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警笛划破宁静,我披上外套,冲出警局,奔向未知的险情。这样的夜晚,于我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三十多年过去,我已经从青涩的热血青年变成了警队里的老同志。每当警笛响起,我都会想起1983年那个夏天,那个改变我一生的决定。
那一年,我才22岁,在县里的国营粮店工作。每天重复着出入库、对账,日子虽然安稳,但我却感到无比枯燥,像一只被困在笼中的鸟,渴望外面的世界。这份工作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可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究竟是什么让我放弃了安稳的生活,选择了一条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道路?我的从警之路,又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感动?
改变发生在一个寻常的下午。收音机里传来县公安局招人的消息,瞬间点燃了我心中的火焰。彼时县里治安状况不佳,警力不足,这则消息于我而言,仿佛是命运的召唤。我几乎没有犹豫,决定报名。
我的决定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你真要去当警察?别傻了,那是要拿命去换的工作!”父亲的话掷地有声,母亲也跟着劝我:“在粮店多好,安安稳稳的。”可我心意已决,第二天便毅然决然地报了名。
穿上警服,站在街上巡逻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既紧张又兴奋。我知道,我的人生将从此不同。现实的挑战远比我想象的要严峻。一次追捕小偷的行动中,我摔得鼻青脸肿,膝盖也破了。躺在宿舍的床上,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份工作。
这时,同宿舍的老王,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警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小李啊,干警察这行,就得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他总是能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引方向。
老王的教导让我受益匪浅。在侦破一起入室盗窃案时,我敏锐地发现窗台上一个特殊的鞋印。老王一眼就看出这是关键线索,并夸赞我的观察力。凭借这个线索,我们很快抓获了窃贼,那家伙的跛脚与鞋印完美吻合。这次的成功让我在局里崭露头角,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虽然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但我与父亲的关系却依然紧张。每次回家,他都冷眼相对。只有母亲会偷偷塞给我几个鸡蛋,让我补补身子。我知道,父亲的内心深处还是关心我的。
一次值夜班时,我和老王接到报警,有人在街头斗殴。赶到现场后,发现是两个醉汉在争执。就在我们上前劝阻时,其中一人突然抄起酒瓶。我本能地冲上去制止,却因为缺乏经验,险些受伤。幸好老王反应迅速,一个扫堂腿将醉汉制服。事后,老王笑着对我说:“小李啊,干咱们这行,得学会借力打力。”这句简单的话语,却让我感受到了战友情谊的温暖。
1985年,我回老家执行任务。任务结束后,我鼓起勇气去看望父母。父亲的态度依然冷漠。我默默地离开了家,走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这棵树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也见证了我内心的成长。
第二天,村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村长家的牛被偷了!我毫不犹豫地加入追捕行动,最终成功抓获了窃贼。让我意外的是,在围观的村民中,我看到了父亲。他愣愣地看着我,眼神复杂,我读不懂那其中的含义。
第二天,村长宴请全村庆祝牛失而复得。席间,父亲端着酒杯走到我面前,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儿子,爸错了。你这份工作,挺好的。”听到这句话,我的鼻子一酸,差点落泪。父亲还让我有空多回家看看母亲。我明白,他们一直都在默默地支持着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警队里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我遇到了许多像我当年一样热血的年轻人,也经历了更多惊险的案件。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一起废弃工厂炸药案。我和新来的同事小张在千钧一发之际成功制服了犯罪嫌疑人,这次经历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
工作之余,我和小张常常一起聊天。他问我为什么选择当警察,我说:“可能就是不甘心平平淡淡过一辈子吧。当警察虽然累点儿危险点儿,但是能帮到人,心里踏实。”
我的警察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我获得了去省城参加培训的机会,这可能意味着升迁。就在我准备出发的前一天,母亲突发脑溢血住院了。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次机会,回到老家照顾母亲。父亲也理解了我的选择,并为我的成长感到欣慰。
在医院照顾母亲的那段时间,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或许,平淡的生活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每当我看到受害者感激的眼神,我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如今,我的儿子也表达了想成为一名警察的愿望。我知道这条路并不好走,但我依然支持他的选择。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从粮店小职员到一名人民警察,我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条路虽然充满艰辛和挑战,但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正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您觉得,我当初的选择,是对是错呢?