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而小麦的高产也与合理施肥密不可分。
小麦生长的施肥过程中,底肥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机肥、复合肥,有机肥,还是其他方面的肥料,本次将为大家详细阐述底肥的选择及施用量。
小麦底肥使用什么肥料好?小麦的生长离不开土壤的营养供给,因此底肥的选择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底肥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壤条件,不同类型的土壤对肥料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肥料;二是小麦品种,不同品种的小麦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和吸收能力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肥料;三是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和释放速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施肥时机和施肥量。
1.有机肥。
有机肥作为小麦底肥的主要选择之一,主要包括农家肥、腐熟堆肥以及绿肥等,施用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同时也能够为小麦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促进小麦生长。
因此,施用有机肥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建议每亩施用3-4方的有机肥。
有机肥施用的方式主要有耕前施用、耕中施用和条施等,其中耕前施用是在翻耕土壤前施加有机肥,能够与土壤充分混合,提高其养分释放速度;耕中施用是在翻耕土壤时将有机肥加入到土壤中,同样能够提高其养分释放速度;条施则是在播种时将有机肥施入到种植行间,能够保证根系能够充分吸收养分。
2.复合肥。
复合肥作为小麦底肥的一种,它是由多种简单化肥按照一定比例复混而成,主要成分包括氮、磷、钾等,这些成分正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急需的营养元素,一年来的小麦生长使其消耗了大量的营养,因此需要通过复合肥进行补充。
其中氮元素可以促进小麦茎叶生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磷元素则对小麦根系发育和开花结果具有重要作用;钾元素可以增强小麦抵抗逆境的能力,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及耐旱能力,因此合理使用复合肥能够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并且根据研究表明,定制适合小麦需肥特点的复合肥可以提高复合肥的利用率,提高产量,同时减少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
因此,将复合肥纳入小麦底肥的选择范围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复合肥通常根据三个主要指标进行选择:氮磷钾含量、养分比例和溶解性。
氮磷钾含量是指复合肥中氮、磷、钾三者元素所含有的占比,一般来说,小麦底肥推荐氮磷钾比例为15-15-15或20-20-20;
养分比例是指复合肥中氮、磷、钾三者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小麦需肥特点进行选择;
溶解性是指复合肥在水中溶解的程度,通常会分为速效、缓效和长效三种类型,应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进行选择。
3.中微量元素。
中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锌和硼等,这些元素虽然在植物体内所占比重极少,但对植物的发育却至关重要,如果缺乏这些元素,会造成植物生长缓慢甚至影响正常开花结果。
例如锌元素缺乏会导致小麦出现矮秆、缺棱等现象,严重影响产量质量;
硼元素缺乏则会影响小麦正常授粉,提高结实率,并且还会导致小麦穗部弯曲,出现穗尖干枯等病症,严重影响产量。

因此,在底肥中增施适量的锌和硼元素能够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并且建议每亩增施约1-2公斤锌肥以及0.5公斤硼肥,可以有效提高锌和硼两个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益于小麦正常生长。
微生物菌肥主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提取的一种细菌以及真菌等生物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用于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质量,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病菌繁殖,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微生物菌肥通过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及增强植物抗逆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还可以刺激植物激素合成,提高植物抗逆性,并且微生物菌肥还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及保水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因此采用微生物菌肥作为底肥,对提高小麦产量及改善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微生物菌肥通常按照每亩施用40公斤进行施用,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微生物材料,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度,从而起到改良土壤、提高作物抗病性的效果。

4.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的一些有关底施待遇选择也可根据自身当地实际情况而进行调整或适量进行添加,例如有些地区由于缺水等原因而导致地下盐碱化现象,因此可以在底施时添加适量水溶性的含钙重硫酸钠或氯化钠等盐类矿石,以降低盐碱浓度,并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 小麦底部施用多少合适?结合土壤条件。
首先,需要考虑当地土壤性质,因为这关系到所选定的施用方法是否可行,从而决定底部施用多少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
其次,需要考虑当地所选品种的特点,因为不同品种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结合所选品种与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结合作物需求。
需要考虑所选时间段是否可行;
最后,还需要考虑当地气候变化,因为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营养元素的释放速率;
结合气候变化。
因此,在施用之前,需要认真分析这些因素,以确定最佳施用方案,以确保底部施用能够满足作物需求,并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