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本曹溪,韶关南华禅寺何来如此底气?六祖慧能1388周年诞辰游记

浩贤看旅游 2025-03-11 09:00:36

“凡言禅,皆本曹溪”。

这句话,是我在参观韶关南华禅寺主办的“壁画艺术与禅宗文化之旅”展览活动时,从一块展板上看到的。南华禅寺,何来如此底气和底蕴?

南华禅导初祖智药三藏纪念堂

南华禅寺夜景

因为参加农历二月八日六祖慧能大师1388年诞辰,我第一次拜访南华禅寺,并有幸在息心园住了三天,观佛吃斋,花了两天时间,行程4万多步,把南华禅寺里里外外走了一遍。

下面我就从一个旅游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南华禅寺有哪些独特之处。

南华禅寺,给我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一座掩映在巨大古树群里的古寺庙。

进入南华禅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到处都是成片的百年古树群,树干上挂着国家保护树种牌子的古树,比比皆是,有樟树、枫香树、菩提树、水杉、榕树、木荷、红椎、罗汉松等。

经过三月早春雨水的冲洗,南华禅寺的绿瓦黄墙,亭台楼阁,飞檐翘角,香烟袅袅,浸润在一片参天古树的翠绿之中,显示出勃勃的生气和活力,让人无比心旷神怡。

如此巨量的古树群,居然没有入选中国100个古树群,真得十分遗憾。

在佛家眼里,棵棵古树,皆是法身;片片绿叶,无非般若(参照《大珠禅师语录》修改)。或许正是南华禅寺以佛为上,不与世俗争名利的低调,才留下了这份缺憾美!

曹溪门东侧古樟树

250年的枫香树

古树群里的风雨长廊

古树丛林里的道路

古榕树与古水杉并肩而立

土地庙后墙的古樟

说到南华禅寺,很多人很诧异,为什么处处都有曹溪、宝林等字眼,比如曹溪门、曹溪圣地、曹溪水、曹溪讲坛,宝林道场、宝林法眼等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跟寺里僧人交流得知,曹溪其实和三国时期的曹操有关系。相传司马家族灭掉魏国后,曹操后人为了躲避灭族之灾,逃难到南华禅寺附近的一条河边定居。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性地把这地方叫曹溪。

而宝林一词的来历,和南华禅寺的创寺祖-智药三藏有关。

公元502年,印度佛教僧人智药三藏,途径韶关,发现这篇地方风景优美,树木茂盛,泉水甘甜,就跟徒弟说:这里不就是我们理想的宝林山之地吗?非常适合静心修法。

在印度佛教中,西天的极乐世界被称为宝林山,据说那里的树木,都是用金银、玛瑙、翡翠、钻石的七彩珠宝组成的,所以宝林就成了西天极乐世界和佛教圣地的代名词。

智药三藏奏请当时的梁武帝在此建庙,并建议取名宝林寺。三年后寺庙建成,梁武帝也正式赐名“宝林寺”,宝林道场从此名扬天下1500年。

智药三藏纪念堂

南华禅寺是一家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古刹,香火千年不绝,自然风光迤逦,人文底蕴深厚。作为是一名普通游客,到底有什么可以看的呢?

如今的南华禅寺,有一条景观中轴线。它南起曹溪文化广场(由地方政府投资打造)的莲花座,北到象鼻山下的卓锡泉,直线距离1200米。

南华禅寺中轴景观示意图

在这条中轴景观线上,有三座莲花台、菩提叶雕塑、无相佛雕塑、菩提树铜雕等文化景观区,曹溪门、五香亭、宝林门、天王宝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卓锡泉等寺庙景观区,古今特色景点都汇聚在这条线上,流淌出无尽的禅宗佛意。

站在曹溪文化广场最南端的宝林路上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往北看你就会发现,原本在不同位置的莲花座、菩提叶、无相佛三个雕塑,竟然呈现出菩提叶下,无相佛盘坐莲花台的奇特景观。这或许是很多到南华禅寺旅游的人,最容易错过的一道风景!

从南华路选择一个合适的点位,莲花座、菩提叶和无相佛三个不同位置的塑像,就会拍出这样一张奇特的照片

曹溪文化广场无相佛

从曹溪文化广场北行,走过曹溪河上的三孔桥,穿过南华禅寺门前广场的三无桥,拾级而上,便来到南华禅寺的第一道山门-曹溪门。

曹溪门,是一道八字开的山墙,从外往里看,就像是一个漏斗,聚气藏风;从里往外看,又像是南华禅寺张开双臂,拥抱所有来南华寺修禅、旅游的有缘之人,体现出平等、包容、开放的禅宗思想。

在曹溪门的东西两侧,各种植了两棵百年以上的樟树,其中最西边的一个樟树,树龄超过400年。四棵古樟古朴、苍劲、有力,在早春的寒风中,萌发出嫩绿的树叶,让人一踏入南华禅寺,就感觉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曹溪门高大、气派,尤其是门楣上悬挂的勑赐南华禅寺的门匾可不简单。勑赐,是由古代皇帝赐予或命名的牌匾,在我国现有的三万多家汉传佛教寺庙里,保存至今拥有勑赐荣誉的寺庙只剩30余座,可谓是千里挑一。

而南华禅寺是在公元968年,由宋太祖亲自御赐南华禅寺的名字和门匾,该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从匾额制作的工艺和规制看,宝石蓝做底色,六个镀金大字,门匾的四周缠绕着九条镀金的龙,这种规制是不是和北京的天坛和紫禁城的门匾如出一辙?

