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绪成功夺了慈禧的权,戊戌变法能不能成功为清朝续命20年?

俊健聊历史 2024-01-04 12:08:09

基本上别想,搞不不好还会完得更快。

现在看来,光绪实在太幼稚,完全称不上一个成熟老练的理政操盘手,距离明君还差的远。

他的一系列幼稚操作,更使得百日维新更像是一场闹剧。

先从戊戌变法的引子——甲午战争说起:

甲午战争的表现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了,一场战争,对于一个帝王而言,打败了不要紧,总结一下经验,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

甲午战争,清军水陆两军均在前线惨败,清廷的腐朽和体制弊端暴露无疑

对于战后的谈判赔款,可以尽量讨价还价,更无赖一点甚至可以像沙俄那样,总之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比如:

1、惩办临阵脱逃、作战不力的将军,比如叶志超那帮人,应该当做反面典型好好批判一下,

2、抚恤一下阵亡将士的家属,发放慰问金,丁汝昌宁死不屈,是不是要抚恤一下家属,

3、对英勇作战的将士们给予奖励,鼓舞大家的士气,比如表现不错的聂士成,

4、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哪怕下个罪己诏,

5、对外的停战谈判需要安排下去。

这才是一个英明君主以及朝廷高层们应该做的事。

可光绪做了什么,开战时吵吵嚷嚷要打,闹得特别欢,而战争期间置一些正确的意见于不顾,硬要把精锐部队推到高丽前线去送。

战后打败了,倒是不吭声了,反倒是慈禧出来,让李鸿章去负责擦屁股,签合约,卖国屈辱的大帽子,一下子扣给李鸿章了。

其实甲午战争时李鸿章就看出日本的弱点——怕持久、怕消耗,主张消耗战打久一些,保存精锐部队的实力,久了日本人一定扛不住。

可光绪不听,一番神操作,把精兵强将推上去使劲送。

一个硬是送,一个避战退缩,指挥层面就不一致。

结果陆军大败,北洋水师也葬送了。

其实深挖一下,甲午战争,就是李鸿章的北洋私军在独自和日军较量,其他人都在看笑话,像翁同龢等人,甚至在军费问题上使绊子。

本身就漏洞百出的北洋水师,能打赢才是怪事!再投入多少银子加固或者重建其实也是打水漂。

打败了,光绪更是不吭声了,缺乏担当不说,更是把怒气全撒到下面人身上,至于临阵畏缩吃败仗的将领叶志超等人,不必说了,一律处斩。

就连吃了败仗的士兵们,也都被迁怒,不管是不是曾经浴血奋战,一律退役还乡,且没有任何退役补偿金。水师提督丁汝昌服毒殉国,更是不给表彰。

这样的行为,会不会令将士们心寒?

即便皇帝没权力拿出真金白银,下旨表彰一下总可以吧?

马关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赔偿日本3亿两白银,后因刺客的一枪,改为2亿,外加3千万两赎辽费

李鸿章,去日本谈判,挨了刺客一枪,代价是少签了一个亿,回来了,慈禧轻飘飘一句:

“难为你了”。

之后就把李鸿章打发到广东去了。

其实慈禧心里明镜似的,战败怪不得李鸿章,只是让他背了个锅。

但是全国舆论哗然,人人都在骂,慈禧把背锅的人发配一下,远离朝廷枢纽,其实也算是让他出去躲躲风头,避避祸。

可光绪作为帝王,不管是不是架空的帝王,作为顶头上司,多少也应该慰问一下受了委屈的下属吧?

结果,嚷着开战的是他,打仗时不协调各种关系的是他,打了败仗甩锅给人的也是他。

这种虎头蛇尾的作风,就是年轻皇帝的通病,不懂通盘考虑,桌子掀翻了就不收拾局面了,易冲动,欠考虑,认死理,结果栽了还不肯认错。

和崇祯何等相似?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弄成个笑话

变法图强,本身是件好事,可是让不靠谱的人一顿操作,就成闹剧了。

维新变法,其实是在做由上向下进行变法的一种操作,沙俄的尼古拉也搞过类似的变法。

但是尼古拉二世可是和下面的地主们都商量好了,合起伙来演,忽悠更底下的农奴,所以没有什么大阻力。

同样的,光绪要搞新政和变法,要从上而下进行操作,就必须保证朝廷上下都能达成共识才行,也必须有强有力的直属手下去推动下去,否则一纸空文,新政出了紫禁城根本没人理。

光绪:表示自己不愿做亡国之君,要大力实行变法新政

这批人,光绪基本没有,除了几个书生和中下级官吏在叫好,根本没人赞同。

各地的地方大员几乎全部反对,各省的总督巡抚里面,只有湖南巡抚赞同变法。

海对面的日本,在搞明治维新以前,也是阻力重重,末代幕府大将军德川庆喜就是不肯交权。

但是明治天皇身边一堆亲信,有文有武,很快能组织起一支精锐军力倒幕成功。伏见、鸟羽之战,5000人的新军打垮了15000人的幕府武士军主力,很快排除了这个阻力,德川幕府战败投降,明治维新才全面推动。

