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湘十二楼
编辑|潇湘十二楼
2025年3月6日,华盛顿白宫内阁会议室爆发了一场罕见的公开争执。美国国务卿马克·鲁比奥与总统高级顾问埃隆·马斯克在特朗普面前激烈对峙。
这场会议原本旨在协调联邦机构改革,却因马斯克对国务院裁员效率的尖锐批评演变为“权力角斗场”。

根据《纽约时报》披露的现场细节,马斯克以标志性的直率语气指责鲁比奥:“你上任45天内一个人都没开除!”
鲁比奥当即反驳,称国务院已有1500名官员接受“买断离职”,并反讽马斯克“是否要重新雇佣他们再解雇一次?”
马斯克则回击道:“你只是在电视上表现不错。”现场气氛一度凝固,特朗普全程双臂交叉,仿佛在观看“一场网球比赛”。
自2025年1月马斯克被任命为“政府效率部”负责人以来,其主导的激进裁员计划已解雇3万联邦雇员,并推动7.5万人接受离职补偿。

国务院下属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成为矛盾焦点。
马斯克认为这个年度预算超700亿美元的机构是“腐败低效的象征”,甚至公开指控其“资助研发新冠病毒”。
鲁比奥作为国务卿,既需维护外交体系稳定,又面临马斯克的改革压力,最终选择正面交锋。
尽管特朗普在会后否认两人存在矛盾,称他们“关系很好”,但白宫内部文件显示,特朗普已悄然调整权力分配。

3月8日,他明确限制马斯克的权限,规定“效率部仅能提供建议,不得直接干预人事决策”,并强调改革需用“手术刀”而非“斧头”。从这里可以看出特朗普 对鲁比奥的妥协,也暴露出马斯克政治影响力的局限性。
马斯克的困境早有预兆,2月中旬,他推动关闭USAID时,鲁比奥已通过暂代该机构负责人职务进行隐性抵抗。
更关键的是,马斯克的裁员计划触及了联邦雇员群体的利益。全美多地爆发示威,特斯拉展厅遭破坏,德国市场新车注册量暴跌76.3%,其商业帝国市值蒸发1300亿美元。
这些代价并未动摇马斯克的决心,他仍试图通过向特朗普的政治行动委员会注资巩固地位,却遭拒绝。

特朗普呢,他既需要马斯克的资金支持(马斯克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曾斥资百万美元投放“感谢特朗普”广告),又需安抚传统共和党势力。
3月10日,白宫幕僚长苏珊·威尔斯被曝与马斯克频繁会面,试图缓和内阁矛盾,但效果有限。
威尔斯曾将马斯克的办公室安排至远离权力核心的艾森豪威尔大楼,暗示其“局外人”身份。
截至4月,特斯拉股价较年初下跌35%,SpaceX星舰试飞失败加剧公众对其“政治分心”的质疑。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与马斯克的自由贸易主张形成对立。

4月6日,马斯克在意大利公开呼吁建立美欧“零关税区”,直接挑战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路线。
分析人士指出,马斯克与特朗普的联盟本质上是“反建制”利益的短暂结合。
马斯克试图通过削减联邦开支重塑政府效率,而特朗普则希望借此打击民主党主导的“深层政府”。
当改革触及共和党传统势力范围时,矛盾必然爆发。例如,交通部长肖恩·达菲公开批评马斯克裁撤空管人员“危及民航安全”,迫使部分裁员计划被叫停。

这场博弈的深层逻辑在于权力结构的重塑,马斯克作为商界领袖介入政治,打破了华盛顿的游说传统,其“震慑战术”虽短期内获得特朗普支持,却未能建立稳固的官僚同盟。
与之相对,鲁比奥代表的传统政客虽在效率上逊色,却掌握着国会与地方选区的纽带。
特朗普最终选择维护后者,反映出其对2026年中期选举的担忧——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补选共和党的失利已敲响警钟。

4月初,马斯克仍在社交媒体强调“美国正走向破产,改革不容迟疑”,并转发副总统万斯的支持性图片,暗示寻求新盟友。
而特朗普则面临更复杂的局面,关税政策导致制造业投资撤离,民主党借势在“铁锈带”发起反攻,白宫内部的裂痕可能成为对手的突破口。
当商业巨头的效率至上主义碰撞政治体系的复杂性时,再精明的“先见之明”也可能沦为理想主义泡沫。

马斯克或许早已预见与特朗普合作的风险,但其低估了华盛顿权力游戏的顽固性。
如今,白宫的自乱阵脚不仅是权力斗争的缩影,更是美国政治生态转型阵痛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