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不见心也烦嘞,谁叫我耳朵还不聋呢,你听听,又叫开了。”听到山下的宣传车又在肆意吼叫,刘伯承无奈地指了指窗户,对陈毅说道。
自从1966年政治风暴开始之后,刘伯承就完全处在了赋闲的状态。尽管刘伯承心中还牵挂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但苦于不堪城里住所周围各种干扰,刘伯承只好搬到了西山。
不久,叶剑英和聂荣臻也相继搬到了这里,再加上陈毅和徐向前经常上山探望,一群老战友有了更多的时间,凑在一起分析时局,商讨对策。
陈毅还没和刘伯承说了两句话,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以及肖华、刘志坚都来了。在会客厅里,大家催促刘志坚赶快说说山下发生的事情。听完刘志坚的汇报后,大家沉默了,会客厅里弥漫着令人压抑的气氛。
几位老帅万万没想,山下的情况远比他们想象得要糟糕。
次年春节刚过,陈毅、叶剑英等几位老帅,在怀仁堂激烈的冲突之后,立刻遭到了一连串的冲击,聂荣臻因病住进了医院。当时左眼即将失明的刘伯承摸索着来到聂荣臻的病房,二人紧紧握手,却说不出一句话。
“老兄,你受苦了!”良久,刘伯承从嘴里吐出了几个字。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让身处逆境的聂荣臻记了整整后半辈子。
随着刘伯承的眼疾愈发严重,周总理决定安排他前往济南治疗。
1970年的一个深夜,刘伯承正在家中安安稳稳地睡觉,屋外忽然传来了一片喊杀声。由于耳背,刘伯承并没有听到,心急如焚的警卫员们,不顾刘伯承没醒,架起他来就从后门出去了。
迷迷糊糊的刘伯承在警卫部队的护送下,连夜赶往南京,以寻求许世友的庇护。
在革命战争年代,许世友就曾经帮助刘伯承脱险。当时张国焘宣布成立临时中央之后,深夜找来许世友,让他秘密除掉朱德和刘伯承。许世友当场表示了异议,结果张国焘一声喝令,保卫局局长就走了进来。
许世友知道,自己如果不答应张国焘,恐怕走不出张国焘的卧室。因此许世友当即站起身,“信誓旦旦”地表示愿意服从张国焘的命令。
按照张国焘的想法,本打算让执行暗杀任务的士兵假扮国民党,埋伏在朱德和刘伯承经过的地方。许世友回到军部后,立刻叫醒了自己的手枪营营长,让他带一队人提前一步出发,假扮成土匪去袭击张国焘的埋伏,但不能打伤保卫局局长。
到了约定好的时间,张国焘带着马队远远跟在朱德和刘伯承的身后,结果到了“伏击点”,张国焘预想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反而保卫局局长跌跌撞撞跑了过来,说他们遭到了土匪的袭击。
张国焘匆匆跟着保卫局局长去察看情况,结果30多个穿着国民党军服的红军,有的伤了手,有的伤了脚,只有保卫局局长完好无损。张国焘情急之下以为保卫局局长出了岔子,当场拔枪枪毙了他。
就这样,许世友靠着自己的指挥,让朱德和刘伯承顺利脱险。也正是因为这一段生死经历,让刘伯承的警卫员们相信,许世友会再拉困境中的刘伯承一把。
不出警卫员们所料,许世友接到刘伯承要到南京“避难”的消息后,立刻找来肖永银,让他去车站接人。站在南京火车站的站台上,肖永银回想,自己已经16年没见过老首长了。
1936年,红军西渡黄河失利之后,肖永银奉命返回陕北。他带着警卫排长徒步走过两千多里地,风餐露宿近半年,终于见到了刘伯承。
“能活着回来,不容易呀!”刘伯承拉着两个人的手,哽咽地说道。自此,肖永银开始在刘伯承的手下工作,结下了至死方休的战友情谊。
朝鲜战争爆发后,十二军奉命开赴石家庄准备赴朝作战,唯有时任副军长的肖永银没有接到命令。眼看着王近山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点自己的将,肖永银火急火燎地找到刘伯承,递上了自己的“请战报告”。
