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求斯:离印度4000公里,为什么67%人口却是印度裔?

环球情报员 2021-01-14 09:59:02

毛里求斯印度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南亚次大陆依靠恒河和印度河冲刷带来的肥沃土壤,养育了大量人口。现今,南亚的总人口达到了19亿,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其中,印度人口就接近13.8亿。

由于历来南亚人口众多,一些生活贫苦的印度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从19世纪开始大量外迁,他们的后裔逐渐成为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第一族群。在现代,印度裔是南美洲国家苏里南、圭亚那,以及非洲国家毛里求斯的最大族裔。

▲毛里求斯的位置

毛里求斯是非洲东部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孤悬在印度洋上。毛里求斯也是非洲少有的富国,人均GDP在非洲国家中排名前列。

毛里求斯距离印度的距离有接近4000公里,但其最大的族群是印度裔,在全国127万人口中,印度裔接近90万,占67%。如果说毛里求斯离印度近或者被印度统治过,这种现象还可以理解。

但两国的距离足足有4000多公里,而且双方也没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到底有过什么样的交集?

▲2000年印巴后裔在毛里求斯人口中的占比为67%一、殖民扩张,荒岛成天堂

毛里求斯孤悬在距马达加斯加岛800多公里,距非洲大陆2000多公里的海外,远离大陆的劣势使得它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成了一个人烟稀少的荒岛。

▲毛里求斯共和国的实际控制岛屿

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垄断了东西方的商路,为了开辟新的航路,葡萄牙的航海家在15世纪沿着非洲海岸绕过好望角,发现了一条从海上到达印度的商路,无意间发现了毛里求斯岛。

但限于这个时候船队只能沿非洲海岸线航行的技术,他们放弃了远离主航道,也没有什么经济价值的毛里求斯岛。

▲葡萄牙人的地理大发现

荷兰殖民者也在1598年无意中占领了这个岛,他们以当时荷兰王子的名字给岛屿命名为“毛里求斯”。但限于岛屿孤立的条件,荷兰一开始也没有去开发建设。在发现毛里求斯四年后,荷兰成立了在东方从事殖民掠夺和垄断贸易的商业公司——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决定对毛里求斯岛进行开发建设。荷兰人试种过粮食,引进甘蔗,但岛上的鼠害严重导致作物生长缓慢。加上毛里求斯岛远离主航道,荷兰最后也只能放弃了该岛(1710年)。

▲浅绿色表示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占有的地区

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荷兰放弃五年后,1715年法国东印度公司占领了该岛。经过考察,毛里求斯岛的气候为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毛里求斯岛作为一个火山岛,其土壤大都是火山喷发后形成,肥力足,适合亚热带作物甘蔗和咖啡的种植,法国政府推广了甘蔗的种植。

甘蔗和咖啡的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岛上仅有不到1000人的白人移民(法国公司的雇员、囚犯等),根本满足不了种植的需要。法国从法属印度殖民地迁来了一定数量的印度人,成为首批来到毛里求斯岛的印度人。但这点劳动力远远不够,法国又陆续从距离更近的东非运来数量更多的黑人奴隶,这使得黑人在毛里求斯的比重越来越高。

▲毛里求斯的甘蔗田

黑人逐渐成为了这个时候岛上的主要居民,到18世纪末黑人奴隶已高达5万人,数量远超过白人和其他移民。后来这些人与欧洲的移民后裔相互融合,成为了现在毛里求斯的第二大族群——克里奥尔人。

工业革命后,远洋运输能力得到提高,毛里求斯不再是原先偏离主航道的边缘地带,18世纪末,毛里求斯岛成为了法国在印度洋贸易的中心。

▲促进毛里求斯发展的法国海军将领—贝特朗·弗朗索瓦·拉布尔多内

在毛里求斯转运贸易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英国在1770年发现了澳大利亚。随着澳大利亚的开发,英国觉得毛里求斯不仅是澳大利亚前往好望角,还是印度前往好望角的重要中转站。英国时刻觊觎着这块岛屿。

▲拿破仑最终失败的滑铁卢战役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让英国等来了机会。英国等欧洲国家组成了反法联盟积极干涉法国大革命。

而战争期间,欧洲的产能受到破坏,而毛里求斯岛因为生产的产品价格普遍低于欧洲,美国和丹麦等中立国趁机在此大作转运贸易。据统计,1804年到达该岛的外国船只有50艘,到1807年增至126艘。可以说在大革命期间,毛里求斯岛的对外贸易急剧增长,成为了世界贸易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转运中心。

▲印度洋贸易路线

英国为了维护自己在印度洋贸易中的霸主地位,1810年出兵占领了该岛。战后的1814年,战胜国和战败国签署了《巴黎和约》,毛里求斯被划归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随着远洋航运的发展,毛里求斯四面环海远离大陆的劣势,却逐渐变成优势。

▲英国入侵毛里求斯的大港战役二、废奴运动后,印度劳工到来

英国占领了毛里求斯岛后,继续扶持当地的甘蔗种植业和制糖业,种植园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甘蔗逐渐成为了该岛最主要的种植作物。

