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母亲去世,万历皇帝拦着不许下葬,非要顶着夏日太阳停棺10月

凡心侃史路 2025-02-03 15:01:44

1611年九月十三日,景阳宫里,一个头发苍白、身上有些发臭的女人,躺在冰冷的地板上,奄奄一息。

她用尽全力攥紧拳头,撑着最后的一口气等待着儿子。

突然,她听到外面传来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快!快打开!”

那声音很是焦急。

随着门锁掉落,脚步声越来越近,男人有力的臂膀把她从地上扶了起来,声泪俱下:”母后,儿臣来晚了。“

那一刻,女人再也绷不住,摸着儿子的衣角,止不住地哭泣。这一幕,她已经期待了10年。

双目失明的她,虽然看不清儿子的模样,但通过摸、听,她知道自己的儿子终于长大成人,不用再担心被人迫害了。女人百感交集:“我死而无恨。”

《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七》:妃虽生皇太子,失宠目眚,比疾笃,太子始知之,亟至,宫门尚闭,抉钥而入。妃手太子衣而泣曰:“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憾!”

说完这句话后没多久,女人就气绝身亡。

这个女人就是王恭妃王氏,她是太子生母,是当朝皇贵妃,却一生住在如冷宫一般的地方。

她在后宫苦熬了近30年,唯一的成果就是太子朱常洛。

而这一切的开始,都始于万历皇帝的一场荒唐临幸。

1581年,王氏还是李太后宫里的一个普通宫女。

这天,万历皇帝来找太后请安,太后刚好不在,他看着站在一旁的王氏,亭亭玉立,心痒难耐直接扑了上去,直接在太后宫里来了一场临幸。

事后,万历又觉得王氏地位低下,事情还发生在太后宫里,实在有损自己的英明,便下旨:任何人都不许传出去,否则死罪。

《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二·孝靖王太后传》:年长矣,帝过慈宁,私幸之,有身。

没了清白的王氏,只能当自己吃了个哑巴亏,继续安分当宫女。

可没成想,几个月后,王氏发现自己怀孕了,肚子还渐渐显怀。太后误以为她私通,准备直接乱棍打死。被逼无奈之下,王氏说出了实情。

这下,太后可高兴坏了,拿着《起居注》强行让万历皇帝认下了这个孩子。

白纸黑字面前,万历无从抵赖,只能不情不愿地把王氏安排到单独的宫殿里。

第二年的六月份,王氏生下了一个儿子,万历高兴坏了,取名朱常洛。

要知道,成婚几年,万历一直没朱常洛是他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大明朝的皇长子。有了他,万历的能力也就不会再被质疑了。

为此,万历特意册封了王氏为王恭妃,对她的脸色也稍微好了许多,偶尔也会去临幸她。王氏的肚子争气,没过多久又生了一个女儿——云梦公主。

王氏以为,后宫母凭子贵,自此之后,她便有了朱常洛这个依靠。

可她忘记了,孩子是母亲的软肋。

因为朱常洛的存在 ,她的后半生将会变得更艰难。

就在朱常洛出生2年后,万历新得了一个郑贵妃,日日恩宠,还有了皇三子朱常洵。

皇子和皇子之间,竞争非常明显。

郑贵妃和万历皇帝,都想让皇三子朱常洵当太子。

可太后和一帮老臣却觉得,必须遵从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让皇长子朱常洛当太子。

因为太子之争,朝堂上整天斗法,后宫里更是危机四伏。

郑贵妃仗着有万历皇帝的宠爱,整天变着法去找王氏母子的茬,克扣物资,缺衣少食都是常态。有时候,郑贵妃还会特意带一众妃嫔,去王氏宫里炫耀、立威,动辄打骂。

王氏为了保护儿子,一味忍让,挨打时甚至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她总觉得,只要郑贵妃在自己身上撒气了,儿子朱常洛就安全了。所以,不管她遭受了何种委屈,从来都不会去找皇后、太后主持公道。

宫女们见她如此懦弱,也都成了郑贵妃的眼线,纷纷上去对着王氏踩几脚。

可王氏不在乎,只要自己能天天守着儿子,这些痛都不算什么。

日子一天天过去,朱常洛慢慢长大 ,她的忍耐力也越来越高。母子两人的日子虽然清贫、辛苦,但勉强也能活。

到了朱常洛11岁这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郑贵妃彻底坐不住了。

太后和诸位朝臣们上奏,要求让朱常洛赶紧去学堂读书。

按规矩,皇子5岁开蒙,6岁就该上学了,可因为万历皇帝嫌弃朱常洛,常年不见王氏母子,根本不记得朱常洛的年纪。

等到大臣们提醒,万历才猛然反应过来,让朱常洛开始上学。

郑贵妃得知后,非常着急,她担心朱常洛一旦开始上学,就会受到万历皇帝的重视,威胁自己儿子的地位。

于是,这天,她看到朱常洛和宫女在御花园嬉戏,顿时心生一计。她跑到万历皇帝面前吹枕边风:“宫里都在传,皇长子小小年纪,就和宫女不清不楚,恐怕已经不是雏儿了。”

