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一个词语:六根清静,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它出自哪里,其实这个词来自于《心经》。
佛像
所谓的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这6样东西,人们是通过这6样东西也就是根器才能体现和感知世界万物。
“眼耳鼻舌身意”这句话是在《心经》里是用来解释五蕴是从哪里来的。 因此也可以说我们所说的”五蕴“就是从眼耳鼻舌身意来的。
六根是什么?就是我们的身体。身体就犹如一个器具,六根是感知外物的六种器官,也就是根器。由自在而观,色是空,是心生之法,那它是从何引起的呢?是从六根引起的,所有的感知都是由六根来感知的。
佛像
心的自在虽然本空,但它不能凭空生有,而需因缘生有。心是因,而六根是门,开了门就可以见到门外之物, 外物是缘,于是因缘际会而生法,就有了色、受、想、行、识所谓的”五蕴“。
所以五蕴是诸法,而诸法原本空相。一旦观自在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便能观照这一切是如何而生的了,于是“照见五蕴皆空”,并且可以悟到《心经》里所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居自在者,知自在本空,也就是觉悟到身体与六根不是我,而是我落此世间的因缘,是使我之所以成为我这个人的因缘。
观音
我的身体不是我, 只是我在世为人的因缘。因为我是人,这个身体是我的,所以我也把它当我。身体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成了我的六根,我通过六根感知外面的世界,看见外面各种各样的东西。
然后通过六根产生了色,色动我心,于是在六根上生发受想行识诸种活动,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六根上,六根只是我的工具而已 。一切法因六根而有, 而六根并不是真的本我,所以悟得本来,便知万法皆空。
心上的东西不会是本来的, 如果是本来的,那你想去也去不掉,再怎么观自在也没用,也不能让你“度一切苦厄”。若是这样,那么“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也就没有意义了。
佛像
因为世界的一切都由六根而来,所以它们也不能离六根而存在,这也就是《心经》里“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所要表达的意思。
正因为如此,“观自在” 而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可以“照见五蕴皆空”。因为它们本来就没有,所以才有离六根而空五蕴,自然也就“度一切苦厄”了,否则苦厄就会永远跟随,观自在也就没有意义了。
色受想行识是从六根而来。因为我有眼耳鼻舌身意,所以我就能感受到外在各种各样的事物,才使我心里产生了色受想行识。
佛经
但是我的本心没有这些东西,所以六根是产生色受想行识的条件,条件没有了,这些东西也就没有了。
所以世界万物是有条件才存在的,不是无条件的有,也不是本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都有。 观自在观的是真我,就是观我的根本存在。
所以《心经》讲了“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之后,接着就讲到“六根”。但并不是说眼耳鼻舌身意这些东西不存在,而是说真我是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从我的根本存在看,这些东西本来都没有。 此时我是人,人不能没有身体,不能没有眼耳鼻舌身意。但是真我没有。所以观自在而达于自在本来,是没有眼耳鼻舌身意 的。
佛经书法
六根为我用,但六根并非真我,但是找来到了这个身体用,我来到了大根里, 我在用六根感知世界, 我在使用六根。虽然如此,但我不是六根。
所以《心经》说“六根”,是说我本无六根,只是用有六根。 如果没有也不用六根,我就无物可用了, 我也就不能成其为人了。 我用六根,因为我不是六根。我若是六根,又怎么能用六根呢?
泰国佛寺
在佛经中,还有一个”六尘“的概念,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它为六根所用。所以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六根与六尘是相对而存在的,是捆绑在一起的, 它们合起来产生了五蕴。所以眼着色,耳着声,鼻着声,舌着味,身着触,意着法。着是染着之意,也是生成之意,这是我用六根才有的东西。
不用六根,这些东西也就都没有了。因此只说“无眼耳鼻舌身意”还不够,还要说”六尘“也就是“无色声香味触法”。
佛像
“无色声香味触法”与“无眼耳鼻舌身意”一样,于本来自在都无。既然没有六根,当然也就没有六根所着之物。因此也就能照见本我了,照见那就是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