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忠告孩子钢琴十级却痛恨一辈子兴趣班成爱好终结者

清风过竹影 2025-03-28 12:33:38
咱们身边是不是总有这样的事儿:谁家小孩钢琴十级了,结果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碰琴;谁家孩子学了几年画画,现在看见颜料就想吐。兴趣班这事儿,好像一不小心就成了“爱好终结者”。先说个真事儿。

我那四十多岁的亲戚,当年觉得学钢琴能培养气质,砸锅卖铁让孩子学。结果呢?孩子考完十级,直接在亲戚聚会上撂狠话,说这辈子最恨的就是钢琴,谁提跟谁急。当时一屋子人,大气都不敢喘。可你看,隔壁小区里,叔叔阿姨退休金加起来两万,四个老人一个月还贴补一万多,他们小两口自己也收房租收到手软,每天的任务就是带孩子玩儿。人家孩子呢?成天在公园里疯跑,没上过一天兴趣班,也没人逼着学这学那。这事儿就挺让人琢磨的。按理说,经济条件好的,更应该鸡娃才对啊。

可现实往往啪啪打脸。我一朋友就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本来孩子挺喜欢画画的,没事儿就自己瞎涂乱画。结果呢?报了个美术班,天天逼着练两小时。现在好了,蜡笔都不肯摸一下,一提画画就摔门。兴趣班的钱是白花了,还把孩子的爱好给毁了。这可咋整?想想也挺可悲的。

有的孩子,被家长逼着学了五年钢琴,考到十级,原本喜欢的画画却再也没碰过。等长大了,对任何乐器都抵触反感。有一天,收拾屋子,翻出小时候的涂鸦本,突然就崩溃痛哭。父母端着果盘推门安慰,听见的却是孩子撕心裂肺的低吼:“当年我说想当画家,你们说没出息!现在我连彩虹都画不直了!”这难道仅仅是个例吗?我邻居家小孩也是,被逼着学钢琴。家长还念叨着:“我们小时候哪有条件学这些……” 结果孩子直接顶了一句:“那是因为你们没被逼着学!” 整个家里瞬间安静了。这话听着刺耳,但却扎心。咱们再想想,为啥家长这么热衷于给孩子报兴趣班?

一方面,当然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在作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家长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可问题是,孩子真的需要这么多“兴趣”吗?与其说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倒不如说是满足家长的虚荣心。你看,谁家孩子学了钢琴,考了级,家长脸上倍儿有面子。谁家孩子参加了比赛,拿了奖,家长恨不得昭告天下。但孩子呢?他们的感受又有谁真正在乎过?当然,也有些人会说,学点东西总比啥都不学强。技多不压身嘛。

这话听着好像有点道理,但仔细想想,如果孩子对学的东西毫无兴趣,甚至产生了厌恶,那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这就好比填鸭式教育,表面上看起来知识塞得满满当当,但实际上,孩子根本没有消化吸收。到头来,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与普遍认知不同,兴趣班这事儿,真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自由选择。如果孩子真的喜欢,那学什么都好。但如果孩子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那还不如让他们开开心心地玩耍。说到底,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强迫。咱们做家长的,应该做的,是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内在驱动力,而不是把他们变成一个个只会考试的机器。毕竟,人生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比起赢在起跑线,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并为之奋斗终生。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也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努力的方向。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