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法战争:官场上下都不看好他,冯子材被派往镇南关有多难?

雪莲果说历史 2024-09-29 04:16:12

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冯子材,字南干,号萃亭,1818年生于广东(现属广西)钦州。早年投入军营,曾参与镇压太平军,将兵万余踞守镇江六年。积功赐勇号色尔固楞巴图鲁、赏穿黄马褂、授骑都尉世职、擢广西提督。在广西任职期间,曾三次率军入越助剿。后因受官场排挤和张佩纶的弹劾,于光绪九年六月告病回归钦州。

1、起用冯子材的契机

光绪九年(1883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2月25日),国子监司业潘衍桐上奏《请饬冯子材办理高廉等处乡团片》称:

广州省城屯有重兵,惟高廉雷琼一带,为法夷由越南窥伺粤东必经之路,守备尚觉空虚。臣见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戎略夙娴,精力尚健,闻与西抚徐延旭意见龃龉,引疾告归。但该提督素有战功,且籍隶钦州,沿海情形最为谙悉,或统旧部,或募新团,号召不雄立应,可否敕下彭玉麟与该提督商办高廉雷琼等郡乡团,以资策应,于边防实有裨益。

当天,清政府有旨给张树声:冯子材前因患病,开缺回籍,现在已否病痊,精力何如,着令其办理高廉雷琼等处乡团是否相宜,著张树声酌度情形奏明办理。

十一月初六日(1月3日),山西巡抚张之洞条陈战守事宜,在未见到潘衍桐上述奏折的情况下,针对法军扬言侵犯广东一事而有防粤一策,其中也建议将好勇敢斗的粤民组成乡团配合兵勇作战,“可否特命彭玉麟、吴大徵督办广东团练,而择粤绅之有才望者佐之”。

清政府纳奏,命广东督抚妥议具奏。光绪十年正月廿八日(2月24日),彭玉麟、张树声等复奏,认为:“以精练之营勇为正兵,以各乡之联团为援应,未必竟不足恃。”准备选择有才望的粤绅募练乡团。在谈及主持广东西路高廉雷琼各属团练人选时,就提到冯子材的名字。

然而,当冯子材真正着手督办团练时,却发现由于自己有职无权,因而指挥不灵。但是,这件事却成为冯子材能够重新得到起用的契机。

北宁之战败挫后,二月十九日(3月16日),户科掌印给事中邓承修奏请起用冯子材协助张树声统率淮军出驻南宁一带,督办广西后路。

熟悉边情,徒与徐延旭龃龉,遂甘废弃。可否饬令该员招募旧部,随同张树声协理后路防务。

可能是这份奏折打动了清政府,觉得可以重新起用冯子材援越抗法,于廿九日(26日)有旨,赋予冯子材比协助张树声更重要的任务:“冯子材边情较熟,著传知该提督速赴关外,接统黄桂兰所部,毋稍迟延。”

从以后发生的事情来看,此旨隐含清政府让冯子材复任广西提督的意思。然而,当张树声在三月初将此言传知冯子材,却遭到冯子材于三月十七日(4月12日)复函的委婉拒绝。

当冯子材撰写这封复函时,黄桂兰已畏罪自杀,徐延旭则有旨逮治,而冯子材表面上虽极力地吹捧他们,骨子里实际上包含着辛辣的讽刺。

2、冯子材与广西诸人的矛盾

国难当头,前敌需人,何以冯子材却拒绝接统广西边军,抗御敌寇呢?这还要从冯子材与张树声、张佩纶、徐延旭、黄桂兰、赵沃等人的矛盾说起。

早在北宁溃败的十多年前,当冯子材尚任广西提督、二次率军入越助剿时,就于同治十年奏劾徐延旭。但是,当清政府将弹章批转时任广西巡抚的刘长佑查复时,早就欲排挤冯子材以安插其私人的刘长佑却昧心为徐延旭辩护,复奏称:徐延旭历任要地,防剿有功,遵查被参各款,均无实据。得旨:“徐延旭既查无营私舞弊等情,著无庯议。”

