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大城市发展分析:未来谁会成为下一个全球焦点?

地球抖一抖 2024-12-06 02:01:18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中国各大城市中,谁才会是下一个全球焦点?洞悉城市未来发展直接关乎每个人的未来!

根据2023年全国各大城市GDP排名显示,除去特殊的港澳,以及台湾地区所辖城市。大陆地区排名前10的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以及南京。

而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则被踢出前10,位居第11名,紧随其后的是宁波、青岛、无锡和长沙等城市。

但是如果仅仅只依靠GDP排名,去判断我国主要城市未来的发展势头,并以此来作为个人移居、工作以及发展方向的参考,就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以上数据排名,实际隐藏了太多值得深挖的部分。

GDP排名靠得住吗?

这些排名靠前的城市当中,虽然从行政级别和定位上来看各有不同,但从发展规模上来看,无论大小都算是城市一级规模的,所以在对比经济发展的层面,放在一起比较也相对合理。

尽管这些城市在行政级别上有的是直辖市,有的是副省级城市,有的却只是普通地级市。在定位上有的是国家中心城市,有的是计划单列市。

但是英雄不问出处,行政级别上只是地级市的苏州,却能够挤进前10排名第6,而身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西安,在GDP排名上却已经居于全国20名开外,甚至落后级别上只是省会城市,但已经成为网红“新一线”的“风投之城”合肥。

而即便是位列第5的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就真的在经济发展实力上要强于第6名的苏州吗?

要知道整个重庆截至2023年末的常住人口达到了3191万多人,是1295多万常住人口的苏州约2.5倍。但是重庆2023年30145多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总量,却只是比苏州的24653多亿元多出了5000多亿元而已,相比之下GDP只是其1.2倍。

同时整个重庆市面积达到82402平方千米,不仅是苏州8657平方千米的近10倍,而且以重庆的规模来看,实际是在以几乎半个省的实力来和各大城市相比,似乎有点胜之不武。

当然一定会有人替重庆打抱不平,重庆地处西南山区,山地加丘陵就占到了98%,而河谷平坝仅仅只有2%左右的面积,重庆市区更是号称8D版城市。

相比之下,苏州不仅地处长三角中部,平原面积超过了55%,而且紧邻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同时四季分明雨水丰沛,自古就是江南玉米之乡,自宋代以来,更是成为全国一大粮仓,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甚至凭借紧邻全国经济发展第一大城市,上海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不好才怪。没错,这其实恰恰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有些城市就属于“天生好命”,即便没有国家过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也依然能够凭借先天的地理和区位优势,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而另外一些城市,可能经济区位优势并没有那么明显,但在国家政策、资源和投资的倾斜之下,能够拥有一部分独特的产业优势,既能够在某些方面替国家承担重点项目,又能够一定程度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甚至是平衡东西、南北发展权重的关键。

但是这类城市的发展是要看国家政策和战略风向的,不存在永远的好,也几乎很难能够冲到一线,就比如成都、武汉、西安等城市,虽然在全国名气很大,同时在各个发展区块上也都承担极为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重任,但是如果细究经济发展,就是少了点拔尖的水准。

所以这些城市的GDP排名,其实光从数据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要结合本身的发展情况来看却大有说道。

而探究我国未来各大城市之间的发展焦点,就必须拨开云雾,看到真实的发展一幕,甚至从中找出更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当然也不是说靠政策倾斜的城市就没有搞头,关键是要看是否抓得住时机。

谁才是真正的焦点?

小学生都知道北上广深是我国的一线城市,经济发展的顶流。但是就光这四个城市,也有依靠自身实力还是国家重点投资,或两者相结合的区别。

首先北京就是全国最大的,依靠重点投资而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这种“投资”不仅仅是国家在北京投入了多少基建或产业资金,而且更多的是其作为首都,获得全国政治中心地位之后,自然强制性的将全国各大央企、国企的总部和顶级的学校、医疗以及文娱媒体等各项资源都汇集到了北京、

这对于北京的发展来说是极强的外在动力,因此即便北京的自然和交通条件没有那么好,也可以相应的创造出优势的发展条件。

而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城市上海,即便也有大量的政策资源支持,但其实自近代开埠以来,就一直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

