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写了副对联,将皇帝祖宗三代夸了个遍,皇帝大悦:状元就你了

历史战争 2024-10-12 12:06:36

科举制是古代选拔人才,才子们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隋文帝时期便开始了有了科举,考生一般要经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才能高中状元。在著名的戏曲节目《铡驸马》中的陈世美就是通过科举制高中状元,迎娶“白富美”的。

考生从院试中考中之后被称为秀才,然后可以参加乡试,考中得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如果这个时候不考了或者后面没考中,也可以做个地方小官,但是如果继续参加会试,考中得贡士,贡士的第一名叫做“会元”,之后就可以参加殿试,如果这个考生在殿试中表现好,就可以在京城做官。殿试前面的三名分别是探花、榜眼、状元。

从这个考试制度来看还是比较难的,所以范仲淹一直考到老年才考中举人,在鲁迅《孔乙己》一文中,只是秀才的孔乙己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在小孩前都卖弄自己的文学。

但是也有人仅仅凭借着一副对子就被皇上封为状元,对对子是从唐诗中演变出来,也是文明人墨客卖弄风骚的手段,到了乾隆时期,这种方式依然流行性,到了现在也还要一些存在,比如我们每年都要贴的春联,但是封建时期的对对子讲究的是平仄对其,字句工整,那他是怎么靠着这种简单的方式中的状元呢?

他是孙家鼐从小就饱读诗书,乡试中举后,便更加发奋努力了,但是第一次会试并没有考中,而同他一起学习的人都考中的了,名落孙山让他奋发图强,在1859 终于考中,一甲一名进士

那他到底对了什么对子,让他成为了状元,那是一场殿试,顾名思义,殿试就是皇上亲自出题,当时的皇帝是乾隆皇帝,这个皇帝也是一个风流的皇帝,个性洒脱。

在众多的考卷中看到了孙家鼐的文章还不错就召见了他,便要求他做一个对对来看看他的真才实学,然后孙家鼐就做出了这个对子:

上联为:“亿万年济济绳绳,顺天心,康民意,雍和其体,乾见其行,嘉气遍九州,道统继羲皇尧舜”。

下联为:“二百载绵绵奕奕,治绩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飞五色,光华照日月星辰。”

这里对子面包含6位清朝皇帝的名字,而且还对他们分别的进行称赞了一番,字据也工整,乾隆看到这里的龙颜大悦,于是孙家鼐就被选为了状元。

虽然这孙家鼐也确实的出彩,后来他是京师大学堂的首任管理学务大臣,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这孙家鼐就相当于这北京大学的政教主任,这孙家鼐在后面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

也不能算是孙家鼐运气好,哪怕撇去运气的成分,但看这对子本身,能在短时间之内做出如此工整且音韵想通的对子,足以看出孙家鼐是有真才实学的,这个状元可以给。

但是抛开这种运气的成分来看这种考试制度,毫无公平性可言,

这种考试制度大部分靠运气,首先这从这选题来看既没有规定内容也没有规定写作形式,可能读了好几年的唐诗后,结果今年不考。

而且这种全凭皇帝的兴趣爱好来定状元实在不可取,皇帝如果骄奢淫逸那岂不是要写小黄文来考状元。

并且这种殿试对其他考生来说太不公平了,在这众多考生中就难道没有比肩孙家鼐的学生吗?但是他们连在皇帝表现的对对子的机会都没有。这些考生中也难免会有愤世嫉俗的学生,所谓是忠言逆耳,这些学生肯定不会中举,但是又能说他们没有真才实学吗?

孙家鼐虽然有真才实学但是也逃不过封建时期的皇权集中制度,就算在殿试中有自己想法,但是也还是要奉承一下皇帝才能中举。

0 阅读:0

历史战争

简介: 品读历史故事,解读古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