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讲"丢了巴蜀丢中原,失了河西丢长安",这话放在光绪年间再贴切不过。那会的新疆可比现在大多了,天山南北足足有230万平方公里,比两个湖南还大。可就是这么重要的宝地,眼瞧着就要被沙俄和老毛子们瓜分。
这事说来话长。同治皇帝刚登基没几年,太平军、捻军搅得中原大乱。朝廷急红了眼,把西北的兵全调去东南打仗,结果新疆成了个空壳子。沙俄那些黄胡子蓝眼睛的哥萨克骑兵,跟闻到血腥味的狼群似的,先是占着伊犁河谷不走,又在喀什插上沙俄旗子,"帮"着管起了地界。等清军回过头想跟人理论,人家早就修好了碉堡架上了洋炮,张口就要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地皮当"保管费"。
最火上浇油的是南疆有个叫阿古柏的土匪头子。这人原是中亚浩罕国的亡命徒,带着一帮洋枪队从喀什一路抢到吐鲁番,英国佬暗地里给他送枪送炮,沙俄隔三差五派顾问帮他练兵。阿古柏还给自己封了个"洪福汗王"的名头,在他"王宫"里喝葡萄酒吃烤全羊,活脱脱成了洋人的傀儡。老百姓都说:"天山南北两重天,一头沙俄一头洋,中间夹着个假皇上。"
光绪二年春分那天,兰州城外尘土飞扬。63岁的陕甘总督左宗棠骑着枣红马,后头跟着八万湖湘子弟。最扎眼的是队伍前头那口黑漆棺材——老头子说了:"要么抬着棺材去,要么装着尸首回!"可光有狠劲不够,带兵打仗得要真金白银。
那年头朝廷穷得叮当响,管户部的王爷们天天哭穷。左宗棠掰着指头算,要想打下新疆,少说也得三千万两银子。可慈禧老佛爷咬着牙才挤出六百万两,剩下的全得自己想办法。老头子咬牙跺脚,连夜派人去上海找红顶商人胡雪岩。这胡老板也是个奇人,愣是把浙江、福建的税押给英国银行,借来一千多万两白银。听说签借据那晚,左宗棠手抖得握不住笔,墨点子洒了半纸:"这是要背千古骂名啊!"
招兵买马更是窝火。八旗子弟早成遛鸟斗蛐蛐的爷了,左宗棠只能从湘军旧部里挑人。那年头当兵吃粮的混子多,有个福建总兵见着洋枪手直哆嗦,左宗棠当着全军扯了他的顶戴花翎:"怕死的回家抱孩子去!"还真筛出几个硬骨头。有个叫刘锦棠的小伙,带着敢死队夜袭玛纳斯城门,右手筋被砍断了,愣是用布条绑着刀把子继续冲,后来成了收复南疆的头号功臣。
粮草更是要命的事。西北大旱三年,百姓家里老鼠都饿死了。左宗棠厚着脸皮找陕西老农借粮,白条上写着:"待收复失地,必加倍偿还。"运粮的骡马队从兰州排到哈密,半道上还得防着沙俄骑兵抢劫。有个甘肃老汉把给儿子娶媳妇的五石黍米都捐了,拄着拐杖说:"左大帅要是打输了,留着粮食也是喂洋鬼子!"
要说真刀真枪干起来,天山南北处处是要命关。打玛纳斯城那场硬仗,湘军围了仨月愣是啃不动。城墙上的阿古柏兵拿着英国造的后膛枪,一枪能打三百步远。清军的土火铳够不着人,急得左宗棠把胡子揪掉半截。后来花大价钱从德国买来克虏伯大炮,这才把城墙轰出个豁口。
有个叫熊大根的游击将军,带着三百敢死队往豁口冲。半道上被洋炮炸得血肉横飞,活着的九十多人愣是冲上城头。熊将军肠子都流出来了,拿裤腰带一勒继续抡大刀,咽气前还喊着:"替...替老子多宰几个..."城破后清点尸体,光游击以上军官就折了三十多个,护城河的水红了半个月才退。
翻越天山更是要了亲命。十月底突降大雪,三万多人马困在果子沟七天七夜。风雪刮得睁不开眼,棉袄冻成冰铠甲,脚趾头冻掉的能装三马车。军需官哭着报说粮草只够两天,左宗棠一刀宰了自己的枣红马:"今天破戒吃肉,等打进伊犁还大伙儿烤全羊!"后来靠着柯尔克孜族老猎户指了条野狼走的小道,才没全军覆没在雪山里。最险那段崖壁,士兵们拿裤腰带拴着往下溜,摔下去的人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打到光绪四年开春总算是赢了,造册清点时主簿手直哆嗦——前前后后折了四万将士,六个总兵战死五个,活着的那个是被担架抬出南疆的。那年跟着棺材出征的八万湘军,整建制活下来的不到三成。左宗棠给朝廷的折子里直抹眼泪:"万千将士不得还乡,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可要没这些血染黄沙的汉子,现在去乌鲁木齐还得办签证!
如今坐火车过河西走廊,戈壁滩上还能看见当年的烽火台。左公柳长得比三层楼还高,树干上的弹痕被老百姓叫"将军疤"。吐鲁番的葡萄沟里,维吾尔族老爷爷讲故事总爱提:"当年有个白胡子老帅,马背上挂着棺材来帮我们打土匪..."
说实话,这些年对左宗棠的议论没断过。有人说他劳民伤财,有人说他铁血无情。可有个理儿到哪都讲得通:要不是这倔老头抬着棺材往西冲,咱中国地图就得缺个大角!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欢迎在评论区唠唠您知道的新疆老故事,要是觉得这段历史该被记住,劳驾点个收藏,转给老伙计们瞅瞅。
宇航
他的功德我们会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