冯子材因而与刘长佑龃龉,“遽思引疾”。同治十二年,刘长佑上奏,攻讦冯子材:“果于任事,暗于察言,左右有乱听闻。”遵委赵沃、徐延旭等人接替冯子材办理边防。从此,冯子材就与徐延旭结怨。

光绪四年冬,清将李扬才反叛入越,赵沃追剿失利,清政府有旨命冯子材率兵出关追剿。冯子材出关后,即与广西巡抚杨重雅联衔奏参赵沃。

清政府纳奏,将赵沃革职,毋庸留营,并命接任广西巡抚张树声查奏。张树声这时正欲排挤冯子材,以便腾出职位安置他带来的淮将黄桂兰,因而在复奏时为赵沃说好话,并称经派黄桂兰调查后,冯子材等所参赵沃各款并无其事,要求仍将赵沃留营效力,否定了冯子材的参劾。

清政府纳奏,但冯子材不甘罢休,曾有奏申辩。清政府却袒护张树声,有旨:

“道员赵沃前经降旨革职查办,嗣经张树声查明,该革员功过尚足相抵,已有旨准其留营效力。朝廷于臣下是非功罪自有权衡,该提督无事哓哓凌辩为也。”

这样一来,冯子材又与张树声、黄桂兰、赵沃结下仇怨。

光绪五年底班师入关后,冯子材御统边军,张树声遂致命黄桂兰接统。从此,“冯军门卧病不能视事”。

光绪九年四月十八日,对徐延旭抱有好感的翰林院侍讲学士张佩纶上奏《制敌安边先谋将帅折》,其中有“请易广西文武大员”一条,就提到:“提督冯子材老病骄满,不戢其军,虽有前功,宜令退位。”为徐延旭执掌广西边军扫清障碍。

五月,徐延旭以广西布政使之职督师关外,军权大过没有督师名义的实缺广西提督,冯子材不愿受其节制调遣,又怕恋栈惹祸,遂告病引退。

综上所述,可见冯子材实际是被张树声、张佩纶、徐延旭、黄桂兰等人排挤去职的,虽然这种排挤最后造成他们自己的彻底垮台,这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

但是,当这几个人仍在台上的时候,冯子材怎能贸然出山接统边军呢?这是他拒绝张树声的苦衷。

3、冯子材的起用经过

不过,冯子材这样做还是明智的,因为李鸿章知道清政府准备起用冯子材后,于三月初二日(3月28日)去函潘鼎新贬低冯子材:“廷旨起用冯萃亭,年已七旬,前在镇江仅能守,往越南剿土匪有声,然非法人敌也。”

张树声则对冯子材还宿怨未消,他在传旨冯子材接统边军的同时,于三月初五日(31日)去电李鸿章抵毁冯子材:“奉旨起冯萃亭接统其(指黄桂兰)军,昨致总署函,言冯未必出,出亦无益。”李鸿章当天复电,表示赞同:“鄙见亦谓冯不胜任。”

张佩纶也在此时连连致函李鸿章,要李鸿章出面阻挠冯子材复出,如果冯子材此时出山,还不知会遇到些什么麻烦呢。

只有当这些对头一一垮台后,冯子材才逐渐活跃起来。

中法重新起衅后,法军从海路胁逼台湾、福建,陆路又有反击滇、桂军队之意。各处告急,清政府频频下旨抽调粤东将帅如彭玉麟、张树声等前往赴援。

新署两广总督张之洞不愿他们调往,曾多方推托,但强敌压境,广东一兵不出,一将不遣也不是办法,于是想起派冯子材代表广东率军赴援的办法。

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廿一日(8月11日),他有函探问冯子材还能否率兵出征。

七月十三日(9月2日),冯子材复函张之洞,认为:

各州县练勇只可用作声援,不能使之越境御敌;兹欲袭广安牵制法夷,此等团勇实不可恃。况以数营练勇前往袭取,设该法夷一闻警信,既不得志于画,必然迁怒于粤,立起大队反戈而回,此数营不独非其所敌,且虑乘势侵入,则廉郡海口反受其累。