种植园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当时非洲奴隶贸易盛行,因而这个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到1835年,毛里求斯的奴隶数量高达65000人,远远超过其他移民之和。

曾经为毛里求斯的种植园经济繁荣做出突出贡献的奴隶,在世界局势的变化下终于是获得了解脱。18世纪末,随着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对于人权的追求,西方国家出现了要求禁止奴隶贸易的呼声。

▲1840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废奴大会”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家的力量逐渐增强,他们要求获得更多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而原有的“奴隶贸易+种植园+原料进口”体系,垄断了大多数原料的来源,也使得大量劳动力被集中在了种植园,不利于工业的发展,工业资本家主张废除黑人奴隶贸易。

1817年,英国政府就颁布了禁止奴隶贸易的命令,但是殖民地政府却暗中支持奴隶贸易。随着工业资本家力量的增强,他们在英国掀起“废奴运动”,尤其是他们在英国议会中占据主导后,废奴运动就水到渠成了。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在大英帝国全面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

▲19世纪皇家海军西非舰队捕获奴隶船HMS黑色幽默号

毛里求斯岛上近7万名奴隶因此成为了自由民,他们由于以前受到的剥削严重,而拒绝继续在种植园内劳动。

但是毛里求斯想要发展甘蔗种植和制糖,还需要大量劳动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在毛里求斯开始了一项实验,即招收契约劳工。毛里求斯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契约劳工制度的地区。

这个时候已经沦为了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因为人口众多,已经超过1亿,普通民众生活十分困苦。因而英国以“去毛里求斯工作会有更好生活”为幌子,从印度南方等地招来了大批的契约劳工。

▲毛里求斯世界文化遗产阿普拉瓦西·加特地区,是印度劳工首次登陆的地方

仅1834年,就有29万印度契约劳工从毛里求斯路易斯港登陆。印度人一下子就超过了在毛里求斯工作了近百年的黑人奴隶和白人移民,一跃成为了毛里求斯第一大族群。

从这1834年开始到1923年,前前后后英国从印度征集了约50万的印度劳工,另外还有近9000名印度士兵。除了印度人之外,来到毛里求斯的劳工还有来自于中国的几万客家人以及少数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劳工。

▲1830-1917年印度劳工外迁数量

劳工尽管在毛里求斯进行繁重的劳动,生活也很微薄,但是在合约结束后,他们中95%的人留在了毛里求斯。基数庞大的印度人后代,就这样成为了毛里求斯的第一大族群体。

印度人占据主导后,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影响到了毛里求斯社会的方方面面,印度教成为了毛里求斯最主要的宗教。毛里求斯的政治、经济权也开始从法裔毛里求斯人和克里奥尔人手里,转移到印度裔手里。

1901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甘地访问了毛里求斯,这激发了毛里求斯的印度劳工要求在国家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1936年,他们成立了毛里求斯第一个政党—工党,为追求毛里求斯的独立开始努力。

▲毛里求斯总统向甘地的雕像敬献花圈,甘地也曾经为毛里求斯的独立做出贡献三、“小印度”毛里求斯

虽然毛里求斯扮演着大英帝国贸易体系下的重要一环,但对英国来说毛里求斯充其量只是一个原料产地,主要发展甘蔗种植这一种单一的产业,经济一直不发达。

二战后,1947年印度独立,1968年毛里求斯也获得了独立。两国均成为了英联邦成员国。刚独立的毛里求斯仍保持单一的种植制度,甘蔗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3%。而60年代的印度经过了20多年的独立发展,经济相对较好。

▲毛里求斯第一大港—路易港

由于印度裔是毛里求斯的第一大族群,印度裔掌控了独立后的毛里求斯的政治生活,其总统基本上都是印度裔。印度在毛里求斯独立后,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毛里求斯进行了援助。毛里求斯成为了印度对非援助的最大受益国,双方还建立了联合委员会,共同商讨两国经济合作计划。

▲被誉为“小印度”的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独立后大力发展旅游业,离岸金融业务和转口贸易,一跃成为了印度洋的金融中心之一,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在2019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各国经商容易度排名”中,毛里求斯连续多年位列非洲首位,在全球所有经济体中居19位,有“非洲瑞士”的美誉。

毛里求斯也投桃报李,现在在毛里求斯有9000多家主要针对印度等市场的离岸公司。经济飞速发展的毛里求斯,成为了印度最大的外资来源国,2000年到2014年,毛里求斯对印度的投资占印度外资的35%,高居世界各国对印投资的第一。

▲对印投资前十名,毛里求斯一度高居第一

印度尽管独立后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因其人口增长太快,贫困人口一直居高不下。对于贫穷的印度民众来说,毛里求斯是他们外出打工和移民的“天堂”。尤其他们发现,毛里求斯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与印度本土差不多,他们可以无缝融入当地的生活。因而毛里求斯就成为了印度移民的首选之一。

长期作者|羊洋洋

扬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1 阅读:597

环球情报员

简介:带着问题看世界|环球历史, 地理,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