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王”王原祁,画风大气磅礴又不失精微,康熙也是他的粉丝

寓书喻画 2022-06-28 15:47:41

导语:王原祁与王时敏、王鉴、王翚一道,被誉为“清初四王”。他们深受明末董其昌“南北宗”文人画理论的影响,又深受皇帝赏识,一时左右画坛风气,被世人诩为“画苑正统”。

“四王”者,明末清初画坛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也。四人均工丹青,擅山水,且致力摹古,娴熟技法,学力性灵,两得神妙。其中王原祁最具个人特点,主张好画当在不生不熟之间,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纸墨外。

其所著画论有《雨窗漫笔》与《麓台题画稿》。擅长做诗,有《罨画楼集》3卷。晚清娄东画派代表人物秦祖永论王原祁画风:“中年秀润,晚年苍浑”;论其画曰:“沈雄验右,元气淋漓,笔端金刚杵之语不虚也”

“娄东画派”创始人

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西庐后人,王时敏之孙。15岁考中秀才,28岁中举,29岁中进士,30岁就开始步入仕途,从知县一步步坐到了户部左侍郎,人称“王司农”,位居高官40余年之久,可以说是“清初四王”仕途中最有成就者。

他还可以直入皇帝的南书房,康熙经常与他一起赏画,康熙四十四年王原祁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写《佩文斋书画谱》,五十六年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俨然成为当时画坛的主宰。并且弟子众多,因太仓位于娄江之东,故后世称王原祁及其弟子为“娄东派”,在政治力量的推助下被奉为“正宗”,影响了清代200年的绘画发展。

王原祁用自己一生的实践验证了深邃的东方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内在规律作了深入而系统的理论上的总结,他认为初学画者,必以临古为先,进而熟于胸中,自能运于腕下。又讲究作画以理、气、趣三者兼到为重,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达到精、妙、神、逸的境界。

在对画家的修养要求上,王原祁最注重“人品”,认为“人品”高则“画品”也高。还提出“龙脉为体,开合为用”的创作理论,发前人之所未发,堪称为山水画结构理论的重大发展。

王原祁善于理性地总结提出问题向上研求,问其究竟,直到水落石出,熟之又熟地掌握了传统绘画的精髓,把所有古人的经验,生活中触及的山川均按个人所总结的程式、思维方式来进行转换,其凝神于丘壑烟云中,发苍莽笔墨之于浓、淡、干、湿可解不可解之处,先入法度最后自然脱离开法度束缚,所以画面的气息自然苍厚浑朴、空寂玄远。

集古大成,笔墨高峰

清初四王中,王原祁的作品最容易辨识,他在设色上喜欢青绿、浅绛并用,构图上喜欢垒石成山的画法,用笔上强调笔力沉稳。这样标志性的特征,往往就是一个画家的风格。

王原祁得祖父和王鉴之真传,笔墨功力深厚,喜临摹黄公望。喜欢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自称笔端有“金刚杵”。设色长于浅绛,其重彩之作,青、绿、朱、赭,相映鲜明,有独到之处,惟有丘壑缺少变化,但功力深厚。

纵观王原祁一生的画风,其早年跟随其祖父王时敏,山水画直接渊源于祖父而面貌更强烈,笔墨气味亦更醇厚,致力于摹古,形式变化丰富,但缺乏生活气息和真实感受。

中年时期作品,从摹古中脱出,笔墨秀润,以《富春山图》为代表,画面云山秀水,用笔秀雅脱俗,墨色清淡圆润。

后又受王鉴指导,六十岁时作画能够“熟而后生”, 融合黄公望、董其昌风格,用笔繁中取简,善于积淡为浓,累积而求清浑,兼或干笔皴擦,焦墨提醒,有淡而厚、实而清之效果,加之用色之对比,其山水画成功的表现一种生拙浑穆气息,将南宗山水画提高到了愈苍浑愈精微、愈随意愈有法的致极境界。

如七十岁所作《南山积翠图》,笔墨与设色境界高妙。其用笔锋颖幻化,真率而意韵高古,生涩之处见纯熟。

由于王原祁擅长“仿”古,所以许多画家谈起他的作品也是不太能接受的。专承家学的王原祁与乃祖王时敏一样,毕生用力于黄公望山水并得其神髓。他一生临仿黄公望作品极多,每件出即堪为名作。有意思的是,虽然声称“仿”,但王原祁所“仿”作品其实都有独出机杼之处。

笔墨醇厚,画风沉稳

王原祁的传世作品很多,风格大多类似。欣赏这样的作品,要把关注点放到笔墨技法上面,他通过扎实的功底画出符合大众审美习惯的作品,这一点他做得十分成功。

王原祁笔墨的厚重并非依靠浓墨重彩,而是来自笔墨的干湿浓淡层层积累中形成的丰富的黑白灰层次与质感,即使是淡墨轻写,也依然带有明显的厚实感。而细看画中笔墨,即使是最轻的皴擦依然具有从王时敏那里继承的强烈的书写性,这种书写性确保了画面的“沉稳”。

《春崦翠霭》

63岁时的作品,整幅作品画得十分精巧,他在描绘山势脉络的时候特别注重视觉上的美感。由于过分精巧,似乎有了一种观赏盆景的感觉。那就美则美矣,缺少气魄。

《神完气足》

笔墨浑厚细腻,构图繁复而又层次清晰,落笔准确有力,一草一木看上去都很扎实。看整幅作品大气磅礴,再看画中细节渲染精准。

《山水逸韵》

构图饱满疏密有致,崇山峻岭烟云缭绕,却是平和舒缓。作品的形式与意趣并不统一,创作起来难度很大,王原祁用了一个取巧办法,借用青绿技法的设色模式让作品看上去更加秀润,某种程度上再现了山水静谧之美。王原祁画不出来朴素,于是就强调了厚重沉稳。没有斤斤计较形式上的感觉,也算意临。

《丛山灵秀图》

表现了江南山水惯常所见的山体纹理以及葱郁的植被。以干笔皴擦兼融稍湿的披麻皴,施以多层次的渲染,使景物犹如在自然空气之中。画中凡绘苔点和远山上的植物,都以特殊手法点染,浓淡相兼,层次分明。

《浮峦暖翠图》

王原祁六十三岁时以黄公望《浮峦暖翠图》笔法所绘的浅绛山水。画中繁密的景物用干笔积墨,多次反复皴擦,由淡而浓渐次加重,最后施以淡赭。画面深厚沉雄,元气淋漓,不失大家风范。

结语:

王原祁曾说“习而不似,化古为我”,他吸收众家之长、化古为我,逐步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极富表现性的笔墨语言。探索出了新的山水画新的发展方向!

几百年后,黄宾虹成为王原祁的追随者,死后五十年终被认可为一代大师。而相较于黄宾虹在世时的不被理解,也许王原祁是幸运的,“仿”成为他的幸运符,使他被皇家推崇,成为绝对的画坛领袖,荣光无限。而对于时代来说,只粗浅地把四王,尤其是王原祁的艺术理念归纳为“仿”,实在是巨大的遗憾和艺术断层。

——END

2 阅读:79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