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考核从一利五率走向五个价值,进而向一企一策转变

管理是超级 2024-09-09 14:22:49
国企考核从“一利五率”走向“五个价值”,进而向“一企一策”转变

原创 纵横国研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提到“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

同时,2023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提出并强调,“2024年对中央企业总体保持‘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不变”“力争年内完成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70%以上主体任务”……在日前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明确了今年中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改革任务。

2024年的考核分配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进一步突出价值创造导向,增强考核分配精准性、规范性、有效性,引导国有企业着力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价值等“五个价值”,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经济增加值(EVA)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与该企业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间的差额,是为出资人创造的“真正的利润”。

与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指标比,这个指标不仅剔除了债务成本,还考虑了股权投资的机会成本,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自2010年起,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推行EVA考核。2010至2022年间,央企EVA从714亿元增长到8420亿元。但总体看,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国国有资本回报水平仍有待提高。

2024年5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发布《中国国新深入开展价值创造行动 聚力提升五个方面价值》,报道中国国新聚焦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与增加值占比、经济增加值、品牌价值等五个方面价值,扎实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从以上可以看出,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是完善国有企业管理监督体制机制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在本轮国企改革进入“下半场”以来,考核机制的改革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1、企业增加值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稳定经济大盘中发挥着“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央国企通过提升增加值,可推动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承压时的稳定器作用,有效承担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等功能,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企业增加值反映是的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国企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采用生产法或收入法选择增加值考核指标(GDP),设计指标时可用增加值绝对值(对标考核)、占总产值的增加值率,或是使用增加值同比增长率等考核方法。也可采用分解的方式,考核增加值的某个构成指标,如收入法中,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等组成,企业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项考核指标。

2、功能价值

功能价值主要反映除创造经济价值外,国有企业要在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保障、服务民生等不同的方面,发挥突出的、独特的、难以替代的作用。本次会议强调更加注重提升功能价值,就是希望中央企业进一步强化战略意识和功能导向,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加全面客观体现企业各方面的综合效益和贡献,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功能价值的评价相对难以量化,国企可以采用专项工作任务考核,以及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再给予额外加分的方式进行考核。专项工作可涉及战略安全、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方面承担任务的评价,同时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可考虑给予额外加分。此外,也可增加一些分项指标,如按照服务国家战略要求落实重大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的考核。

3、经济增加值

对于许多国企朋友来讲,经济增加值并不是新东西,2010年起国企就已经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的考核了。十几年来,中央企业经济增加值虽有增长,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央企业的经济增加值仍然偏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价值创造能力还有待提升。经济增加值被称作是为出资人创造的“真正的利润”,是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与该企业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间的差额。

通俗来讲,就是一家企业每年赚的利润,要再减去其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在内的“完全成本”,才是实实在在的企业利润。一家企业要获得好的经济增加值,就需要遏制盲目投资冲动,减少低效无效资本占用,提高经营质量和资本回报水平。经济增加值的考核与计算比较明确,企业根据相应的会计科目,明确准确的统计口径即可。

4、战略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

在“五个价值”中,经济增加值反映了企业当下的经营质量,则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增长潜力。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各国竞相角逐的新赛道。2023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 32.1%,由此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国有企业要更加注重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新的产业支柱,加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有着强相关关系,在“一利五率”体系中,2024年科技创新的考核指标为“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不仅强调了科研投入,更强调了科研产出、技术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效益等。

从“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的内容直观解构来看,国企可采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比率,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增加值、收入增加值同比增长率等指标进行考核。此外,也可采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技术、市场、供应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给予考核加分的方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性更强、不确定性更大,与成熟产业的经营策略不一样,指标的设计应能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快布局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考核不能短期化,要兼顾短期定力与中长期回报。

5、品牌价值

相对于其它“硬实力”的经济性要求,品牌价值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打造卓著品牌应有之义。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2023年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中国企业上榜48家(包括17家中央企业),虽然保持了持续稳定的提升,但与美国企业近200的数量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此次会议强调更加注重提升品牌价值,探索将品牌价值纳入中央企业的考核中,这意味着央企“一企一策”的考核导向也开展注重“软实力”的提升,这与“一利五率”经营业绩指标“硬实力”考核形成相互支撑。国企可从品牌架构、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品牌保护、品牌考核、价值管理等角度提出管理要求与考核指标,也可以采用外部调研机构、外部咨询机构、外部评价机构、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的数据,考核评价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品牌价值等内容。

关于“五个价值”的价值创造的要求,近期国资委频繁点题的“五个价值”,为“一企一策”个性化指标设计提供方向性的指引。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即统筹共性量化指标与个体企业差异性,根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承担重大任务等情况,增加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针对性考核指标,“一企一策”签订个性化经营业绩责任书,引导企业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

