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写“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以甄士隐的梦为引,对应了“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将二人建立关联。纵观甄士隐一家三口的经历,能够明显看出对贾宝玉、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影射。
甄士隐的名字谐音“真事隐”,他所隐藏的真相,对应的是贾宝玉在贾家败亡前后的经历。比较冯渊、蒋玉菡、石呆子这些影子,甄士隐才是解读贾宝玉不可或缺的人物。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话说那一年正月十五,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被仆人霍启大意丢失。随后甄家“祸启”,先因葫芦庙大火连累,偌大家业被烧成白地,只得收拾残局去到田庄过活。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田庄也不得安生。
“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引第一回)
脂砚斋“甲戌侧批:所以大概之人情如是,风俗如是也。”意思是说当时女婿落难,投奔岳父舅哥家以安身,是人情与风俗。也表明岳父家有接纳和帮衬女儿女婿的责任。然而甄士隐投奔之初,肯定是带着希望而去,万没想到他此行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封肃眼见女婿狼狈投奔而来便不高兴。待甄士隐将折变家产所剩银两交给他帮忙置办安顿时,更是中饱私囊,只将些薄田朽屋给到女婿。更眼看着甄士隐不善经营越发穷下去,还常拿些风凉话指责女婿一家好吃懒做,不会过日子。都说落井下石令人可鄙,封肃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甄士隐家破人亡遭逢遽变,如今又投亲失误所托非人,几番挫折不免贫病交攻,有了油尽灯枯的“下世”将死之兆。直到那天在街上听了跛足道人所唱的《好了歌》顿悟出家而去。甄家算是彻底“亡”了。
不提封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毁了女儿的婚姻和家庭。只说甄士隐在甄家大火后的经历,就对贾宝玉的真正结局作出指导性的隐喻。
《红楼梦》的问题是故事截止到第八十回,后四十回的续书多与前文铺垫的线索不符。尤其写贾家抄家、贾宝玉出家的情节更是一言难尽。其实真相就在甄士隐的身上。

甄士隐的好日子经历了四个变故,导致他最终顿悟出家。其一,女儿甄英莲丢失;其二,家被大火烧毁;其三,田庄无法立足;其四,投奔岳父被无情算计和针对。
如果代入贾宝玉,就会发现甄士隐的经历,与曹雪芹在八十回前为贾宝玉铺垫的线索基本对应。
首先,甄士隐丢了女儿甄英莲,预示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失散。“石呆子失扇子”、芙蓉花签等隐喻林黛玉被迫外嫁的伏笔有明确隐喻。

其次,甄士隐家遭邻居葫芦庙大火连累被烧光,预示“家事消亡首罪宁”所谶的荣国府被“邻居”宁国府的大“祸”连累而抄家。结局不是续书那样草草了事,而是彻底失去了安身立命之处。
再有,甄士隐投奔田庄无法立足,根据秦可卿托梦可知贾府抄家像铁槛寺等祭祀用地并不会被抄没。那里也将成为贾家人唯一落脚之处。可主持那里的贾芹并不是善类,衙门酷吏和地痞流氓也会趁机骚扰,或许才是贾宝玉与薛宝钗夫妇“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直至无法生存的原因。

最后,甄士隐夫妇不得已只能投奔封肃,就预示贾宝玉夫妇会去投奔薛姨妈。虽然脂砚斋批语曾言贾宝玉夫妇落难后,蒋玉菡袭人夫妇赡养了他们一段时间。但贾府抄家是仅次于杀头的大罪,容易连累亲朋故旧。贾宝玉不可能一直拖累袭人。根据“风俗”投奔岳母薛姨妈就成了他们一家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你猜薛家会如何对待贾宝玉?结局是不是不言自明了。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