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禅心,今年55岁,退休第五年,每天记录退休生活。
昨天在社区遇到多年不见的老同事,她说自己从外地儿子家回来,在社区里租房养老。
同事原来的三居室早就卖了,帮儿子买面积大的婚房,退休后,她去儿子带娃养老。
谁知,这才几年时光,儿媳提出该她父母来享受天伦之乐,我同事就被挤出儿子家。
她觉得我们这个社区位置偏僻,房子租金少,又是以前熟悉的老同事。
所以,老同事就带着自己的行李回来了,她告诉我:人老了,千万不要高估人性。
面对子女的要求,不要认为是老人,养儿防老是传统,付出所有,子女必然会善待自己。
社区有些同龄人,为帮子女成家,宁愿背负外债,退休后再找工作,也要给子女买大房。
人心经不起试探,人性经不起考验。
人老了,不要轻易高估了人性,面对子女的要求,要三思。
1、帮扶子女成家要适度,不要卖房子,也不要背负外债,更不能为子女付出一切。
赵阿姨今年72岁,儿子结婚时,他和老伴全款给买了一套90平的两居室。
孙子出生,赵阿姨帮忙带娃,出钱出力,等孙子上学后,亲家母来接手。
如今十年过去了,老伴因病过世,儿子儿媳找到赵阿姨,说他们想换套大房子。
一来有利于赵阿姨孙子读高中,二来一家人居住不拥挤,三来接赵阿姨一起居住养老。
儿子儿媳说的天花乱坠,把赵阿姨的心说动了,想着未来的天伦之乐。
赵阿姨想了一会儿,同意儿子儿媳的要求,但只能买一套房,她要给自己留套养老房。
儿媳说不够必须两套房都卖了,还要让赵阿姨拿出所有的养老钱,这样才够房款。
赵阿姨询问,若将来一起居住不舒坦,她想回来独自居住,那可怎么办呢?
儿媳直接说,住在一起不习惯,那就把赵阿姨送养老院,反正,早晚都要去。
赵阿姨就询问儿媳,那亲家夫妻的晚年,也是在养老院度过吗?
儿媳急眼了,说那是她的父母,怎么可能忍心送养老院?
赵阿姨终于听明白了,儿子儿媳的夸张“画饼”,不过是想赵阿姨付出一切。
最终赵阿姨买了一套房,但房款没有给儿子置换学区房,而是自己留着养老。
节假日请钟点工,生活里,能花钱办的事不求儿子,她觉得花钱比找儿子更合算。
2、86岁的老夫妻,退休金加起来过万,不用子女回来伺候,请保姆反而更舒畅。
人老了,挣钱能力只有每月到账的退休金,还有一些“睡后收入”,比如房租,股份分红。
我们普通人的收入,大多数只有每月的退休金,再无其他收入来源。
所以,在能力范围内资助子女,要给自己多留些养老钱,以备不时之需。
人老了,子女手里有足够的养老钱,子女对父母的态度也会不一样。
看到视频里子女说老人不好伺候,老人说子女不够孝顺,不过是因没有能力请人照顾。
社区里的秦阿姨夫妻,每月有上万的退休金,银行还有七位数的存款。
80岁以后,秦阿姨就开始请钟点工回来做家务活,给他们做一日三餐。
即使儿女有人退休,秦阿姨也不让子女来家伺候他们,她让子女趁还年轻多出去走走。
如今照顾秦阿姨的保姆,是老家一位单身侄女,她在外面打工月入不过3000多。
来秦阿姨家做住家保姆,秦阿姨每月给她10000,除去生活费,剩下的钱都是她自己的。
侄女觉得照顾老人虽不轻松,但比起外面的工作,收入更多,她对老人的照顾更加细心。
老人的子女和孙辈人来看望他们,他们也会给发红包,让子女们开心来快乐地回。
3、人老了,守住自己的房和手里的养老钱,才是享受晚年生活的根本。
如果做老人的过早把财产交给子女,那结局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人老了,不要高估人性,即使是亲生子女也不行,比起那些把一切都给子女的老人,禅心认为赵阿姨和秦阿姨夫妻做的就非常好。
赵阿姨帮扶儿子成家,帮忙带大孙子,至于儿子儿媳换大房子,那是他们的事情。
她不愿卖自己的房子,也不拿出手里所有积蓄,这是正确的选择。
儿子儿媳现在承诺的非常好,只不过他们早就想好退路,把赵阿姨送养老院。
现在赵阿姨有房有钱,儿子儿媳都指望不上,何况交出所有后,更是苦不堪言。
还记得《安家》里的老严夫妻,卖了一辈子的包子,给儿子全款买房,却没自己一间。
无奈老夫妻只能继续卖包子为自己挣钱养老,可年岁大了,身体不好,未来不敢设想。
所以说,人老了,要学会“自私”一点,多些生活智慧,千万别高估了人性。
懂得为晚年着想,在需要钱时,从自己兜里出钱,远比让子女出钱更有底气和尊严。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