由此可见,南华禅寺应该是按照皇家寺庙的礼制和规格建造,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神圣感。

进入曹溪门,就是南华禅寺的第二道门-宝林门。而在两道门之间,设有一座五香亭。五香亭建在一个圆形放生池的圆点上,一座廊桥把五香亭和两座门连接起来。

到南华禅寺,记得一定要走五香亭。因为这五香亭的来历和《六祖坛经》息息相关。

坛经里提到了五分法身香,代表了佛教中的五种修行境界,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香,此香各自内熏,勿向外觅。

在廊桥上行走,看到放生池里游动的鱼龟,更能体会到佛教的“慈悲为怀,体念众生”的心怀。

宝林门,作为南华禅寺的第二道门,大门两侧的一幅楹联定义了其在中国佛教独特的历史地位: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门楣上的“宝林道场”四字大牌匾,告诉每一位到访的游客,你就算正式进入1500年禅宗祖庭道场。

南华禅寺的道场,不仅有天王宝殿、大雄宝殿、祖师殿、伽蓝殿、藏经阁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弘法道场,还有灵照塔、六祖殿、卓锡泉等独有的禅宗历史遗址,更有初祖智药三藏、虚云大师、惟因大和尚纪念堂和舍利塔,构成了南华禅寺都有的禅宗祖庭文化旅游体系。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大雄宝殿五百罗汉悬塑、灵照塔和六祖殿、卓锡泉三处。

虚云大师纪念堂

虚云大师舍利塔

南华禅寺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三尊佛分别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大雄宝殿里有中国现存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罗汉群像,布满三面墙壁,形态各异,表情丰富,十分壮观。

这些木雕在1936年由虚云法师主持修庙时,被巧妙地藏在大雄宝殿三尊大佛的腹中,直至1963年才被人们发现。

大雄宝殿三尊佛像

大雄宝殿后门的千僧铁锅(铸于元代,距今637年)

在藏经阁里,更收藏有唐中宗李显赐给六祖慧能的千佛袈裟、武则天御赐给六祖慧能大师的圣旨、唐代铁质观音殿、天人像、释迦牟尼像以及明代四大天王木雕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只可惜这些文物因过于珍贵,无法向世人展示。

灵照塔和六祖殿,是南华禅寺仅有的两处明代建筑遗址。到了南华禅寺,转转灵照塔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因为佛塔是威力强大的圣境,所以千万不要应付似地拍个照就离开。

灵照塔高达三十米,是整座南华禅寺至高点。而怎么转塔,也是有讲究的。

转塔前,先要默念“南无宝幢佛”,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绕塔七次,据说所造功德能增一千万倍。

灵照塔

天王宝殿前的金钵

在六祖殿内,供奉着六祖慧能、憨山大师和丹田大师,三位高僧大德的真身。

其中六祖慧能不必多说,他是佛教中国化的开创者,在南华禅寺弘法37年,开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不二法门,创造禅宗南派,得法弟子43人,一花开五叶,禅宗由此影响世界一千多年。慧能也被称为东方智圣,在西方思想界,与老子、孔子并成为东方三大圣人。

六祖殿明代遗址

六祖慧能创立南禅及一花开五叶雕像

而憨山和丹田,都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尤其是憨山大师,他一手推动了明代曹溪中兴,从留存的明朝南华禅寺堪舆图看,四百年前的南华禅寺比现在规模要大得多。

当时的南华禅寺是散点式布局,最东边的山门距离现在曹溪门有近千米的距离,而且寺庙那时还有良田千顷,僧侣过千,盛极一时。

憨山大师画像

明代南华禅寺堪與图

而南华禅寺中轴线的终点就是被称为曹溪圣地的卓锡泉。

传说当年六祖惠能弘法南华寺时,曾因缺乏清泉而苦恼。他观察到寺后山林郁郁葱葱,瑞气四溢,于是以锡杖卓地,清泉随即涌出。从此,这汩汩山泉涵养了南华禅寺1500余年。

如今,在卓锡泉牌楼的石柱上,还清晰地刻着“卓锡泉开甘露门”,“一勺甘泉开智慧”的字样,在卓锡泉两侧,竖着全篇六祖坛经的碑林,成为真正的弘法修禅、感悟六祖无穷智慧的圣地。

卓锡泉,又叫九龙泉

天下宝林牌坊

不管你信不信佛,南华禅寺都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旅游圣地。

你心里的禅宗祖庭,是什么样的呢?欢迎到评论区讨论、留言。

苏东坡题写的斋堂

曹溪佛学院

菩提树下悟道

0 阅读:0
浩贤看旅游

浩贤看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