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是以歌颂“千古一帝”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帝王风采为目的而改编的影视作品,必然会丑化他的“对手”之一——郑经。
历史上,郑成功之子郑经是寿终正寝,区别于《康熙王朝》中的兵败自杀,其实被篡改的内容不胜枚举,让我们细数一下情节中改编最为偏离的三件事:郑经杀施琅全家,实为郑成功作为;郑经与荷兰人勾结、甚至要出卖台湾给荷兰人,实为清政府所为;郑经降清弃台,实为郑克塽所为。
郑成功在世之时,作为郑成功重要的帮手,郑经跟随其南征北战。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郑经负责镇守金厦地区——郑氏集团在大陆上的最后据点。
公元1661年,郑成功率师取台湾,但是郑成功受内外交困,悲痛欲绝,最终心力交瘁,不治身亡,享年四十八岁。
郑成功死后,郑经作为郑家长子被郑成功之弟郑袭取而代之,在台湾诸将的拥护下成为新一任台湾之主。
郑经时年二十,却果敢决绝,当即东征靖难,最终击败叛将,终止了郑氏集团的内乱,夺取了台湾的控制权,同时袭承了延平王的爵位。
内乱虽定,其影响仍在——清军与荷兰人联合有机可乘,占领金夏地区,迫使郑氏集团败退台湾。
退守台湾之后,郑经并未消沉,转而开始仔细经营这个新根据点。郑经在台湾,更定军制,任用冯锡范、陈永华主持政务,任用刘国轩等大将主持军事,改革税制,特别是发展海外贸易。
“復開互市,英圭黎、暹羅、安南諸國市舶並至”。郑经把一个弹丸之地、战乱之岛,搞得有声有色。
而且郑经在实际统治台湾后没有称帝自立,依旧保持了对于大明王朝的忠诚,在“三藩之乱”期间,趁清朝集中精力对付西南的吴三桂,以“反清复明”的口号与盘踞福建的耿精忠联合袭扰东南沿海地区,最终成功攻占了大清福建诸府。
但是郑经和耿精忠终是道不同,双方无法共谋战果,终不敌清军。故而在三藩之乱平定后,郑经败势已显,不得不退守金厦台澎。
公元1680年,清将万正色遣人游说郑军水师副总督朱天贵(原为耿精忠部将)率舰300艘,将士2万余人降清。曾经的合作者大势已去,郑经无奈放弃厦门并班师回台,再无弥补父亲死前遗憾的可能。此后,郑经耽于酒色,日渐颓唐,再无斗志。。
公元1681年,郑经病逝,年仅三十九,临死前托孤于刘国轩和冯锡范。但两天后,冯锡范联合宗室并经董夫人同意以郑克臧系螟蛉子(其他姓氏过继)为由将其处死,不得承袭爵位,改为“候选人”郑经次子郑克塽得位,我们有所不明的应该是这冯锡范其实是郑经次子郑克塽岳,真是给我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手足相残戏码啊!
公元1683年,康熙命水师提督施琅率军收复台湾,并于澎湖击败郑家水师主力。郑克塽见兵败之势已定,便最终投降于清朝。
作为郑成功的长子,历史上郑经的表现不能算是精彩绝伦,但无论是在经营台湾还是对抗清朝中体现的治理能力、抗争精神等都可圈可点,绝不是一无是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