冯子材建议:

“为今之计,与其暗袭牵制,侥幸于目前,何如挞伐大张,以杜欲壑于日后。”

并自告奋勇,请缨出征,然而,与徐延旭关系密切的张之洞此时并未真正赏识冯子材,反而认为冯子材的建议和要求是大言轻敌,实办不到。不过,张之洞却了解到冯子材已经病愈,可以率兵出征了。

八月,援越桂军与法军在船头、郎甲交战,战后,播鼎新以兵少饷匮告急,并请求广东出偏师助桂军。

经过彭玉麟赴钦州与冯子材商议率兵赴越援剿事宜后,九月廿二日(11月9日),张之洞复电潘鼎新:

“欲属冯军子材募十营,由钦州经上思州入越境,出那阳,规广安。冯虽老,闻未衰;旧部多,成军易;由钦往,到越速:在越久,水土习;用土人,补遣便。将才难得,节取用之。惟此举是否有益?”

大概潘鼎新同意了,张之洞以答复冯子材七月十三日的来函为名,于十月初七日(24日)致函他。函中首先赞誉冯子材请缨出征之举。

与冯子材同时奉派援桂的还有广西右江镇总兵王孝祺所部八营。

十月十一日(28日),彭玉麟、张之洞联衔电奏清政府:

“今由广东出军两枝赴越协剿,派在籍前广西提督冯子材募十营,由钦赴龙出关,攻广安一路,以图海防;派本任广西右江镇王孝祺统粤省抽出防军八营,由梧赴龙出关,攻船头一路,以助苏提。”

王孝祺,安徽合肥人。早年投入淮军,隶张树声麾下,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过程中,积功至记名提督、赐勇号博奇巴图鲁、赐头品秩。光绪六年,随张树声到广东,历署潮州镇、碣石镇总兵。光绪九年,实授广西右江镇总兵。

张之洞曾评价他:“威重不浮,谋勇素著。”部下有骁将潘瀛等。但王孝祺的地位仍远不及冯子材。这表现在待遇上,王孝祺与唐景崧一样,每月仅领公费银400两,而冯子材则多至600两;在和潘鼎新的关系上,王孝祺须“听广西抚院潘节制”,而冯子材遇事只“与广西抚院潘商酌办理”。

但是,冯子材对于张之洞的上述部署并不完全满意。

一是嫌自己统兵太少。在接奉率军十营出征的命令后,曾致函彭玉麟,力陈出疆征讨,兵力须厚,“冯萃亭军门致雪帅书,意甚不满,至少亦须二十营”。

张之洞无法,只得允许他增募八营。

二是嫌广东拨给军械太少,尤其是缺少军中利器新式大炮。冯军增募八营后,张之洞拨给的枪械计有拾枪增至800杆,拟从向外国订购的毛瑟枪中给1000杆。

并根据冯子材的要求,于十二月初四日(1月19日)电奏清政府:

“冯子材大队仓猝出关,有枪无炮,不能攻坚及远。粤无行仗炮,张前督带来有限,除王孝祺带赴越外,余已分发难收回。金陵局制各炮利行队,拟请救南洋借拨三十尊,他洋炮亦可,速运粤发冯军。”

初六日(21日)有旨令南洋大臣曾国荃移缓就急,速照数运粤。接旨后,张之洞于初七日去函通知冯子材:“其他精械尽力拨解,勿以缺乏为念。”

4、萃军出征

但是,张之洞是太乐观了,因为迟到此时再从数千里外的南京调运枪炮前往已赶不及战事需要了,冯子材只得自己设法解决。

办法有二,一是练大刀队。据《冯子材传》载:

“子材军入桂,人心稍定,惟火器旧械仅得荷哈开士洋枪及抬枪、大吉枪三种,以之敌毛瑟、开花之枪必无胜算,非恃短刃肉搏不为功。子材乃赶铸大刀八百柄,综社士大刀队,阅月练习有成。”

