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我提干排长,跟副营长去接兵,家访时,拿了老乡的2个鸡蛋

齿轮漫话者 2025-03-25 11:03:35

到了公社,我们被安排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屋里冷得像冰窖,生了炉子也驱不散寒意。第二天,征兵体检开始了。一大早,卫生室门口就挤满了年轻人,个个冻得直跺脚,但脸上都洋溢着兴奋。我拿着名单,目光扫过人群,一个瘦小的身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袄,脚上的布鞋不合脚,露着冻得发紫的脚趾头。我走过去问他:“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他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慌乱,小声说:“我叫李二喜,17岁。”

三天后,我们开始家访。来到李二喜家,眼前的景象让我心头一震。那是一间破败不堪的土房,墙是用泥巴砌的,屋顶的茅草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李二喜的父母早早站在门口迎接我们,他父亲拄着拐杖,走路一瘸一拐,母亲一脸憔悴,手上全是冻疮。进屋后,我环顾四周,一张摇摇欲坠的木桌,两条补丁摞补丁的长凳,就是全部的家当。

我们和李二喜的父母聊了聊家里的情况,他们说话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什么。临走时,李二喜的母亲从厨房端出两颗煮熟的鸡蛋,塞到我手里,说:“干部,这是家里的一点心意,您一定收下。”我看着手里的鸡蛋,心里五味杂陈。我知道,这是他们家能拿得出的最好的东西了。我抬头看了看副营长,他没吭声。我又看了看李二喜,他低着头,局促不安。我犹豫了几秒,最终还是收下了鸡蛋,我想,这样做或许能让他们安心一些。

回到驻地,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副营长。他听后,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新兵入伍那天,李二喜穿着新发的军装,背着行李,站在人群里,脸上满是兴奋。看着他,我心里却有点别扭,总觉得欠了他们家什么。临上车前,我悄悄找到民兵连长,把两斤米和一瓶油托他送到李二喜家。

几个月后,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指导员让我去营部,说副营长找我。我心里一咯噔,以为是那两颗鸡蛋的事出了问题。谁知,一进门,副营长就笑着说:“老何,你这次可是捡到宝了!”我一头雾水,副营长指着桌上的一封信说:“这是李二喜的父母托人送来的感谢信,这孩子你得好好带!”

原来,李二喜的父亲年轻时是修河堤的好手,一次为了救村民被石头砸伤了腿,落下了残疾。而那两颗鸡蛋,是当年救命恩人送的母鸡下的,对他们家来说意义非凡。我这才明白,那两颗看似普通的鸡蛋,背后竟然藏着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

后来,李二喜在部队表现非常出色,训练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还被评为优秀新兵。过年的时候,他给我寄来一封信,信中写道:“排长,谢谢您当年的信任,我一定好好当兵,不辜负您的期望。”读着他的信,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回到了李二喜家那破旧的土房。

这让我想到另一件事。也是那一年冬天,我们连队驻扎在一个小山村。村里有个叫小花的姑娘,她父亲病重,家里很困难。我们连队知道后,主动帮她家劈柴、挑水、做农活。小花的父亲康复后,逢人就夸我们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还有一次,我们在山区执行任务,突遇暴雨,被困在一个小村庄。村民们热情地把我们接到家里,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我们,还把床铺让给我们睡。第二天,雨停了,我们继续前进,村民们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军人肩上的责任,不仅仅是保家卫国,更是要时刻关心人民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就像当年我们连队帮助小花一家,就像山村的村民们帮助我们一样,这是一种相互的信任和支持。而这种信任和支持,就像一颗颗种子,播撒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最终开出绚丽的花朵。

所以,当我看到李二喜的来信时,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作为一名军人,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为人民服务”的真谛。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而正是这种责任和担当,构成了我们军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0 阅读:23
齿轮漫话者

齿轮漫话者

观察齿轮转动,如同见证生活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