“情况我知道,你受委屈了。”刘伯承轻轻拍了拍肖永银的肩膀,在“请战报告”上批示了“同意”二字。就这样,肖永银再一次奋战在朝鲜的战场之上,在上甘岭战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54年肖永银率军回国之后,首先就是去拜见刘伯承。一别三年未见,肖永银激动得给刘伯承讲述起自己在朝鲜战场上的种种,刘伯承听完也很是兴奋,但还是提醒他:
“仗打得越好,兵越容易骄。要管紧,不要骄傲。”
“是得管紧,特别是和平时期的部队,一松,就会捅娄子……”肖永银赞同地点了点头,心中暗暗为刘伯承的明察秋毫感到佩服。
二人谈了一会儿之后,刘伯承提出让肖永银给自己一个师,他要搞一个演习部队。肖永银毫不犹豫答应下来,甚至将指挥权也让了出来。但刘伯承转念一想,肖永银的部队不在南京,单独分出来不大好办,便摆手表示作罢。
要说那个时候的刘伯承,还处在“老骥伏枥”的状态,这一次深夜秘密到南京,恐怕处境和心态已经不如当年。
不出肖永银所料,刘伯承下了火车之后,就一直绷着脸,见了他也是哼一声就算打了招呼。坐在车上,刘伯承长长叹息了一声,说自己没有用了,到南京来给他们添麻烦了。
望着刘伯承疲惫的面容,想着戎马一生的刘帅,居然被几个毛孩子“逼”得深夜“跑反”,肖永银心中顿时一酸,开口说道:
“您这是说的什么话?您以前怎样待我,现在还是怎样待我,您这么客气,我心里不好过……”
听完肖永银这番动情的话语,刘伯承得到了些许宽慰,又恢复了当年的模样,和肖永银侃侃而谈,叮嘱他当了参谋长,就要将自己放在影子的地方,不要把自己体现出来。
刘伯承住进中山陵五号之后,许世友为了让老元帅快活快活,亲自设宴接风,还交代各部门轮流请客,陪刘伯承聊天,以免刘伯承心情积郁。而肖永银也恪守刘伯承的教导,除非必要,一般不在热闹的场合抛头露面。
结果初到南京的几天,许世友发现刘伯承根本不愿意接见人,反而和肖永银在一起的时候,心情比较愉快。因此,许世友特意向肖永银交代,有时间多陪陪刘伯承。肖永银也满口应承。
在之后的日子里,肖永银一有时间就跑去看望刘伯承,陪他吃饭聊天。有一次,刘伯承在聊天时,突然问肖永银:
“你说,一个排长起多大作用?”
“大概……就是起一个排长的作用。”肖永银愣了片刻,从军事方面回答道。没想到刘伯承听完之后,身子靠在沙发上,再也没有说话,不明所以的肖永银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才反应过来:
“刘帅的问题有所指啊……”
肖永银终于明白,刘帅并没有因处境艰难而心死,他还密切关注着政局的变化。
多年之后,肖永银回忆起自己的过往,曾动情地说自己一生跟过两个元帅,徐帅教会他如何面对生死,刘帅教会了他如何打仗,让他成长为一个高级指挥员:“没有刘帅,就没有今天的肖永银。”
参考文献:
[1].许世友救朱德和刘伯承脱险[J].党史博采,1997(09):20-21.
[2]李意根.元帅与将军——刘伯承与肖永银五十载战友情[J].党史纵横,2010(04):40-43.
[3]罗元生.刘伯承的晚年岁月[J].党史博览,2022(05):54-60.
[4]赵建国著. 刘伯承元帅 第2版.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7.02.
[5]冷梦著. 肖永银少将.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5.05.
[6]《刘伯承传》编写组著. 刘伯承传.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