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王弘昼画像
二 判若两人的和亲王实际上,弘昼在雍正朝并未表现出任何荒谬悖理的行为,不论是处理政务,抑或操翰成章,都恪尽职守、可圈可点。或许在彼时的他看来,自己虽有不及皇兄弘历之处,但也绝非完全与储位无缘。首先,弘昼的生母纯懿皇贵妃耿氏与弘历的额娘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二人在雍亲王府的地位也同为“格格”,不分轩轾。此处要对“格格”一词稍加说明。通过查阅卓特·富俊在嘉庆朝所辑《续编兼汉清文指要》可知:满语中“格格(gege)”最初是指未出嫁女孩的敬称。在语言流转的过程中,产生了两种用法。一种是用于宗亲封号。比如亲王的女儿为“和硕格格”,郡王、贝勒的女儿为“多罗格格”,贝子的女儿为“固山格格”,而镇国公和辅国公的女儿直接是“格格”。这是我们今人最熟悉的用法。另一种用法是指没有取得正式封号的宗亲“侍妾”,为与上一种用法相区分,又被称作“侍妾格格”“庶福晋”,地位较低。其次,世宗对弘昼的培养与晋封。一方面,胤禛在政务能力方面给予了弘昼相应的历练机会。譬如,雍正二年(1724)发生了“雷击大成殿”之事,孔庙的前后殿庑被烧毁了一百三十三间。重建工程历时六年,至雍正八年十月竣工,世宗下诏特遣皇五子弘昼、淳郡王弘暻共同前往曲阜阙里敬行祭告孔庙(《山东通志(雍正)》)。又如,雍正十一年,清世宗敕令雕造汉文大藏经,当时设藏经馆于北京东安门外贤良寺,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怡亲王弘昼担任“总理藏经馆事务”,主持刻经事宜,至雍正十三年开雕,乾隆三年刻完,这套大藏经即《乾隆大藏经》,每函首册刻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的“龙牌”,又称《龙藏》。同样是在雍正十三年,朝廷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命弘历、弘昼领其事。在爵位方面,世宗更是做到了一碗水端平:雍正十一年二月,在册封弘历为宝亲王的同时,弘昼也获封为和亲王。最后,弘昼的文学素养绝不在乃兄之下,精通经、史、文赋,著有《稽古斋文集》,凡八卷。他不仅命总领御书处、管理正黄旗觉罗宗学,还是皇长子永璜的首席专师。弘历在御笔所撰《新刻稽古斋文集序》中,称赞弘昼“迟徊慎重,不自满假,谦德雅怀,足为师法”,可谓评价甚高。《稽古斋文集》亦称《稽古斋集》《稽古斋全集》或《稽古斋文钞》;按照咱们今人的习惯,似乎称为“文集”或“文钞”更准确。一方面,弘昼在雍正八年、乾隆十一年(乾隆丙寅)两度编订文稿,可他薨逝于乾隆三十五年,大量作品并未收入此书。另一方面,弘历曾经在雍正朝、乾隆朝先后两次为弟弟的鸿作提笔作序,在《新刻稽古斋文集序》中明确写道“吾弟和硕和亲王所著序、论、诗、赋、杂文,曰《稽古斋文集》”;而且,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鄂尔泰、朱轼和邵基等人的序言中称之为“文钞”。由是可知,弘昼此书在雍正八年至乾隆十一年之间,名为《稽古斋文钞》或《稽古斋文集》。只是不知何故,弘昼最终选定《稽古斋全集》作为书名。实际上,和亲王的部分佳篇并未收入“全集”,比如《皇清文颖》卷三中的《苏公式敬由狱论》。此文大意是周公告诫新君周成王:先王时期,司寇苏公(忿生)执掌刑狱诉讼,矜矜业业地谨慎断案,才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尚书·立政》: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弘昼论及此事,开篇即是“人君治天下之大权有二,赏罚而已。赏所以劝善。罚所以惩恶。善劝恶惩,而天下治矣”。落笔之处,俨然有王霸之风。