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只有现代的人们才有技术水平去纹身,万万没有想到,在没有纹身枪的古代,古人也有把纹身图案印在皮肤上的方法,且在古时候的纹身文化有很长一段的渊源,那么令大家相当好奇的是,究竟古人是用什么方法把图案印在皮肤上的?
其实追根溯源,纹身在古代被称为“墨刑”,谁都没有想到,在古代作为刑罚的方式到了现代竟然成为年轻人都追捧的潮流,可经了解墨刑的来历,发现这种刑罚还是挺残忍的。
古代的君王为了维护法律的威严和自身形象的权威,就连法律都得由皇帝亲自去制定,有一句俗语说的挺好的,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有些君王为了维护个人的威仪,对犯罪者不仅有坐牢的惩罚,还会有其他的手段用来警示犯人。
在古代用来惩处犯人的刑罚还是挺多的,比如剥皮、凌迟以及点天灯等,这些刑罚均有相同之处,特点都是极其残忍,基本的操作方式均是让肉体产生痛苦以便给内心带来极大的威慑力。
光轻刑处罚都是杖刑,这种方式直接让人伤筋动骨,重则让人直接丧命,身体受伤害的程度取决于打板子的数量。
在《还珠格格》影视剧作品中,有次小燕子惹皇上大怒,后来皇上忍无可忍的赏了她几大板,还是因为宫中杂役手下留情的缘故,小燕子被打的皮开肉绽,隔着衣服都能看出血渗出的痕迹,最后疼的她站也站不住,坐也不能坐,只能趴在床板上。
墨刑其实跟杖刑一样,算“五刑”当中程度最轻的一种刑罚,但是墨刑对肉体以及心灵具有双重折磨,让人的自尊有莫大的耻辱感,墨刑是用专业的刑具在犯人的脸上或者额头的部位上,附上文字或者是专有的图案。
在刺好图案之后,并用墨炭与墨水往图案上面涂抹,以便可以让被刺上字迹的皮肤有颜色,变得更加醒目,墨刑跟肉刑的刑罚不一样,一般情况下不会威胁到犯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但是它却让犯人在心理上饱受折磨。
毕竟,标记在额头和脸上的图案将要伴随犯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受刑人的自尊心,在古代人固有的观念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假若身体上被落上字迹或者图案,犯人将会对父母产生无尽的羞愧感。
墨刑对于男性的伤害还稍稍有好那么一点,但是对于女性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摧残,因为本来在封建时期,女性地位就比较低下,而且女性的脸面以及尊严、名声都非常重要,在脸上被附上图案,将永远饱受外人的指指点点和唾弃。
所以,有些未婚的女性在受到墨刑的惩处时,因忍受不了他人的打击,最终选择了自尽,墨刑一直流传到秦汉时期,被汉文帝刘恒废除,才真正的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但是墨刑就相当于是刺青的雏形。
可是这个美好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唐末五朝,这个在身上刺青的坏习惯就被捡起来再次使用,为了防止士兵们逃跑,相当于用刺青的方式给他们在身上做一个防止逃跑的标记。
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刺字为兵”成为一种规范运作的制度,凡是应召入伍的士兵都要进行刺字做标记,赵匡胤认为兵和民必须分开,有利于皇帝的统治。
当时刺字的做法为,拿一个类似于针头的东西在皮肤上画出字体的模样,然后直接刺入皮肤,涂以药酒成型。
后来到了唐代的鼎盛时期,纹身开始分为刺青和纹样等不同的图案,主要是在民间流传,用来寓意让人们保持对美好生活与未来追求的渴望,简单点来说,人们将心理所想赋予刺青之上,并纹在身上,以寄托对未来可以实现的情愫。
据传在古代有一位郭姓男青年,他出身贫寒,但却有着麻雀变凤凰的渴望,于是便在脖子上刺了一个飞翔的麻雀,后来该青年就成了中国的皇帝,还有一位姓张的小士兵,年轻时期就想成为一名道士,于是在脖子上刻了很多的印章,晚年还真的梦想成了真。
古代的纹身方式跟现在一样,从古到今传下来的一种纹身方式是用银针,大概一排有八根,然后把想要纹身的人心里想的图案用针染上色料,然后再一针一针的扎进人的皮肤里,当色料渗进皮肤底层之后,它便在皮肤上形成颜色,便成为了纹身。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纹身一般是女性长辈用家里的缝衣针和自制的墨水相结合,直接刺到身体里,然后让墨水给皮肤上色的。
在没有用针刺纹纹身之时,古代经常使用锥子刺破皮肤,并在伤口上敷上颜料的方式让皮肤带上永久性的花纹,最后皮肤上会有一条纹性的瘢痕,在中国古代,许多民族认为纹身有去病免灾的作用,而且有民族认为,纹身是标明地位的一大重要方式。
纹身的方式听起来都感觉特别疼,实际操作方式也非常残忍,像去除纹身的操作更是让人感到残忍,像古代用锥子划破皮肤之后,然后再用硝石把纹身的地方擦干净,最后再抹上一层松树汁液,大概包扎五天到第六天时,用针再次扎纹身之处,拿出一块海绵把血吸干。
在针孔处再撒上点盐,大概过十分钟之后再用亚麻绷带包扎起来,再经过五天,再往伤口上抹一些防治感染的药膏,20天之内,纹身便可以消失不见,并且疤痕还不会发生溃烂的迹象。
古代纹身刺青最起码是有文化积淀的,以及是代表多种多样寓意的,但是在现代,有许多精神小伙把纹身当成了一种显示个人精气神的标志,还有那种花臂大哥,竟以为纹身可以彰显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