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擅权,宦官干政,东汉为何始终“倾而未颠,决而未溃”?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3-03-23 08:20:15

王莽篡汉,随之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天下大乱。

西汉宗室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城,后定都于雒阳(洛阳) ,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先灭了盘踞关中、号称百万的赤眉军,再战割据陇右称王的隗嚣、盘据西蜀的公孙述等大小军阀。经过十一年的东征西讨,终于在公元36年结束了长达近十九年的纷争混战,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光武帝刘秀死后,汉明帝刘庄即位;汉明帝刘庄死后,汉章帝刘炟即位。算起来,东汉只有五十年的太平时光,自汉章帝开开启任用外戚的潘多拉的魔盒,君道暗乱,戚宦交相秉政,东汉刚起步就开始落入衰败。

汉章帝以后,东汉的皇帝大都是幼年即位,外戚擅权。汉章帝死后,十岁的汉和帝刘肇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 窦太后倚仗亲族,窦氏戚族开始专权。 后来,汉和帝联合宦官扫灭窦氏戚族 。

汉和帝死后,汉殇帝刘隆继位 。邓太后的兄长邓骘为代表的邓氏戚族掌控, 年仅一岁在位220天的汉殇帝刘隆,延平元年(106年)八月去世。 邓氏戚族扶持汉安帝刘祜继位 。邓太后死后,汉安帝刘祜亲政并扫灭邓氏, 但未能阻止其他外戚专权。

汉安帝刘祜死后,阎氏戚族拥立刘懿, 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不久之后阎氏戚族就被宦官消灭。宦官拥立汉顺帝刘保。汉顺帝刘保对外戚继续放任自流,结果导致梁氏戚族长达20多年的专权。梁冀更是达到了外戚权力的巅峰,年仅两岁汉冲帝刘炳、八岁的汉质帝刘缵都被他牢牢控制。汉质帝更因童言无忌而被毒杀, 之后汉桓帝即位。

公元159年,汉桓帝刘志认为梁太后已死,时机已到,便偷偷地把宦官唐衡叫到厕所里密谋。在宦官的支持下,汉桓帝刘志利用宫中卫士剪除了梁氏外戚势力。桓帝为了酬谢宦官,在一天之内封单超、徐璜、唐衡、左悺、具瑗五人为县侯,世称“五侯”。自此,东汉彻底从外戚干政转为宦官干政。

而汉灵帝刘宏继位后比汉桓帝更信任宦官 。

宦官在支持皇帝反对外戚专权的斗争中,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如果说外戚专权似虎豹,那么宦官擅权就如同豺狼,宦官实行的暴政,更甚于外戚。

汉灵帝刘宏无耻地吹捧宦官张让、赵忠,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可见宦官权势之大。宦官也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到处安排亲信。宦官为了攫取权力,更是结成死党,一荣皆荣,权倾天下,形成宦官擅权的局面。

除了外戚、宦官集团外,东汉还有一些世族地主,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他们世代为官,拥有大片美田和巨额财富。世族地主与宦官势不两立,对宦官十分鄙视。

宦官的腐败超过了外戚,引发世族地主士大夫的不满,他们与外戚联合一同对抗宦官。几番惨烈的较量之后,宦官集团获胜,导致了两次“党锢之祸”。

东汉王朝已然江河日下,濒于灭亡。

然而,历史有时候又很诡异。东汉政权自公元25年建立,至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止,前后统治了近200年,长期保持着“倾而未颠,决而未溃”的局面,在中国统一王朝中算是享国久长的朝代之一。

其一是“朝纲虽替,虐不及民”。由于宦戚之间长期的互相倾轧和官僚士大夫的抗衡斗争始终是在统治阶级内部而进行的,由于东汉前期奠定了较为雄厚的政治、经济基础,和东汉中后期恤民政策的继续颁行,由于官僚士大夫对地方贪官污吏、豪强门阀的着力打击,相对地说,对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消极影响又可以说是不大的。

其二是一些正直的官僚士大夫与宦戚势力长期不屈的抗衡斗争。宦官五侯掌权以后,跟梁冀一样胡作非为。他们把持朝政,卖官鬻爵,从朝廷到全国郡县,都有他们的亲信,搞得社会黑暗不堪。当时有一批士族地主出身的官员,不满宦官掌权,主张改革朝政,罢斥宦官。还有一批中小地主出身的太学生,因为社会腐败,找不到出路,也要求改革。他们批评朝政,勇于斗争,对东汉政权的“衰而不亡”,起了巨大的决定性作用。

其三是敦崇儒术所导致的“教化”、“风俗”之美。用儒家思想把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思想言行,都纳入了封建秩序的纲常正轨,成了支配人们伦理道德等政治生活的准则。汉明帝提出“以至孝理天下”汉章帝提出“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的治国方针,把《孝经》作为人民的必读经典,把忠君孝道作为晋升拔擢的重要标准,更以“父辱子死”、“安贫守贱”、“义士死节”、“三纲六纪”等作为封建主义的道德准绳,从而为东汉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奠定了牢不可破的思想统治基础。

0 阅读:9

清風明月逍遥客

简介:关注时代变迁,讲述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