突出1:国务院国资委将建立考核“双加分”机制(注重统筹发展数量和发展质量)——分档设置效益指标考核目标,对跑赢国民经济增速的企业给予考核加分,同步设立提质增效特别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再给予额外加分,引导央企积极确定挑战性目标。

突出2:以及在前期试点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注重统筹价值创造导向和市值管理),坚持过程和结果并重、激励和约束对等,量化评价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客观评价企业市值管理工作举措和成效,同时对踩红线、越底线的违规事项加强惩戒(1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发表题为《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文章,表示要完善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上市公司真实价值)。

突出3:在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将强化研发投入和产出“双线”考核(突出新质生产力牵引,注重统筹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考核的协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差异化考核机制;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考核,引导企业加快优化布局结构,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突出4:突出品牌价值考核(注重统筹硬实力与软实力考核相统一),“鼓励企业练好内功、外塑形象,不断提高品牌附加值和美誉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品牌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的重要软实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品牌卓著也是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目标要求。品牌价值提升有利于企业加强品牌管理、支撑战略目标实现。“不断提高品牌附加值和美誉度”,将品牌价值纳入央企考核,意味着央企“一企一策”的考核导向也开展注重”软实力”的提升,这与“一利五率”经营业绩指标“硬实力”考核形成相互支撑。从国内外重要品牌排行榜看,普遍采用品牌财务指标及品牌强度指标两大类指标,从财务定量及强度定性两方面入手,对品牌价值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诊断。

“在这方面,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做了不少探索,出台了针对19个行业的考核实施方案,在2024年度对中央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中,个性化指标占比达到77%。”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近期接受新华社专访时,首次对外透露了国务院国资委在考核制定方面的工作情况。

我们注意到,自年初国务院国资委挥动“一企一策”的考核指挥棒后,国资国企纷纷跟进,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探索落实。我们认为,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一企一策”考核,将进一步推动央企对所下属企业的个性化考核落地。同时,各地方国资委也会加速跟进,积极实施差异化考核政策。

央企考核指标将更强调“个性化”

“接下来,我们将根据中央企业整体上承担使命多维、产业分布多样、业务板块多元等情况,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加快实现‘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引导企业各展所长,争当不同赛道的‘尖子生’,实现质量更高、功能更优的发展。”谈到未来的考核方向,张玉卓如此表述。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明确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即统筹共性量化指标与个体企业差异性,根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承担重大任务等情况,增加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针对性考核指标,“一企一策”签订个性化经营业绩责任书,引导企业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的考核新要求也给各中央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指引。据了解,包括中国海油、中国电建、华润、中国化学等央企已经在下属企业个性化考核方面展开实践。

中国海油聚焦功能类别、业务特点、个体差异,采取WBS(工作分解结构法),差异化、精准化构建“一类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机制,有效引导和推动被考核对象更好履行职责使命。

根据各单位功能定位和特点,中国海油将考核对象分为生产经营单位和协同保障单位两大类别,差异化设置业绩考核系数,分类保障集团整体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对不同业务类型单位,围绕功能保障、经济效益、科技创新、合规风控等重点任务,提出差异化权重要求,突出考核重点。针对不同企业主体,根据业务管理需要和短板弱项情况,通过分层级、分阶段等方式,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牵引各单位锻长板、补短板、扩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我们认为,经济责任比较容易考核与评价,目前国资监管部门有“一利五率”等一套比较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但是,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功能价值考核不容易量化。在他看来,目前国有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所承担的成本、让渡的效益还不能得到客观反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社会对国有企业的整体评价。

华润集团的经验是,根据行业地位、盈利贡献等将业务单元分为四类:成熟稳健类侧重考核其对集团利润贡献度、行业地位以及探索新赛道等指标;战略发展类侧重考核成长性细分赛道、关键核心能力打造等指标;转型重塑类侧重考核产业进退、转型发展、效率效益等指标;孵化培育类侧重考核重点业务布局、组织能力、机制建设等指标。

我们认为,未来央企的分类可能会在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和公益类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精细化分类。从功能定位来看,中央企业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要在科技创新和引领产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而地方国企数量众多,种类繁杂,更多涉及竞争性领域,需要实现保值增值。

地方国资委探索“一企一策”考核体系

多位国企改革专家认为,分类考核将成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过程中国资监管层面改革的重要突破,有助于构建完善国资监督管理体制。在地方层面,多地国资委也开始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一企一策”考核机制。

宁夏国资委近日印发的《自治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及配套实施方案显示,宁夏国资将全面实施“一企一策”精准考核,根据企业发展阶段和功能定位、行业特点、承担重大任务等情况,统筹共性量化指标与个体企业差异性,加大功能保障任务考核力度,降低公益类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权重。