凡此种种,可以看出弘昼绝非荒唐纨绔、不学无术之人。三 乾隆四年的宗亲逆案高宗弘历即位之后,安排弘昼负责内务府、御书处、玉牒馆的相关事务,并先后委任他为正白旗满洲都统、镶黄旗满洲都统、正蓝旗满洲都统等职,有时还派遣前往太庙、先农坛代为行礼、祭祀,可未畀以重大职任,甚至连“议政大臣”之衔也是乾隆十八年才授予。需知弘历即位前后,正是古州苗族起义如火如荼之时。在前线清军将帅不合、师老兵疲的窘境之下,乾隆帝却不启用深谙苗疆事务的弘昼,而是选张广泗前往处置。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弘昼表现出诸多荒唐行径;另一方面,则是出于防范宗亲的考虑。对于皇兄的做法,弘昼洞若观火,尤其经历了“乾隆四年宗亲逆案(亦称弘晳逆案)”。乾隆初年,朝堂上逐渐形成了以首席顾命大臣、庄亲王允禄和理亲王弘晳(废太子允礽次子)为首的宗亲势力,核心成员包括弘晈(宁郡王,怡亲王允祥第四子)、弘昇(正黄旗满洲都统兼管火器营事务,恒亲王允祺长子)、弘昌(贝勒,允祥长子)、弘普(贝子,允禄长子)等四人,涉及庄王、理王、怡王、恒王、宁王等五藩。至乾隆三年,仅次于允禄的顾命大臣、果亲王允礼薨逝,使允禄成为宗室中最具权势者。他们的小集团活动愈加频繁,往来诡秘,“渐有尾大不掉之势”。若任由上述王公宗亲私相结交、党同伐异,只恐变生肘腋。有鉴于此,乾隆四年九月乙丑,乾隆帝率先对弘昇发难,指斥其“诸处夤缘”,谄媚某人,遣人押解来京,交宗人府查办;至于弘昇“谄事之人”,由于牵连过多,暂未明言,冀其心存瞻顾,渐次散解。次月,宗人府议奏弘晳、允禄集团“结党营私”。始作俑者——“居心甚不可问”的弘晳因“进呈鹅黄肩舆”,僭越之举昭然若揭被削去爵位,革除宗籍,改名“四十六(时年四十六岁)”,禁锢在昌平郑家庄的理亲王府。弘昇被革职,“永远圈禁”。贝子弘普与贝勒弘昌俱削爵。在参与逆案的弘字辈宗亲中,唯有宁郡王弘晈因其王爵为世宗所封,得以保留。至于皇叔允禄则革去亲王双俸及议政大臣等职,以示小惩大诫。两个月后,就在众人以为案件就此画上句号之时,理王府的巫人安泰交待:弘晳曾命其占卜乾隆帝的寿数、蒙古准噶尔部能否到京、将来自己还升腾与否等悖逆之事。宗人府议奏“拟判(弘晳)绞立决”。乾隆帝则表示念在其为皇祖之孙,若以重典,于心不忍,命人将弘晳从郑家庄移往景山东果园圈禁,以便就近监视。订阅
感谢您对本刊的厚爱,2023《文史知识》继续贴心陪伴您,忙碌中别忘了订阅哦:
【邮购电话】
010-63265380(伯鸿书店)
注:每册定价15.00元
----------------------------------------------------------------------------
微信号:wszs181
QQ群:713071938(新群)
新浪微博:@文史知识杂志
官方网站:中华书局/文史知识
投稿邮箱:wszs@263.net.cn
电话:010-63397473
010-63458229
• end •
文史
知识
大专家写小文章
准确、生动、有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兼备内容
涵盖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作者
荟萃全国一流文史专家
《文史知识》(月刊),每月1日出版,定价15.00元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9869
国内统一刊号:CN11-3153/K
国内发行:北京市报刊发行局(邮发代号:2-271)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代号:M627)
终审:李占领 二审:赵晨昕
制作:李 猛
扫描后在搜索栏输入“文史知识”购买
伯鸿书店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