光绪身边哪有这些人?依靠新军这条路,也就是指望两头摇摆不定的袁世凯。可自己如果不靠谱,也别怪袁大头会临时反水。

慈禧一开始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变法,她是持默认态度的。

慈禧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客,她也是深知甲午战争吃了败仗,又割地又赔款,弄得大清威风扫地,全国上下的不满情绪迅速高涨,这个时候朝廷确实需要做些事情,以便宣泄这种情绪。

本着平息怨气、找到发泄口的动机,所以她一开始并没有吭声。

否则慈禧如果拍板叫停,固然民怨沸腾,但是变法这事太后既然否了,那变法的后续根本不会发生。

想变法,没问题,但总得拿出一个严谨而完整的规划方案吧?策划案也好,项目计划表也行,总要有个章程。

比如:

1、朝廷想在哪些方面动刀变革?

2、变法的时间表有没有,有没有一期、二期、三期,分批次解决的大方向计划?

3、变法需要具体解决那些问题,如何去解决?如何针对性的制定政策和实施方式?

4、有没有可以参考的竞品?例如其他国家的成功变法案例,日本,德国,沙俄都是怎么变法的?

国情不同,变法过程也不同,但可以拿来参考分析。

更要重视的是:变法过程可能会动哪些人的蛋糕,如何处理这些人的阻力?这是影响变法成败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就是跟祖上对比一下也可以,雍正的新政:

1、火耗归公、

2、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2、摊丁入亩

康熙时期先是在江浙地区试点推动火耗归公,之后雍正时期全面展开。雍正时期,士绅一体当差,在河南作为试点,由田文镜负责执行展开。

做产品,做项目,需要如此,一国之君去搞新政搞改革,更是需要严谨,需要兢兢业业。

这个时候,要么自己掌控实权,胸有成竹,能够保证推进下去,要么就是拥有倒幕派那样一个同阵营、有实力的利益团队。

如果都没有,那就需要找一个威望和实力都很强的老手,让他作为定盘星来镇住场面。

只有太后符合这个人选,那就不妨屈尊一下,去好好和太后沟通,去解释一下自己要做的事,求太后能够帮助协调一下。

如果沟通好了,得到太后的支持,很多事情就能顺风顺水,甚至一些难缠的守旧派大臣,都可以由慈禧去说服。

而光绪如果悟性高一些,明白痛点在哪,就可以在自己可控的层面上,执行好每一个步骤,并且经常去向慈禧汇报进度,表现一下孝道,让慈禧觉得皇帝和自己确实同心同力。

这样既能让慈禧放心,又能在执行层面上贴近地气,令慈禧掌握权力,但不方便直接插手权力的具体执行基层,这个分寸要把控好。

事实上光绪喊着变法,但是实操层面一塌糊涂。

军队层面没抓住,士绅层面一直在反对,因为变法的条款各个都很理想,但每一条都是在动现有体制的蛋糕,几个书生天真的以为皇帝一纸诏书,全天下就会照办。

幼稚的思维,如何能成事?

想想看,雍正那么样的铁腕手段,搞一个摊丁入亩都这么难,各种反弹抗议,河南的学子罢考,田文镜被各种弹劾,电视剧里喜闻乐见的一句台词就说明了底下官吏们的态度。光绪的信心不知道是从哪来的?

看看戊戌变法有哪些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的办事机构;

裁汰冗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

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工商业,以及交通和采矿业;

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注重农业发展,建立新式农场;

修筑铁路。

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的绿营兵,改练西洋新式陆军;

士兵练洋操,改装备西洋枪。

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等新学科;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学生出国留学;

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等等。

看看以上这些内容,哪一条不是动八旗旧贵族蛋糕的,人家能不跟你玩命?

变法,不是仅仅列出几个条款并要求下面照办这么简单,这相当于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程,那些蛋糕被分了的原有利益集团一定会反弹。

因此没有一二十年的强力推动过程是稳不住的,推动过程中一定会有阻碍,反复拉锯都很正常。

比如,废除科举制,那原本指望科举出人头地的学子们怎么办?要如何给他们一个谋生的方式?而且以后怎么选拔人才,考核依据是什么?是不是要给一个过渡期?

废除八旗制,那现有的这批旗人该如何谋生?断了这批人的财路,这帮人怎么可能不反对变法?

更麻烦的是,光绪就没好好和慈禧沟通。

帝后关系激化

我们通常认为,慈禧这一派人是老顽固、老古董,肯定不同意变法,找她们这伙人谈没用。

那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人家怎么就同意了,能同意洋务运动,就不同意戊戌变法?

