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从一个啸聚山林的绿林,一步步成长为雄霸一方的军阀,除了靠过人的胆识和能力之外,更多的是靠自己非凡的魅力,笼络了一帮愿意为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这其中就包括杨宇霆和王永江两员大将。这两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成为奉军崛起最关键的人物。
▲王永江、杨宇霆照片
然而,作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这两人经常意见不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在奉军是否应该入关这件事上。王永江几乎是从一开始就反对奉军入关,他认为奉军虽然强大但不足以吃掉关内的军阀,与其这样还不如安心在关外发展自己,等到自己实力足够强大,再率军入关一战定乾坤。
▲张作霖、王永江剧照
杨宇霆则与王永江相反,倚重作为张作霖最为的军事将领,他一直主张奉军染指关内。不管是直皖战争还是后来的直奉战争,杨宇霆都对介入关内事务表达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正如文章开头处提到的,王永江与杨宇霆一个主文,一个主武,因而牵扯到用兵这块,张作霖一般比较倾向于听从杨宇霆的意见。
▲杨宇霆剧照
对于这种局面,王永江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在用兵这块他完全是外行,他能做的只有把精力放到发展经济上,争取为张作霖用兵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撑。事实上,在这种模式下,奉军确实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轨道。
直皖战争,奉军恰如其分的介入,让张作霖以最小的代价换来了最大的回报,在分夺胜利果实这块,奉军比出力更多的直系拿到的更多。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虽然输掉了战争,但也奉军内部的水分也被这场战争打掉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一雪前耻,赶走了直系军阀,一举成为当时国内实力最强大的军阀。
▲张作霖剧照
这一系列的胜利让张作霖的野心急剧膨胀,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他并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反而是让奉军将领四处出击,疯狂的抢占地盘。而且从短时间来看,张作霖的计划实施的非常成功,安徽、浙江等南方五省相继落入奉军手中。
然而,即便如此,张作霖还不满足,他一心想要将直系、皖系等残余势力彻底消灭,将整个国家都囊入到自己手中。看着野心日益膨胀的张作霖,王永江再次劝说张作霖要见好就收,然而与之前的几次劝说一样,张作霖依然没有听取王永江的建议。
▲张作霖、王永江剧照
面对这个早已料到的结局,王永江心急如焚,据说达到了“左目失明,心脏漏血”的地步。无奈之下,王永江给与自己齐名的杨宇霆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将来不待外力来侵,已成自杀之策,其危险视外力来迫相等,此岂图存之道!恐不过一年后,即自索于枯鱼之肆矣!不速图挽救,危险即在目前。”
王永江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张作霖如果还不收手,那么不等有外部势力介入,奉军就已经陷入了巨大的麻烦中,以奉军目前的状态,恐怕坚持不了一年的时间。
▲王永江剧照
王永江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当时张作霖为了抢夺地盘,四处用兵,军费支出已经接近东北全年支出的90%,而且为了维持剧烈增长的军费,整个东北地区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王永江苦心经营多年的东北经济,眼看就要一夜回到解放前。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战场厮杀,而是背后各种实力的综合较量,而其中最主要就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否则军阀孙殿英也就不会为了军费而去盗清朝皇帝的墓葬了。
▲张作霖剧照
也正如王永江预料的那样,张作霖不顾劝阻执意四处用兵,最终在接下来的浙奉战争中,实力强大的奉军被孙传芳的五省联盟军给打败了。此次战争失利,张作霖不仅没有将自己的地盘进一步扩张,还丢掉了已经到手的江苏、安徽等地。
不仅如此,这件事结束后奉系内部矛盾激化,实力最为强劲的郭松龄部联合李景林、冯玉祥公开反奉。张作霖虽然靠着日本人的帮忙,成功击败了郭松龄,但奉军也是元气大伤。这也为之后的张作霖被炸身亡、张学良枪杀杨宇霆等埋下了祸根。
声明: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