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特朗普正式就任总统还有大约两周的时间,白宫正处于新旧政府的“交接阶段”。在外,过去四年间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操盘手布林肯和沙利文纷纷开始了他们的出国访问;在内,拜登政府在换届的关键时刻,接连向中方发出两次电话沟通。
首个通话是由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发起的。根据观察者网的报道,在这次通话中,中美双方回顾了近年来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积极肯定了中美经济与金融工作组等对话机制的重要性,并达成共识,在过渡期间保持沟通与管理分歧,继续维护中美经济关系的稳定。
客观而言,这通电话在维护中美经济关系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毕竟双方都希望避免因美国政府的换届工作不当而导致两国经济遭遇意外波动。然而,跨洋电话中传递的不仅是和谐的声音,还有一些“杂音”。
在通话中,即将卸任的财长耶伦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表达了对中国市场政策和工业产能的担忧,指出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中美经济关系将面临负面影响。此外,联合早报在1月8日的报道中提到,她还指责中国在支持“恶意网络活动”,美国对此表示高度关注。
耶伦提出的这些要求显然不会得到中方的认可。首先,这些观点缺乏实质依据,纯属无端猜测;其次,单方面要求中方作出妥协,实际上并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因此,中方在通话中明确表达了对美方限制中美经贸的关切,尤其是针对美方近期展开的贸易调查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立场。
在中方“反击”之后,美方再次拨打了电话,这次通话的对象是白宫国家禁毒政策办公室的主任古普塔。然而,这通电话显得更加“耐人寻味”,因为中方发布的公告中并没有透露古普塔具体说了什么,只是刊登了中方接洽人员的发言。
这实际上与中国在外交活动中的常规做法并不一致。可以推测,古普塔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比如单方面要求中国完全停止芬太尼的出口;也可能是发表了一些针对中国的负面言论,因此中国在通稿中没有详细说明这次交流的成果。
无论美方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或表达了何种观点,中方的立场始终保持不变。在官方声明中,中方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强调双方应坚持正确的战略认知、平等对待、开展对话与合作等成功经验,以推动中美在禁毒和执法领域的合作稳步前行,更好地回应人民的期望,展现大国的责任感。期待美方能够表现出更强的合作意愿,重视并妥善处理中方的关切。
从这两通电话的内容分析来看,临近卸任的拜登政府官员在对华政策上依然保持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试图在这个“关键时刻”迫使中国做出妥协。他们的动机似乎并非真正为美国的利益着想,而是希望借此机会来充实自己任期的成就,向外界展现出一种强硬的立场。毕竟大家都知道,特朗普上台后,这些问题还需要重新讨论。
即使在拜登政府的中期,面对类似的压力,中国方面仍然未改变其既有政策,更别提如今美国政府换届的时刻。因此,这两通电话对中方而言,主要是维持与美方在“过渡期”内的沟通,以防止出现意外事件。
布林肯曾直言不讳地将国际秩序比作“餐桌与菜单”,并指出“不在餐桌上就只好在菜单上”。根据他的说法,中国现在已经具备了拒绝美国的勇气,自然不会因为华盛顿发来的两通电话而改变立场。拜登政府的官员们与其在关键时刻试图获取政治利益,不如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过去四年中美关系会演变成今天的局面,为特朗普政府留下些许“政治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