慈禧太后一生两次政变:辛酉政变和戊戌政变,两次坐稳了自己的权力位置

其实事在人为,慈禧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从来都是顺势而为的,她懂得不能过度逆势,否则会引起乱子。

别人沸沸扬扬要搞洋务运动,声势很浩大,一来洋务运动顺应时势,二来工业化变革对提升清军军力也确实有好处,上有六王爷支持,下有曾、左等地方大员去落实,这种形势,硬阻止是不成的。

她即便看北洋系的人不顺眼,也是不动声色,坐看他们搞海军,搞工厂,等找到合适时机再利用外人把北洋水师和驻朝精兵搞垮。但这个不能心急,也都是以后的事。

人家洋务派办工厂搞新式海军,那是好事,如果明着阻止,师出无名,毫无借口,只会令自己被动。

同样,假如戊戌变法进展顺利,平息了甲午战败造成的舆论怒火,还令国力为之一振,百姓欢呼雀跃,朝廷的官吏士绅们也顺风顺水。如果皇帝情商高一点,就此归功于老佛爷,说太后协调有方,保证了变法顺利进行,慈禧只会乐开了花。

事情做好了,慈禧当然不会叫停。

可做得不好,弄得士绅和八旗子弟们人人反对,甚至皇帝自己只想通过变法为幌子,偷偷抢夺权力。

洋务运动,慈禧默许了,后来“庚子事件”之后的清末新政,慈禧甚至是支持的,为什么偏偏反对戊戌变法?

慈禧不反对变法,反对的是危及自己权力的变法,而维新派们操之过急,严重威胁到了慈禧的地位。

变法一旦遇到阻力,变法派们就归结于慈禧等守旧派碍事,甚至想要鼓动皇帝伸手夺权。

结果导致大臣们纷纷站队,硬是弄出个“帝党、后党”出来,弄得朝堂乌烟瘴气,帝后关系以及君臣关系空前紧张。

到后来的想法更是疯狂,这帮人干脆想搞政变,企图冲进颐和园把太后抓起来,把荣禄、刚毅等人杀掉。

光绪皇帝的这种行为只会令慈禧寒心,自己给他暖脚驱寒、抚养长大,结果养出了这么个白眼狼出来!

把事情搞得这么糟,这样的情商真是令人服了,原本光绪和慈禧应该是在一条船上的,本身就没必要搞对立。

弄再差的结果,顶多就是变法计划写好了,但是不好推动,而且慈禧不同意,变法到此为止。至少让慈禧明白,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国家打算,不管事情成不成,和慈禧都不存在矛盾,不会影响两人的亲情。

慈禧曾对光绪说:没有我,哪有你?

其实隐含的意思是:你太年轻,办事能力太差,都是我在替你兜底,懂不懂?可惜光绪听不懂,总以为慈禧是在以恩人自居,逆反心理反而更重了。

要知道事情做好了,出成绩了,皇帝自己的能力和实践水平得到了证明,自己又和慈禧一条心同坐一条船,慈禧会不给他分点权力?

身边多了个同一条心的好助手,总不是坏事吧?哪怕只是跑腿也行。丫鬟管钥匙,当家不做主,平时这些杂事让皇帝锻炼一下也省心。

一个关键的人物:袁世凯

其实袁世凯的选择已经没有什么不确定了,把事情搞成这样,是个明白点的人都知道该怎么做。

袁世凯身边可调动的精锐亲军也就7000人,还在天津小站驻扎,维新派居然要求袁世凯带兵救驾!

七千人的队伍要闯过聂士成、董福祥两员猛将和手下几万人的关卡,冲进京城救驾,只要不疯,也该知道这是不是可行。

说这个做法行得通的人,是骗别人呢还是骗自己呢?

袁世凯的建议是:

实在不行,皇帝能不能溜出来,到天津和自己汇合,到了小站兵营里,就安全了。

可就凭光绪这样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状态,根本没这个魄力。

事情到这一步,换成谁,也知道是该投靠太后还是该投靠皇帝。

其实袁世凯投靠慈禧本就不奇怪,袁世凯本身出身淮军,属于洋务系,和光绪派系本就没什么联系。平时没见光绪恩宠,等遇到事了心急火燎想起自己了,还是兵变这种大事,头上有包才会帮你呢!

再者说,连自己这么搭不着关系的臣子都寄予厚望,那就说明光绪身边亲信就没几个能了人,这和借钱是不是一个道理——问我一个不熟的人借钱,说明周围亲戚们都没人愿意借钱给你了。

而且兵变这种大事都是临时起意拍脑袋来的,没有详细计划和安排,谁敢冒险押宝啊?