安徽国资委围绕战略布局,制定“一企一策”专考事项,将“分类考核”推进到“分户考核”。安徽省国资委副主任李向阳日前在安徽省举行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介绍,安徽将省属企业划分为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和公益类企业,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实施分类考核。立足省属企业功能定位和战略发展目标,制定突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功能保障和风险防控考核的“一企一策”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四川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提到,“一企一策”完善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引导做强主责主业,整治拼凑规模、虚增业绩行为。每家企业所处的领域不同,也造成其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因此“一企一策”改革,成为四川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特色亮点。四川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今年2月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已对19户省属企业进行逐一研究分析,按照分类改革、“一企一策”要求,将企业划分为投资运营类、基础设施类、能源资源类、现代服务业类四大类,分类分户、逐一明确新一轮改革的主攻方向,进而做到“规定动作有创新,自选动作有个性”。例如:在“一企一策”方面,四川发展提出了“打造小总部大集团大产业”“布局建设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园”“做实产融结合和科技创新发展支撑”等改革要求。

陕西省国有企业发展的亮点不断,竞争力、影响力显著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陕西省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当前,38户省属企业“一企一策”改革方案进入实施阶段。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6项改革试点,在18户省属企业开展。截至6月底,陕西省38户省属企业完成261项“一企一策”改革事项中的248项,完成率达95%。此外,陕西省国资委全面启动省属国企层级压减工作,减少管理成本,提升企业运行效率。目前,15户企业已压减了31户法人单位。在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刻,陕西省国资委不断优化监管方式和监管服务。

近期,山东省国资委召开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推进会。获悉,山东省国资委着力提升国资监管效能,16市国资委全部实现对所监管企业的“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有12个市优化完善了投资管理制度和投资负面清单,9个市对所监管企业授权放权清单进行了动态优化。

江西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卢正大日前在江西省出资监管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推进会上表示,要遴选一批符合国家标准的品牌产品,形成优势产品供给清单,积极抢抓市场机遇,着力扩大市场份额。“要按‘一企一策’制定实施方案、任务台账和工作计划。建立‘设备更新需求清单’、‘产品供给清单’和‘设备更新改造项目清单’并动态做好调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西省出资监管企业合计梳理2024年设备更新项目320余项近100亿元。

辽宁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近日在推动全省国有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部署会议上说。“全省国企将聚焦供应、需求两方面,完成‘摸底’工作,针对企业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三年工作计划。”辽宁省国资委积极出台个性化支持政策,为企业设备更新换代提供政策支撑,围绕投资项目、预算安排、创新支撑、考核引导等方面制定10条政策措施。

黑龙江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了解,黑龙江国资委将支持重点企业先行示范,鼓励龙煤集团矿山设备、建投集团建筑机械、交投集团运输设备、航运集团内河船舶、铁路集团运行机车等加速更新。“对接近更新条件的设备,要抢抓政策‘窗口期’,做到能更新尽更新,最大程度更新。”

黑龙江还提出,对因大规模设备更新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的,或因增加融资费用、增提折旧影响利润总额的,在经营业绩考核中予以考虑。对更新设备项目暂不符合投资收益率要求的,支持安排纳入年度或补充投资计划。加强监督检查,对过度考虑短期效益、存在应更新未更新“带病运行”设备的问题,在经营业绩考核中作减分处理,推动设备更新任务更好更快落实落地。

我们了解到,多地国资委正在参考国务院国资委此前提出的“1+N+X”业绩考核体系来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在该考核体系下,“1”是考核办法及配套实施方案,“N”是重点行业领域考核方案,“X”是全部企业“一企一策”个性化责任书,“1”“N”“X”三个层次逐级递进、紧密衔接。

实践证明,“一企一策”考核体系的实施,对于地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推动效果。湖北国资系统是较早一批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分类考核的地方国资委。2023年底,湖北省属国企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9.14%,全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9.69%、37.16%。在湖北国资委的考核体系中,对市场竞争类重点考核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金融服务类重点考核盈利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功能保障类重点考核成本控制和服务保障能力。同时制定公益性业务清单,对因承担公益性业务导致实际收益较市场收益减少的部分,在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客观评价经营绩效。

“对企业进行功能定位、分类改革与分类考核评价,归结起来是要对企业履行的战略使命进行全面评估。”所以,监管层要探索明确“因业制宜”的企业功能定位、“因企制宜”的企业使命要求,根据其功能定位和使命要求,确定每家企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科学、量化、可视的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导向、战略要求,充分体现对共性量化指标与个体差异性的精准把握。

因此,基于使命导向的分类改革发展理论的制度化设计,对于新征程下深化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发展,对于国有企业更好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0 阅读:59

管理是超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