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怎么可能抑郁”!是啊,孩子为何会抑郁呢?

傲新菡 2025-02-20 15:23:18

近期,在《三联生活周刊》独家自制家庭治疗纪录片《我家的孩子不想上学》第一集中,一位母亲面对确诊抑郁的女儿崩溃质问:“我们给你吃好的穿好的,你有什么资格抑郁?”

同时,相关话题#怎么可能我的孩子会抑郁#冲上热搜,在这条扎心的热搜评论下,有1.2万人点赞了一句留言:“父母的不理解,才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饿肚子”到“空心人”的困境】

“我们当年饭都吃不饱,现在的孩子就是太矫情!”这种论调在纪录片家长群像中反复出现。50、60后父母用“物质匮乏创伤”丈量00后的“精神压力”,就像用算盘计算云计算——根本不在一个维度。

根据脑成像研究显示,青少年抑郁患者的前额叶皮层活跃度比健康群体低28%,这不是“意志力薄弱”,而是大脑生病了。

而中科院2024年的报告也指出,67%的青少年抑郁与家庭高压教育正相关,父母的“为你好”可能正在摧毁孩子的情绪免疫系统。

在纪录片里一个割腕的男孩说:“每次考砸了,我爸的眼神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垃圾。”当父母用“脆弱”、“矫情”定义抑郁,孩子只能把痛苦咽下去,直到身体替心灵喊停。

【那些说不出口的恐惧】

为什么家长宁愿相信孩子“装病”也不愿面对抑郁?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和来访案例,揭开三个隐秘伤口:

1.完美人设的崩塌

“医生确诊那天,我在车里坐了3小时不敢回家。”一位父亲坦言,“承认孩子抑郁,等于承认我是个失败的父亲。”这种“病耻感”让家长把抑郁视为家庭履历的污点。

2.代际创伤的延续

如同纪录片中那个怒吼“你就是想偷懒”的母亲,她的童年因贫困两度辍学。很多家长不是在否定孩子,而是在攻击当年那个“脆弱”的自己。

3.社会评价焦虑

“让别人知道孩子休学,他们会怎么看我们?”这种恐惧让家长疯狂掩饰,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重返校园。

在纪录片的结尾,有位父亲的变化令人动容。当他开始参加“家长学堂”,在女儿的药盒上每天留言:“今天爸爸发现你有三个闪光点...”三个月后,女儿在复查问卷上写下:“原来我不需要治好病才配被爱。”

或许真正的治愈,不是消灭抑郁,而是让整个家庭获得爱的觉醒——当我们不再问“你怎么会抑郁”,而是说“谢谢你教会我如何去爱”。

最后,如果你和孩子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请不要忽视,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与指导。我们“新概念心理咨询中心”致力于帮助家庭面对和解决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催眠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治疗等专业技术,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被理解的空间,让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助力每一个家庭恢复“爱的流动”!

0 阅读:11
傲新菡

傲新菡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