虽然上海的开埠伴随着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但这也恰恰证明其从原本一个小小的县城,能够被西方列强相中,并相继在此设立租界,最终发展出十里洋场。就说明其一定在地理资源上具有独特优势,不仅位于长三角最前沿,是长江入海口与东海的交汇处,而且水网河道交织,是我国东部通江达海的关键点。

更重要的是其南邻杭州湾和钱塘江北接长江,对于在经济上沟通乃至深入东部以及中部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航运交通节点作用。

另外其还处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因此这样的城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更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依靠汽车、电子和金融等支柱产业,更是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的国际经济和金融贸易,以及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其在未来更是可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发展的经济中心。

相类似的就是地处珠三角的广州,虽然地处我国南方,但却更接近于途经南海的欧亚航运通道,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而且自唐朝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即便明清时期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其也依旧是我国当时唯一对外开放的特殊通商贸易口岸。

尽管广州所在的珠三角在地形条件上比不上上海,但却依旧能够凭借区位优势,在全球经济贸易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成为我国一大经济增长极。

当然随着深圳奇迹的诞生,广州的经济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并且随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被称为“中国硅谷”,另外还在经济上将广州甩在身后。

而这不仅是深圳经济特区的作用,也与其紧靠香港这一世界金融中心,互相互补发展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深圳虽然地处广东省,但是在本质上还是北京在政策权力以及产业投资方面,处于空间上的延伸而已,更像是北京或者说中央放在广东的一块“飞地”,因此不大可能会超越北京,但一定会在某些领域具备领先优势。

至于广州其实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本身也不会太差。只是相比于之前全国的数一数二稍有落差而已。

因此以上这几座一线城市,未来势必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焦点,这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同时这些地方谁都知道发展机会多,因此各类顶尖人才资源也汇集的多,竞争已经过于饱和。相对来说一些中部西部,需要依靠政策甚至自身发展潜力的城市,或将成为了发展的新亮点。

新的亮点在哪里?

苏州、杭州两地一方面在全国经济发展层面没有那么耀眼,而另一方面实际二者已经居于全国各城市经济实力前10名,同时紧靠上海这棵大树,经济发展属于未来可期的类型。

而相比之下珠三角区域的地级市,佛山、东莞等地,即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声名,行市见长,但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还差点意思。别看这些地区借助广东深圳的产业东风,工业发展已经渗透到城镇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之中,城镇化率更是达到90%甚至95%以上。

但和浙江一座不显山不露水的城市宁波相比,却稍逊风骚。而宁波这座城市看似低调,实际工业基础很强劲,不仅拥有122家上市公司和104个工业单项冠军,同时人均支配收入排名全国第8,妥妥的经济富裕地区,因此紧跟苏杭之后,未来超越天津、南京成为全国第10完全有可能。

当然这些实际还是拼的自身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以及产业布局能力等方面。而成都和武汉这两大中心城市,则属于国家重点投资的城市,有点国家直接喂饭吃的感觉。

比如成都明明早已经有了一个双流国际机场,却在后来又新建了天府国际机场,成为一座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两座机场2023年的旅客吞吐量加在一起达到了7500万左右。

可整个四川省目前的常住人口也才8400万不到,就这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还在扩建T3、T4航站楼,预计到2025年,其一座机场能够接待的旅客吞吐量就高达9000万人次。

另外在地铁建设上,成都虽然在中央2023年叫停和限制地铁建设的过程中取消了19条线路,但依然力争在2025年使得轨道交通达到850公里。

这些明显高于城市目前需求的基建交通设施建设,就是为了接下来发展在铺路,相类似的武汉也在不断扩建机场航站楼等交通设施。

虽然规模没有成都那么夸张,但是武汉凭借其中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及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成为了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高铁的辐射网更是遍布大半个中国。

当然如果区位资源本身也不咋样,又不具备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就要想办法准备承接一线城市的产业转移同时寻找自身发展潜力,这其中合肥就属于在发展投资上见解独到的城市。而其他没有涉及到的城市,只要对照以上思路,就能够大致分析出其未来在相应层级的发展如何。

读者朋友,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新浪财经,任泽平: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178395872730533&wfr=spider&for=pc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排名:未来将主要由这些城市引领?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12/22/c2918612.html

0 阅读:0
地球抖一抖

地球抖一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