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是科甲出身、前科探花,黛玉为什么会不喜欢宝玉读书?

栖鸿看红楼 2024-09-01 15:57:26

这里有个误解,是很多人、包括一些专业研究者的误会:黛玉与宝玉志同道合,两个人都反对读书科举。其实并非如此。

续书中有林黛玉称赞八股文的情节,但这与前文不符,与黛玉的形象也不符,我们不去考虑。只说八十回中,黛玉从来没反对过读书。——这里说的“读书”,专指读“正经书”,不仅不包括“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脚本”,连“什么《诗经》古文”,也都是“虚应故事”。只有《四书》才是“最要紧的”。

她只是不反对宝玉的“反对读书”而已。

我怎么知道黛玉并不反对宝玉读书?首先,黛玉自己就熟读了《四书》。初进贾府时,贾母问她,她就回答“只刚念了《四书》。”有意思的是,当贾母说了姐妹们没读书只识字后,黛玉回答宝玉,就改口“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了。再结合她路上自思“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就可见在黛玉心中,“只刚念了《四书》”已经是很谦虚、很保守的说法了。也就是说,在黛玉看来,《四书》是基础,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

再就是第九回宝玉要去家塾上学,特意来辞黛玉——他上学又不住校,早出晚归而已,这“辞”并无必要,不过是表现宝玉的“无事忙”和与黛玉特别深厚的感情——黛玉笑着说:“好,这一去,可定是‘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

以黛玉的小性儿,如果她反对宝玉读书,应该说“你倒是去罢,这里有老虎,看吃了你!”“阿弥陀佛!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之类的酸话才对,绝不会像这样,鼓励中带点儿调侃,幽默而平和。

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前科探花”,“以科甲出身”,屡任高官,仕途显赫。黛玉父女感情很深,“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这样的细节都关照到了,远超出那个时代一般父女的常规——以贾府为例,别说贾敬与惜春、贾赦与迎春了,就是贾政和探春,也只写过一次在一个屋里坐(第二十三回)、一次在一个屋里宴饮(第二十二回)而已,连话都没说过一句。

黛玉和父亲亲近得多。“以科甲出身”“前科探花”又是林如海最大的成绩。这样算下来,黛玉实在没必要反对读书,不管是父亲、是自己、还是宝玉。

黛玉不反对读书。但,对于宝玉的反对读书、讨厌读书,黛玉也不反对。就像那次,黛玉指出“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这样严重的问题,宝玉却回答“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不仅听不进去、而且根本没听懂,黛玉也并不勉强他接受,“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现代国际关系的原则之一,就是“求同存异”。黛玉“不比别人一味固执死劝”,正适应了“宝玉恶劝,此是第一大病也”的宝玉——当然除了爱情。在爱情上,黛玉的要求是严厉而近于苛刻的。

除了爱情,黛玉对宝玉的态度就是“求同存异”。不管是读书也罢,“立身扬名”也罢,替丫鬟淘漉胭脂溅到脸上也罢,对未来的规划“后手不接”也罢,只要宝玉喜欢的,她都不反对;只要宝玉不喜欢的,她都不强求。

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不强求对方接受自己的观念意见,这是宝黛爱情的重要基础。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