《明史·神宗纪》:郑贵妃于神庙前言,皇长子好与宫人嬉,已非复童体矣。

万历皇帝听完后,非常生气,他最忌讳的就是皇子不检点,尤其是和宫女厮混。

震怒的万历皇帝,当即派出太监去调查,不管用什么办法,即便验明正身,也必须查清楚皇长子到底还清不清白。

看到儿子被带走,王氏哭得梨花带雨:“他是清白的。这10多年来,我一直和儿子同卧而眠,一丝一毫都没有离开过。”

听到王氏的话,万历皇帝这才相信了朱常洛的清白。

这件事情过后,太后和皇后也知道了王氏母子多年的不容易,开始更多地关注朱常洛,经常让朱常洛去太后宫里小住。

1601年,万历皇帝最终没拧过朝臣和太后,被迫册封了朱常洛为太子。但他心里不爽,就把怒火都撒在王氏身上,下令:太子不得与生母王氏见面。

《酌中志》: 万历二十九年春,光庙移居慈庆宫,从此母子暌隔不相见,惟监拥护保卫之功为多......

于是,从这天开始,作为太子之母的王氏,不仅见不到儿子,还就过上了比最低等宫女还差的生活。

名义上,她是妃子,应该锦衣玉食。实际上,她住是冷宫,没人伺候、也没人打理,到时间了就有人来给她送饭。

至于这饭菜的情况,全凭郑贵妃的一句话。

郑贵妃心情好的时候,王氏就能吃得上宫女的伙食;郑贵妃心情不好,王氏就只能吃剩菜剩饭、馊菜馊饭……

这样的生活,王氏一过就是10年。

这10年间,王氏逆来顺受,不哭不闹,也从来没想过自杀。

因为她心里清楚,她受的苦多一点,郑贵妃和万历皇帝就能开心一点,那他们对朱常洛的对付也能少一些。

后来,朱常洛的侍妾生下了儿子,万历皇帝有了孙子。朝臣们突然想起了被遗忘的王氏,力谏万历皇帝,应该善待太子生母。

万历皇帝借着给自己母亲加徽号的机会,顺手也进封王氏为皇贵妃,仅次于皇后之下。

只不过,王氏这个皇贵妃空有头衔,实际处境没有任何改善。

甚至可以说,因为郑贵妃心情不好,王氏的处境还变得更糟糕了,身患重病无人医治,最后眼睛也瞎了。

1611年时,王氏病危,朱常洛苦苦哀求万历皇帝,终于见到了母亲一面。

而这一面,也是最后一面。

王氏撑着最后一口气,抚摸儿子的面容和衣角,十分欣慰。她的儿子,总算长大成人,坐稳了太子之位,她死而无憾。

王氏去世后,朱常洛想让母亲风光大葬,可万历皇帝却坚决不同意,一拖再拖。朝臣们见状 ,也纷纷上书,站在太子这边,要求以皇贵妃的礼制下葬。

万历皇帝一看,既然达不成统一意见,干脆拖着。

曾经,万历皇帝为了不册立朱常洛为太子,拖延了整整15年,最后无奈妥协。而现在,他继续使出一招拖字诀。

可是,万历扛活,册立太子能慢慢拖,但葬礼不行。当时正值炎热天气,每拖延一天,尸体就会腐烂、发臭……

最后,王氏的葬礼硬生生拖了10个月,并且依然遵从了万历的意思:从简安排。

下葬的时候,棺椁内的尸体早就已经腐烂不堪。

因为这件事情,万历心里对朱常洛有了些许歉意,在朝堂上也多给了他几天好脸色。

我想,这大概是王氏最后一次,牺牲自己来护住儿子吧。

1620年,万历皇帝去世。38岁的朱常洛终于登基为帝。

登基后,他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追封母亲,为母亲装修陵寝。

郑贵妃担心朱常洛为母报仇,四处搜罗,进献了8个美女。

朱常洛一看,也就没有为难郑贵妃。

只是没成想,就在8个美女入宫后不到10天,朱常洛就因为娱乐过度病了。他迅速找来御医治病,吃了大臣进献的神丹妙药后,一命呜呼。

后人纷纷称,他是大明史上最倒霉的皇帝,好不容易熬死了老爹万历皇帝,结果这皇帝之位还坐热乎 ,就驾鹤西去了。

可我倒觉得,比起朱常洛的倒霉,我更心疼王氏。

她用一生的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给儿子争取来的皇位,最后不过一个月光阴。

黄粱一梦,可怜王氏这个母亲,生前饱受折磨,死后还要追悔莫及。

0 阅读:3
凡心侃史路

凡心侃史路

凡心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