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求问于孟子
燕王让权丢国后,齐王想占领燕国,但是又有很多顾虑,便咨询孟子。齐王问孟子说:"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也有人劝我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另一个同样规模的大国,五十天就攻克了,光靠人力是做不到的(这必是天意)。如果不吞并,恐怕会遭天谴。您看吞并燕国怎么样?"
孟子解惑予齐王
孟子回答:"如果吞并后燕国百姓高兴,那就吞并,古代周武王伐纣就是这样的例子;如果吞并后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吞并,周文王当年不伐纣就是如此。以齐国这样的大国攻打燕国这样的大国,燕国百姓用竹篮盛饭、瓦壶装酒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水深火热的生活罢了。但如果新的统治让百姓生活更痛苦,那他们就会转而期待其他救星了。"
《资治通鉴》原文: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由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后来各诸侯国谋划救援燕国。齐王又问孟子:"很多诸侯要来讨伐我,该怎么办?"
孟子苦劝齐王施仁政
孟子回答:"我听说商汤凭借七十里土地就能统一天下,没听说过拥有千里疆域反而害怕别人的。《尚书》说'等待我们的明君,他来了我们就能重生'。
原文:《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
当初燕王虐待百姓,您去征讨时,百姓以为您是要拯救他们,所以夹道欢迎。但如果您杀害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宗庙祠堂,抢走他们的国宝,这怎么行呢?天下本就忌惮齐国强大,现在齐国扩张一倍领土却不施行仁政,这是在招惹天下人动武啊!大王应立即下令:释放燕国老幼,停止搬运宝物,与燕国百姓商议选立新君后撤军,这样还来得及阻止战祸。"
齐王后悔没听孟子的话
可惜齐王没有听从,后来燕国果然反叛,齐王惭愧地说:"我真没脸见孟子了。"
妄臣陈贾想为齐王找加面子
大臣陈贾劝慰道:"大王不必自责。"于是去见孟子,问道:"周公是什么样的人?"孟子答:"古代的圣人。"陈贾说:"周公派管叔监督商朝遗民,结果管叔却联合商民叛乱。周公是明知他会反叛还派他去吗?"孟子说:"当然不知道。"陈贾说:"那圣人也会犯错吗?"
遭孟子狠狠打脸
孟子回答:"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弟弟误信哥哥不也合乎常理?况且古代君子犯错就改正,现在某些人犯错却将错就错。古人的过失像日食月食,百姓都看得清楚;当他们改正时,百姓都仰望敬佩。现在某些人不仅不改正,还要编造说辞来掩饰!"
孟子原文: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您对本章有什么看法,欢迎点赞、关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