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在协和毕业时,想进妇产科,医院提出要求:不婚不育

凡心侃史路 2025-02-03 15:03:49

1983年4月凌晨,病房里突然响起急促的呼喊声,82岁的林巧稚大喊:“快!快!拿产钳来!”值班护士迅速跑进病房,随手拿起一东西,递到林巧稚手里。

林巧稚紧张的面容顿时舒展开来,笑呵呵地说:“多可爱的胖娃娃。”

此时的林巧稚,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干了60年妇产科的她,做梦都是在紧急抢救孕妇、孩子。

从1921年参加协和医学院的考试开始,林巧稚就把一生都扑在了治病救人上。

当年,她还只有20岁,协和医学院在全国招考,500人报名,只招收25人。

最后一轮英语考试时,胸有成竹的林巧稚,因为考场上晕倒了一个女同学,无人救治,毅然放弃考试,选择给女同学急救。

同期参加考试的人,都笑她傻,因为一个女同学,放弃了入协和的机会。

可林巧稚却说:“考不上,大不了来年再考。如果我对病人无动于衷,那我又有什么资格去当医生呢?”

这句话,在当时被人当成“故作清高”。但后来,林巧稚却实打实地用一生在践行。

一个月后,协和医学院对林巧稚破格录取,她如愿成为了一名医学生。

在协和,林巧稚经历了极为残酷的淘汰制。一门课不及格,留级;两门不及格,则直接退学。b并且,协和的及格分,不是60,是75。

炼狱般的考试,林巧稚不仅扛了下来,还成为了协和历史上第一位拿到“文海奖”的女博士生。

“文海奖”是协和颁给毕业生的最高奖项,每年只授予一人。

专业知识过硬后,林巧稚被各个科室抢着要,大家都以为她会选择当时热门的大外科。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她选择了不起眼的妇产科。

那会,我国新生儿的死亡率高达27.5%,孕产妇的死亡率也有1.76%。

林巧稚通过研究发现,其中很多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见过太多不幸的分娩事故,她真的很想用自己的力量,拯救更多的家庭。

于是,她接受了协和给出的不平等合约“不能结婚、不能怀孕生育”,一心扑在了工作上。

从助理住院医师到助教、再到教授、主任,从国内大量接生的临床经验,再到国外各地医院的进修,林巧稚想的,始终都是如何让中国的家庭更幸福。

随着经验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高,很多权贵纷纷慕名而来,找林巧稚生产。每次,助理一说有特殊的病人在候诊室,林巧稚就猜到了个大概,无非是哪个军政大员的太太,或者哪个高官的亲戚……

但林巧稚总是会毫不客气地回应:病情重,才是特殊。身份这些,不是我们医生该看的东西。

在那个年代,别人都忙着巴结势力,唯有林巧稚,是在扎扎实实地为所有人看病。

后来,日军占领北京,协和被迫关门,林巧稚就找了个胡同,开小诊所。

只要有人来看,她都接待,而且遇上穷苦百姓,她不仅免费送药,还会拿出积蓄倒贴给人家 过日子。

医者仁心,不过如此。

1948年,协和医院复院,47岁的林巧稚这才回到协和当妇产科主任。

身为主任,林巧稚不仅要带领整个妇产科做研究,钻研技术,更是经常去门诊看诊。而且,她不仅看专家们,还特意为普通人开了普通号挂诊。

每次,只要有人挂号,不管多晚,她都会坚持把所有病人都看完。见过林巧稚的人都知道,她的脖子上,永远都挂着一副听诊器,能迅速识别病人的情况,方便做出紧急处理。

对于医生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而且,林巧稚睡觉时还有个习惯,她会把电话放在床头,一有紧急情况,她就能迅速反应,第一时间赶到病人面前。

有一次夜里,她接到电话赶往值班室时,一对夫妇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求您救救我们。”

接诊后,林巧稚才知道,原来这对夫妇已经生了4胎,但是4胎都夭折了。每次生出来的婴儿,都会皮肤发黄,不管用什么医疗,都治不好。

林巧稚猜测,可能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导致的。经过检查之后确认,确实如此,新生儿 血型 不合溶 血症。

这个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无解。

看着眼前这对夫妻,林巧稚心中非常痛苦,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拼尽全力去攻破。

除了日常工作,她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上面 ,就连吃饭、上厕所,手上都在翻着文献。

最终,她创新方法帮助了这对夫妻,攻破了这个世界性的难题。

抱着孩子的那一刻,林巧稚笑得无比开心。她又拯救了一个新生命,又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林巧稚和国内第一例成功抢救的新生儿溶血症患儿

这样的林巧稚,从医60余载,一生都在迎接新生命,亲自接生的孩子50000多,唯独没有自己的孩子。

1978年,77岁的林巧稚去欧洲交流学习,身体明显有些不舒服。但她不愿意耽误交流进度,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自己按揉着左手和胳膊。

就在代表团抵达英国的第二天,林巧稚倒下了,被确诊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脏病……左手也丧失了知觉。

住院一段时间后,左手稍有好转,但还是不方便。躺在病床上的她,不能亲自诊病,就开始和医生们分析病情,编撰书籍,把经验留给后人。

等到精神稍微好点的时候,林巧稚就坚持出院,继续坚守在岗位上。

此后几年,她成了病床的常客。

到1983年4月时,林巧稚躺在病床上,经常处于昏迷状态。

每次一进入昏迷或睡眠状态,她都会大喊:快!快!拿产钳!

起先,值班的护士还会非常紧张,把林巧稚摇醒,让她清醒过来。但到后来,她们发现,梦里的林巧稚又回到了紧张的手术台上,她是开心满足的,尤其是婴儿出来的时候。

于是,等到林巧稚再呼喊时,小护士就会随手给林巧稚递东西。林巧稚紧紧抓住”产钳“,就能开始”接生“,随后展开笑颜:多好看的胖娃娃……

4月22日,82岁的林巧稚永远地留在了梦里。

那个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梦里。

一生未婚未育的她留下遗嘱:自己的3万元存款全部捐给医院的托儿所;遗体供医院解剖;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海上。

林巧稚一生没有儿女,却一直惦记着别人的儿女;她让无数家庭幸福完满,自己却孤零零地在梦中离世。

正如作家冰心的评价一样:她是一团火焰、一块磁石。

永远,温暖着我们。

-

资料来源于《林巧稚传》团结出版社

0 阅读:3
凡心侃史路

凡心侃史路

凡心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