八国联军退兵之后,袁世凯接了李鸿章的班,成为北洋系头号人物

就算事情成了,想想李鸿章那批北洋将领的下场,光绪之前可没对下属好到哪里去。

所以袁世凯一合计,也不当面得罪谭嗣同,扭脸就去找上司告密得了。

结语

变法想要成功,个人能力、魄力、计划、团队、协调、沟通,以及处理紧急情况的备案,缺一不可。

就不说变法内容如何制定,光是这些过程的管理能力,就很考验一个君主,想想一个挂名的皇帝,能撑住场面不能?

即使没有戊戌政变这一出,估计光绪变法的结局也是全天下的旧贵族和官吏们集体反对,等搞不下去时,灰头土脸下个诏书宣布停止变法。

想法是美好的,执行过程可是考验能力的

9 阅读:1136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9

用户10xxx69

36
2024-01-23 18:55

李鸿章是这些年洗白最成功的一个,你看看他死后为子孙留下多少遗产,再结合他反对左宗棠收腹新疆这事,他建立北洋水师背后肯定也捞了不少,到底谁替谁背锅还不好说

脱胎为鸟

脱胎为鸟

23
2024-01-06 20:31

没用了,应该会更快,毕竟老妖婆对政权的把控比他强太多

用户14xxx03

用户14xxx03

22
2024-01-08 08:23

变法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手上一点权力没有 拿什么变?

楚門的噬劫 回复 01-21 09:21
光绪认为拿下了袁大头变法成功率95%以上 结果一转身袁大头认定失败率90%以上 直接就实名举报了[笑着哭]

三哥 回复 楚門的噬劫 01-22 19:06
是康大炮太自信了,而袁世凯已经在官场上混了多少年了,看的出来维新派不靠谱

用户10xxx92

用户10xxx92

17
2024-04-03 17:34

光绪没这个能力半道上位,帝王权术的系统没培养过,个人认为不是慈禧不让权,是光绪的能力撑不起清朝的江山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还有各种立宪机制文化的冲击下

飞翔

飞翔

9
2024-01-19 12:08

还续命?那时的清朝从咸丰以后有和没有没什么区别了。

德意志孔雀

德意志孔雀

9
2024-02-11 18:01

你想多了,康有为那几个根本不行[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用户15xxx68

用户15xxx68

8
2024-01-12 09:01

有心做个好皇帝,可惜没有那能力,更主要的连权力都没有。一个没有权力的君主注定没有好结局

飞鹰的传说123

飞鹰的传说123

8
2024-03-09 21:34

改变不了封建的思想。

冰圣幽紫竹

冰圣幽紫竹

5
2024-02-09 16:44

想要夺权成功,这个人一定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才能做到!

南浦云

南浦云

5
2024-05-01 08:54

别为李鸿章这发国难财的卖国贼洗白了

如果

如果

4
2024-01-16 20:34

吃饱了撑的,没有如果,哪那么多如果

UC网友19xxxx0566

UC网友19xxxx0566

3
2024-01-20 14:02

不是袁世凯的对手!慈禧太后是唯一在政治上,让袁世凯恐惧的人!

老山 回复 02-15 17:25
荣禄,张之洞甚至良弼都让袁世凯忌惮。

UC网友19xxxx0566 回复 老山 02-15 17:40
荣禄是替袁办事的,良弼被袁做掉了,

双黄蛋

双黄蛋

3
2024-02-07 08:33

就算假设成立 只会提前灭亡 不会延后

UC大Boss稳

UC大Boss稳

3
2024-04-03 08:19

如果地球不转了,我们是不是都会死[得瑟]

123hj

123hj

2
2024-03-03 11:48

光绪皇上不亲政说不定能老死,

qlqwt886

qlqwt886

2
2024-04-13 17:42

项目得不到主要干系人的支持

枪托

枪托

2
2024-06-29 10:47

文章充满了一股培训机构的讲师风

来干饭

来干饭

1
2024-01-05 10:57

河边的大树下

河边的大树下

1
2024-02-13 13:11

光绪与康熙比那差的不是一个层级

山水城

山水城

1
2024-02-26 12:58

封建主义国家要过渡到资本主义,就得抛弃支持自己的地主阶级,扶植利益对立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为了利益最大化,又得彻底把地主赶下权利中心,无论如何,这都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参考美国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英国光荣革命。

小飞守角

小飞守角

1
2024-05-06 13:13

镜宇止尔

镜宇止尔

1
2024-05-19 06:47

还是要改革

星星之火

星星之火

1
2024-06-24 00:51

就那些嘴炮,变法能成功,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鸣佐

鸣佐

2024-02-18 04:57

不破不立

莫相离

莫相离

2024-06-07 08:45

不能。戊戌变法的失败固然有慈禧的阻挠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变法变了性质,不在是为国为民而是在争权夺利。尤其是康有为这个伪君子,不是他为了权势急功近利戊戌六君子那会有那般下场。

俊健聊历史

俊健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