他还创制了用油瓶装火药,在瓶嘴用香炭引爆的土炸弹“先锋煲”。

二是根据张之洞的指示:“军火不足,先借拨解刘、唐械济急。”

冯子材曾截留广东拨解给刘永福、唐景崧的部分枪械,但数量很有限。因为张之洞拨给刘永福的枪械仅后门枪2000支、士乃得枪1000枝。而这3000枝枪亦非全部落入冯子材军中,冯军仅得部分而已。因此,冯军枪械欠缺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张之洞所强调的:“冯军止有枪,并无炮。”

这就严重影响了冯军的战斗力。以致张之洞在十一月廿九日(2月13日)向清政府电奏冯、王两军的情况时,对冯军只作了很低的评价:

“王军老营械足,举动素稳;冯军新集械缺,剽悍轻敌,大约王军宜锐进,冯军宜缓发。”

然而,不管别人的评价如何及将会面临何种困难,杀敌心切的老将冯子材仍斗志昂扬,英姿勃发地着手募军出征。

冯子材的募军方法是:

先选用旧日的得力部属如副将冯兆金、游击杨瑞山等为督带,再由各督带挑选各营的管带哨弁,“营官哨弁,则必遴选官卑职小,年富力强辈充之。职卑者升官心切,非舍命杀敌无以超尘出众;年富力强者心雄胆壮,勇往直前,不甘落后,是以每战克敌,常操胜算,本皆得力于职小年壮辈耳。”

招兵方法则有二:一是将已组织的团练改编成军;二是札委各营哨员弁到钦州属下各县乡树旗招兵,旗上大书:“国家有难,应募者速来。”借以发动兄弟、拟侄、亲戚、乡邻投军。

由于冯子材在当地威信很高,得到民众的信任,很快就形成一股投军报国的热潮。仅用15天时间,就在钦州招募萃军十营,后又增募八营,共18营。

冯子材将前募十营编成中左右三军。张之洞并派委署廉州府知府黄杰为萃军营务处,又因冯子材有函指调一些官佐,遂饬有司札委正佐三四员前赴钦州,以资差遣,其中有知县蔡简梁、守备陈才业二员。冯子材自己也选用一些文员随军,如补用道都启模以及黄辅成等,同往前敌筹划赞助。

十一月初一日(12月17日),冯子材率前募十营誓师出征。临行前先行辞祖之祭,即训示家人:“万一军有不利,百粤非复我有,亟率我眷属奉香火驰归江南祖籍,永为中国民,免奴外族也。”显然,此时冯子材已抱定以死报国,马革裹尸的悲壮志愿。

萃军纪律严明:

“每拔队之先,派员预往前途熬煮粥饭,以待大队士兵打尖得以充饥,故于沿途买卖均无纠纷。每日营宿,先经管带勘踏地势,规定距离,各哨官方依规定地方督促各兵夫,一面向外挖水沟,一面向内筑土墙,撑搭帐篷,然后造饭住宿。翌日五更饭饱,拆收帐篷,到队点名起程”。

沿途还张贴安民告示严禁官兵扰民。十一月十八日(1885年1月3日),萃军行抵上思:十二月初五日(20日),抵达龙州。由于“募军未足,装械未齐”,没能赶及参与谅山之役。

光绪十一年正月初三日(2月17日),被败耗震惊了的冯子材率军匆忙赶到镇南关,准备参加保卫祖国南大门的战斗,却被“屡电不以冯军为得力”的潘鼎新冷漠地拒绝了:“守关无须萃军”。

不久,潘鼎新将会为他作出这个关系到一生令名的愚蠢决定而后悔终身。当冯子材因受到冷遇而率军怏怏撤离镇南关时,就在这同一天,清政府作出了也许是它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的最英明决定:

“冯子材著帮办广西关外军务,所统各营亦归潘鼎新调派。该抚暨该帮办等务当和衷协力,迅速图功。倘各军不遵调度,即严参治罪。”

广西抗法前敌转败为胜的契机出现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1 阅读:17

雪莲果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