝到它时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山场之气?什么是岩韵风骨?

今晚分享来自政和锦屏的三泡野小白,分别是2024年百年野丛,2024年桃坑野小白,2024年岩根野小白。三泡茶各自演绎各自精彩,一定要来哦!

PART/1

2024年百年野枞小白

在锦屏,小白也一直都是重要的茶叶资源,也曾有过影响力极大的辉煌。在陈椽《茶叶通史》记载,同治十三年,江西赵幸村茶商到遂应场(今岭腰乡锦屏),以当地小叶种茶为原料创制红茶,称为“遂应场仙岩工夫”。因为品质极佳而通过古茶道运销福州,此后锦屏茶商云集,茶号林立成就一派繁荣。

现今虽时代更替,市场风云,但菜茶依然以其傲然的姿态立于峡谷深处,山脊之间。在遂应场古银矿遗址附近,四百多年的仙岩茶王枝繁叶茂茕茕孑立,散发着锦屏的小白“不被轻扰”的静气与恬淡。借着所在山势,所处气候,所吮吸的溪流,所立足的矿石,升发着勃然之气。

*传说南宋仙人路过此地,发现岩石间生长的茶树是茶中佳品,于是教导村民识茶制茶技术,故命名这座高山为仙岩山,茶为仙岩茶,这是目前保留有四百年树龄的两株茶王树,被誉为仙岩茶王。

在白茶玩家阙建华眼里,锦屏小白的特性是带着地气的,它水甜细腻,虽没有大开大合的浩然之气,却有着深邃幽隐的婉转绵柔。

当我们开喝2024年百年野丛时,这种体感瞬间具象了。

揭开盖碗,熟悉的青瓜气息混着馥郁的茶香迫不及待的涌出来。这就是百年野枞的性格吗?香气如此丰富多变,浓缩了山里面盛夏各种草木的气息。是露水沾染过的野蕨,也是第一朵野花放出的细幽清香。

*2024年百年野枞干茶

好茶莫等,茶汤在素白瓷中流转,像是琥珀,带着日落橘海的温暖光线,残阳下闪烁着微妙的变化。

一道水滋味初显,木质味还在隐藏着,不着急登场反而让我多了一些期待。入口的汤感如新绢拂面一样丝滑,清甜滋润又可以跟春溪一比高下。

*2024年百年野枞四水汤色

二道水有几分鲜又有几分甜感,舌面泛起丝丝的紧,像是酸梅子的魅力,涩感还等不到漫开,就已经化作潺潺的甘泉甜水。

三道水时木质味才姗姗登台演出,百年老枞的木质味混合着深山岩壁中的苔衣气息,近似紫檀的温润气质。

*2024年百年野枞叶底

四道水时叶底已经被泡开,原本墨绿的干茶舒展成了深深浅浅的云霭,不同的色泽和谐如宋代古画上的淡淡山林笔墨。

七八道之后,清甜滋润的口感依旧在口腔中徘徊,好像是永远都看不完的画。茶汤转凉之后,甜感更甚,品出一种极致的花香野韵。

PART/2

2024年桃坑野小白

干茶入眼,青碧色的茶叶中浮着白毫,修长纤细。拈起一叶,野气张扬的姿态让我想起山中人家檐下悬着的草药一束,虽然细瘦却硬挺自带一种菜茶顽强的风骨。

白茶向来被视为茶中养生之最,这茶应该算是回归古老的药用气质了。迫不及待的温杯烫盏,干香在热气的加持下显得更加温厚,不是刻意讨好的香气撩人反而带了一些天然的朴实,仿佛在彰显自己来自山野。

*2024年桃坑野小白干茶

这是一泡有态度的茶,从始至终不可忽视山野气就是它无言的表达。

一道水,清香隐于茶汤中,细品才能琢磨出那么一丝特有的回甘,杯底干茶被滋润出青翠的色泽,汤色是阳光穿过露珠的软亮清透。

*2024年桃坑野小白四水汤色

刚喝完第一泡心底突然的就冒出一句话“春江水润,万物新生。”

好像抓住了这泡茶的灵魂,二道水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甜润轻快,前面的甘甜滋味这时如山间潺潺小溪一般欢快流出,口中香气甜润的好像槐花蜜,这样幽幽的香气竟然一下子就能涌出来,难道这就是菜茶的“野”吗?

*2024年桃坑野小白叶底

三泡最是非凡,茶汤滑过舌面,好像雨后深山的幽凉,青苔下土中裹着陈年松针,醇厚的口感里藏起一种微涩,但是很快这涩感化作山涧流水带来冰糖水一般的凛冽甘甜,在丝丝的凉意里渗出密韵。

喝到后几泡越来越喜欢闻盖上热香,残留的余温无限放大茶香带给我们的安心感觉,茶汤滋味也由一开始的甜中显涩转到后来的轻快回甘。

PART/3

2024年岩根野小白

这泡茶与上一泡是截然不同的,要是用意象对比就是山涧流水和百年名泉的区别了,一个轻快一个稳重。为什么我会这样比喻?且听细细分析。

初次感受是白茶典型的微酸茶香,总是让人想起夏天清晨熟透的浆果,刚刚脱离枝头还带有一丝清新,渐渐就随着热气在空气中弥漫。如此细水长流倒是不符合干茶张扬野犷的外表,绿褐相间的叶片是比第一泡茶的叶底大了许多,那这泡茶会不会更厚重沉稳呢?

*2024年岩根野小白干茶

茶汤颜色更偏杏黄一些,也是一样的透亮澄澈。出水时水流在杯中荡开,有许多小气泡从下面涌上来特别灵动飘逸。叶底的颜色是春日阳光下的棉麻衣衫,柔软而质朴。

一道水就是香甜润的具象化表现,果香逸散,果甜味弥漫在口腔里此刻达到了共鸣。醇厚顺滑的口感都要归功于果胶物质,此外还有一种沉甸甸的茶气带来的满足感和饱腹感。每一口茶汤都是在口腔里流转然后滑入喉咙,继而两颊生津,回甘泛起。

*2024年岩根野小白四水汤色

二道水时舌面开始微微发麻,可能是咖啡碱带来的刺激性物质在发力,多了些口感上的新鲜体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物质的加入,回甘来的格外让人惊喜,可能我们的味觉要弥补一些微苦涩的体验吧。

*2024年岩根野小白叶底

三泡的果香和果甜逐渐褪去,润泽的感觉开始变得明显,茶汤明显变得柔和。热热的茶刚饮下,轻轻吸一口气带着明显的微凉爽感。

四泡之后茶汤渐渐稳重下来,变化起伏明显,带着自己的清凉感和顺滑的口感沉下了,香气依旧存在只是更加收敛,不经意间还是轻轻飘散。兼具清凉与饱满的口感,在野性和厚实的底蕴中达到一种独属于岩根的平衡。可能是立根破岩中,昂首向阳光的期待。

三泡茶饮罢,或许你能够捕捉出些许关于锦屏,关于小白茶的记忆点,如果有,请记得留言给Y老师一起交流,共同挖掘小白茶不为人知的味觉体验吧!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